討論:清華大學/檔案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除無意義列表

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獲得者名單列表無意義也無內容,刪去小鯨~ 2007年11月8日 (四) 03:51 (UTC)

關於國際合作

這個國際合作項太具廣告意思了。清華各院系和國際上各組織的合作多去了,加個這個顯然是廣告吧?我把它去掉了,有意見歡迎討論。 --Biggu 18:52 2006年8月28日 (UTC)

關於台灣清華

我改為: 台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於1955年復 校,沿用 原 校名。 為什麼非要用 內戰後?

內戰是哪年結束? 台灣清華是哪年建校?

有什麼原則?

謝謝回應, 首先說明一下最初原文中在台復校連結並不是我加的, 不過既然內戰是分校的原因, 在台復校是已經有的條目, 增加也是合理的 --Moses 15:34 2005年1月26日 (UTC)
我說的是 內戰,不是在台復校的連結。分校的過程:1949年部分清華教師去了台灣,北京清華繼續存在,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一個台灣清華存在。到了1955年, 去了台灣的那部分教師才成立了新竹清華。也就是說, 分校(如果這算是分校)的原因就是新竹清華的成立,因為在1949-1955這6年間只有一個清華。如果這裏的"內戰後"指的是"內戰開始之後", 那就沒問題了, 廣義的"內戰"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呢 :)
指的是"在中國內戰後" , 清華台灣建校的根本原因就是 中國內戰 , 文中說中國內戰的說法沒有什麼問題呀 --Moses 16:05 2005年1月26日 (UTC)
梅校長到台灣之後先建國立清華核能研究院,之後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在英文版的Tsinghua University條目裏面我把核能研究院寫上了,呵呵。--Wxmtsinghua 21:49 2005年8月8日 (UTC)

北京清華和台灣清華都是正宗。大家共唱一曲校歌。不應該因為國共兩個黨派的爭鬥而產生隔閡。--Manchurian Tiger 06:14 2005年8月6日 (UTC)

說得對,內戰後的後可能表示內戰後的第一天,也可能表示內戰後的第十年,都沒錯。從學校院系繼承來說,大陸1949年後的清華才是原來的清華,另外從這個角度1952年後大陸的北大比清華繼承了更多原來的清華,以前的國立綜合大學都是文理比工強得多。從學校精神的繼承來說,台灣的清華才是原來的清華,大陸的清華1952年已經成了蘇聯的多科性工業大學,原來的清華是參照美國大學模式的大學,台灣的清華繼承了原來清華的精神風格,最重要的象徵庚款給了台灣的清華就是這種確認。 --Wikiqebia 03:32 2006年1月6日 (UTC)

那個關於「國立清華大學」的注為何不見了?--Manchurian Tiger 15:21 2005年8月8日 (UTC)

清華的校徽

這裏("清華大學精神標誌"--這個稱呼太e了)給出的是老清華和新竹清華在用的校徽 北京清華的校徽參見 清華部分資料

具體該用那個, 作為一個校友我個人傾向於老校徽, 也就是這裏列的 但是北京清華官方定的畢竟還是不同的.

我認為新的校徽還是不錯的。保存了老校徽的基本元素,改變的是外環由鋸齒改為鏈環,去掉了類似國民黨徽的白日形狀。應作為正式的校徽。另外,80年代北京清華設計的鐘形校徽也挺好,也可以用。一般美國大學裏也有兩三種學會並用的情況。--Manchurian Tiger 06:11 2005年8月6日 (UTC)

我以為,既然是主要論述北京清華的,最好還是換成新制官方的校徽。所以換成了新的。我覺得新校徽很好,沒有什麼政治色彩,也幾乎與老校徽一致。大家說說?--Manchurian Tiger 13:57 2005年8月8日 (UTC)

老校徽已經是「公共領域」,而新校徽則是(C)&(R),是清華大學的註冊商標。換上去恐怕維基百科不接受。另外老校徽在北京市清華大學還是受到認可的——它仍然懸掛在清華大禮堂內。--Zayoo (留言) 2008年12月22日 (一) 16:03 (UTC)

歷史

本人認為,歷史部分過於繁瑣了。--Manchurian Tiger 06:11 2005年8月6日 (UTC)

   还好吧:)--65.189.220.179 21:46 2005年8月8日 (UTC)

前言

我把前言簡化了。我認為說在什麼地方有點多餘。也沒必要說那些什麼「有重要地位」之類的話。即不客觀,也庸俗。另外去掉了「最著名大學之一」這樣的廢話。--Manchurian Tiger 06:16 2005年8月6日 (UTC)

  • 為什麼「最著名大學之一」是廢話了?Eastsea 04:40 2005年8月7日 (UTC)
Eastsea,謝謝關注。這裏所有的大學介紹沒有不說是「最著名大學之一」的。所以覺得是很多餘的,非常主觀的一句。感覺清華好像用不着這樣的浮誇。--Manchurian Tiger 14:33 2005年8月7日 (UTC)

看來大家還是捨不得「最著名大學」這句話。--Manchurian Tiger 13:52 2005年8月8日 (UTC)

  • 對於是否應該把「最著名大學之一」這句話從文中刪掉我沒有意見。只是覺得這句話描述的是事實。我不認為維基中文中所有大學的描述都說是「最著名大學之一」,如果並不知名的大學這樣描述把它刪除是應該的,因為這並不是事實。對於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描述成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並沒有不客觀,也是事實。Eastsea 15:43 2005年8月8日 (UTC)

大陸第一個研究生院

歷史簡表有「1984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這樣一句話。說中國國內不用說(台灣的中華民國算不算中國國內?),嚴濟慈創辦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1978年。說第一的時候總應該嚴謹地考證。 Uschina 06:35 2005年8月16日 (UTC)

    • 第一要問『中國國內』是否包括台灣、香港和澳門?
    • 第二問解放前沒有研究生院的嗎?

Eastsea 15:44 2005年8月16日 (UTC)

研究生院就是台灣的研究所嗎?台灣的學制是大學->研究所(碩博士)
如果是對的話,那句話應該是要說「解放後」且在大陸內地才對
台灣清大這邊有說:民國十四年春成立國學研究所
如果說在大陸解放後,則民國四十四年,於新竹赤土崎,設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Ht0813tw 03
16 2006年1月6日 (UTC)

大陸1949年前民國時期的大學就有研究院、研究所以及一些名稱不同但功能類似的研究社、研究會(不是學社、學會)。就字眼來說,研究生院的設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要比清華大學早,據我所知,嚴濟慈當時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辦的研究生院,後來分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當時是科學院全院辦科大,後來雖然科大還是由科學院主辦,但是分家了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文名: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78年,也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 中國科學院重新組建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於1977年9月向黨中央、國務院遞交了《關於恢復招收研究生的請示報告》,同時提出在北京建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並於1978年3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我國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由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出任院長,後為與在合肥建立的研究生院區分,又稱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成為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標誌。) --Wikiqebia 03:39 2006年1月6日 (UTC)

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個詞條中也說是「1978年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跟這裏的說法顯然不能兩者都成立吧?!怎麼一直沒人呢更正一下呢

新竹北京清華大學同宗,應該平起平坐

我在輸入清華大學時,直接就到了北京清華大學,這並不中立。應該先到達消歧異頁,選擇後才進入具體頁面Cowboy80 06:39 2006年4月23日 (UTC)cowboy80

同意加設消歧異頁面--Siriudie Talk 06:45 2006年4月23日 (UTC)

但我不希望國立清華大學連結到一個幾乎完全不講1949年前歷史的地方。--刻意 11:02 2006年4月26日 (UTC)
反對此消歧義,如果需要這樣重命名,建議徵求更多人意見,如有必要,可以發起投票。--藍色理想@鬱郁竹林 06:05 2006年5月27日 (UTC)

我認為這些都是技術問題,不存在歧視或不平等的問題。兩校是兄弟關係。同意首先到消歧義。如果刻意君,不滿意國立清華的歷史部分,可以加上這部分內容吧。我想不會有人反對。清華的分裂是歷史的悲哀。--Manchurian Tiger 02:18 2006年5月28日 (UTC)

NTHU(國立清華大學)與THU(清華大學)

「NTHU」,「國立清華大學」之英文縮寫,是位在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為官方沿用多年的英文名稱,這個名字是當年國民黨北伐之後出現的(註一), 有點代表着政權更替的意味,這個時候的「國立」的「國」指的是那個時候由蔣介石等人所代表的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而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由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政府教育部接管之後,改正式名稱為「清華大學」(註二),正式的縮寫是「THU」(這個待查)。以下分別以NTHU和THU代稱兩所清大以免混淆。
很久沒看維基百科的清華大學條目,因為有人覺得搜尋「清華大學」直接跳到的是泛指「在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THU,並不公平,有失中立性,所以建立了一個消歧義頁,指出:
「清華大學可以指: 也就是說,存在兩個清華大學的條目,而本來當你搜尋「清華大學」的時候會接跳到的條目是以位於中國北京的清華大學為主的條目。
我是NTHU的學生,對於像:「新竹北京清華大學同宗,應該平起平坐。」出現在條目討論頁中的,認為NTHU和THU是應該要是一種對等而非隸屬關係的,這種想法是不會太難理解的。我認為這是一種信仰,不同立場不同背景的人不見得會有相同的意見,從歷史的角度來談的兩校關係的定位話,由於中國和台灣長年的歷史詮釋角度所塑造出來的信仰不同,可能會完全沒有討論的空間。
有人認為應該要辦理一個投票來表決這種分別的正當性,可是「表決」這個決策方式有很多必須先釐清的問題;譬如:誰有這個投票的權利,應該要設立那些選項,等等。所以我想,可能要從別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譬如先從「中文維基」還有維基百科的中立原則為前提開始來考慮。
我的想法大概是: NTHU和THU雖然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有一些交流,但是在校務上互相之間沒有關聯,是兩所各自獨立運作的學校。這應該是一件大家都會同意的事實。所以使用「分校」來稱呼NTHU,也就是認為NTHU是THU的分校並不是符合事實的,這兩所學校並不在同一個系統之中,彼此之間沒有隸屬或者是同盟的關係,所以並不能把NTHU當作隸屬THU而放在THU的條目之下;甚至也還不能說存在一個「THU系統」包涵兩所擁有「清華」這個大名的學校。
不是因為同不同宗的關係而應該並列。
在一個百科全書或者是字典之中,如果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字卻裝載着不同的意義的時候,通常是會將它們並列,然後分別寫出解釋和內容等等。因為兩個學校在中文的名稱之中都含有「清華大學」而又是兩所互不隸屬的大學,所以當一個人在百科中搜尋搜尋清華大學的時候兩者都應該要可以查詢得到,就像在圖書館找兩本同名的書一樣,而不是只是直接跳到THU的介紹,然後把NTHU塞在年表的一個小角落或者是分類的附屬。所以我認為增加一個消歧義頁讓人在鍵入「清華大學」以查詢條目的時候可以先看到THU和NTHU的條目是合理的。
我也想過「國立清華大學」和「清華大學」其實是兩個不同名字的學校。但是我發現這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國立」這個詞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體制之下代表的只是行政層級上的差別「NTHU」只是因為沿用很久了所以就繼續用,實際上「NTHU」也是可以直接稱呼為「清華大學」的。所以才需要消歧義。在清華大學前面冠上地名我認為只是兩地相對的作法,就像我們會稱呼在中國的清大為北京清大而他們稱我們為新竹清大或者有些說台灣清大一樣,這只是所在地相對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正式的稱呼。我們的正式稱呼都應該是「清華大學」的,這跟政治立場無關,只是我們的學校各自這樣向所屬的政府註冊。
一些中國朋友在討論頁上的喟嘆關於國立清華大學(NTHU)的條目對於大陸時期的歷史兩三句話帶過非常不能諒解,我覺得這類的東西可以在消歧異頁上做一些處理。比如說,把1949年之前的共同歷史根源放在消歧義頁面上,然後之後的發展放就各自放在各自的頁面。不過這樣子會有一個問題:「這個作法是假設中國的中文維基使用者能夠接受這樣把兩所清華放在一個對等地位。」其實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我想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所在的學校是接收了1949年以前的校園而繼續發展,真正的清華園的所在地,這是事實。
如果你有分別去過兩所學校的官方網頁,你會發現,其實THU的官方網頁對於1949年之前的清華的歷史敘述的很簡略,而大部分在中文維基上的這類內容與NTHU官方網頁上的校史的「北京清華時期」只有修辭上的差別,我們並沒有不重視這些過往。NTHU的條目頁面不放置詳細的1949年以前的清華的歷史,而只有略提根源,我認為是因為在「清華大學」也就是THU的介紹條目上已經有了,不必要在兩個實際上不同的條目重複80%以上相同的東西,而不是不重視歷史。所以其實不需要在這種事情上感嘆。
寫這麼多,我想你可能很難相信我是很喜歡NTHU擁有「清華大學」這個稱號的。
我總覺得這類「在台復校」類的學校,還有故宮博物院,蔣介石系的國民黨,等等的東西渡海而來,那時候其實是沒有打算待這麼久的,總覺得他們現在都還在這裏是一種歷史的偶然。因為這些東西的存在,讓我能夠多有一些關於中國的想像。
那些當初跟着撤退的人應該也快死光了吧。
關心歷史,大概可以說是一種追問很多個「為什麼」的過程;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裏,為什麼我叫做這個名字,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為什麼a為什麼b﹍﹍」有時候也覺得這樣蠻想不開的,但是說真的,我們的清華,除了名字之外,大概就只剩這些傳述的回憶可供憑弔,傳說的開始都發生在海的那邊,在中途的某個叉路勇者的隊伍分成了兩邊,互相指責對方是魔王的爪牙,於是故事有了支線,一邊人奪得了開始的神殿,一邊人奪得了衰老的神。
我是很喜歡清大(NTHU)的。雖然說在很多方面他都不能說是一個完善的大學,而且不是非常善待學生。以開發的校地不夠大不夠開闊,餐廳很少,東西難吃,宿舍破舊而且又小又少bla bla bla。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現在的清華,我在這邊認識了很多我覺得很有趣的人,想過不少有的沒的的事情,也做過一些我覺得我應該會一輩子都記得的事。現在回想起來,這趟並沒有白來。總之,希望它能夠變得更好。(結尾好像開始亂寫了)
2006/09/29 邪江

註一. 中文維基:「1928年曹校長辭職獲准。嚴鶴齡再度被任命為代理校長,於1月14日到職,四月請辭。外交部派溫應星繼任校長,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政府消亡,溫亦離職。八月,國民政府改『清華學校』為『國立清華大學』,任命孫科為校長,孫不就,改任羅家倫為校長。 」NTHU網頁上得校史介紹與此文只有少許修辭上的區別。

註二. 中文維基:「1949年後, 國立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接管,更名為清華大學。

本文講述的是北京清華大學。關於其它同名的學校,詳見「清華大學 (消歧義)」。,見「清華大學 (消歧義)」純粹屬於畫蛇添足。因為只有兩所清華大學,不如直接說明要了解位於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見國立清華大學,這樣也少浪費讀者的時間。 -夏忠義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3:50 (UTC)

引言

我認為引言部分要簡潔。關於排名,本身是各有爭議的話題,中國幾個比較權威的排名,美國的也有,英國的只是其中之一,單獨引用並不中立。可開一個標題。另外關於財產和師資,在文中有專門的論述,在引言上再列出,是重複,而且財產師資年年都會改變,因此要加上統計年份才有意義,所以還是單獨標題為佳。--Manchurian Tiger 17:58 2006年6月3日 (UTC)

男生節,女生節?

我認為「男生節,女生節」列為學校的精神文化傳統不合適。因為其它列出的都有強力的校史資料校友回憶做支持。「男生節,女生節」也許是今年才開始的,但是否已經成為廣為遵循的傳統?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還是應該在等一些年再來講其成為傳統不遲,否則即是不嚴肅的。--Manchurian Tiger 05:56 2006年9月12日 (UTC)

  • 關於男生節請參見清華新聞網關於首屆男生屆的報道 現在男生節已經成為清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不顧噢列為精神文化傳統的確不合適,是否新開一列,加入現在學校的一些活動,服飾文化大賽,校園歌手大賽,男生節和女生節等放入其中,這些活動在校內廣為人知曉,且校外媒體也紛紛前來報道,可以說是現代清華學生生活的一種展現,另外是否應該放入學校院系的佈局?個人覺得現在清華大學(北京)這個條目比較偏於歷史上的清華--洋洋 09:06 2006年10月29日 (UTC)
一個學校的歷史傳統,是它最為寶貴的財富。一個好的大學之所以好,就是它的傳統牢固鮮明,為學子所尊崇,為世人所敬仰。清華的歷史傳統由於政治因素,被丟掉太多。現在要做的就是應該強調和恢復這些珍貴的傳統。—Manchurian Tiger 2007年9月6日 (四) 16:40 (UTC)

--Qy89118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3:41 (UTC)男生節11月12日,女生節3月7日。女生節時女生會收到鮮花。

馬約翰杯

馬約翰杯是清華大學最重要的體育賽事,應該可以列為學校的精神文化傳統吧?Tbearzhang 2007年8月8日 (三) 05:32 (UTC) --Qy89118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3:37 (UTC)馬約翰是清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體育老師,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馬約翰杯從秋季學期九月份一直持續到春季學期的四月份左右。Zenggzh.07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3:44 (UTC)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50年代由當時的清華校長提出來的口號,而非馬約翰師。--Manchurian Tiger (留言) 2008年11月6日 (四) 04:27 (UTC) 馬約翰杯分為甲乙組,是根據本科生人數是否超過五百人分的,其中甲組超過五百人。Zenggzh.07 (留言) 2008年11月9日 (日) 15:45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Wcam (留言)於2009年8月23日 (日) 03:19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關於排名與其他雜亂問題

針對某位編輯:

  1.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學》兩項的大學排行榜,本身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內容了,數據過時,況且提供的連結居然是西祠論壇[1],我搜索能力所限,尚未查到維基百科:可靠來源。按照維基方針,一般情況下,論壇、博客上的信息不可作為來源。
  2. 武書連本身是否有問題的新聞連結請勿放入「清華大學」頁面內,他與清華大學無關。
  3. 維基百科不接受原創研究,即便有可靠報道說明成都理工大學向武書連行賄,也無法說明關於清華部分數據不真實。畢竟至今每年各大報紙都會刊登武書連的排行榜,在中國大陸來說是有影響力的,暫時也找不出另外一個更有影響力的來。維基百科刊登可靠來源中關注度高的內容,不會因為其受到爭議而完全拋棄,因為是個排名就有可能存在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要列出各種排名而不是唯一排名的原因。
  4. 清華大學主要實驗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部分中,已經寫明「#與其他學校、研究所共享;*隸屬北京協和醫學院,不屬於清華大學」,下面相關的都已經標明#號或*號,沒有必要挨個寫上「與XXX、XXX共享」,「(不隸屬清華大學)」,本身內容已經很多了,簡化以使用戶能夠看明白才是關鍵。
  5. 最後,當閣下編輯時,請勿一再恢復到自己的版本,期間有其他正常的編輯被去除了。--∰ 黑目觀世界 2011年1月4日 (二) 02:37 (UTC)
同意以上觀點。另外此條目實在是太過於冗長了,我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拆分。 MrSeaman (留言) 2011年1月25日 (二) 08:30 (UTC)

校慶倒計時模板沒有必要

強烈建議取出校慶倒計時模板,與百科無關,請參看[Talk:北京外國語大學] Jiangyu911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02:04 (UTC)

清華大學更換校長

清華大學於2月10日更換校長,請修改相應內容。詳見[2]—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Yangsheng6810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0日 (一) 14:57 (UTC)加入。

完成,之前已由User:Bnu gaoyong更新。-Liflon 2012年2月25日 (六) 15:23 (UTC)

重提搜尋清華大學結果連到消歧異頁

看過本頁2006年「新竹北京清華大學同宗,應該平起平坐」、「NTHU(國立清華大學)與THU(清華大學)」,此提議沒有獲得足夠的討論。台灣人提到新竹清華大學時,講的是「清大」如何如何或「清華大學」如何如何。我相信幾乎所有台灣人在百科搜尋台灣清大時會直覺輸入「清華大學」(而不是「清大」),而當被直接帶到北京清華大學的條目也會感到相當突兀,我想就和一個中國的朋友發現連上的是台灣清大頁面是類似的感覺。前面提到的兩次討論中,1949年之前的歷史已經以模板做同步,此外就沒有出現反對消歧異頁的意見。我想再次提出這個提議,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想法。具體做法可能是,將本條目移動到清華大學 (北京)清華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將清華大學 (消歧義)移動過來。而新的清華大學是否如交通大學一樣對校長、校友與1949前的軼聞等做統一介紹,也是大家能集思廣益的地方。Towatw留言2013年4月20日 (六) 13:02 (UTC)

(~)補充 因為提交移動請求似乎是比較正式和慎重的做法,我已經提出討論了。如果對這個議題有意見要提出,請改在下方標題編輯,不要在這裏。 Towatw留言2013年4月21日 (日) 12:15 (UTC)

建議改名:「清華大學」→「清華大學 (中國)」

清華大學清華大學 (中國):台灣使用者預期搜尋「清華大學」出現新竹清華大學,中國大陸使用者預期出現北京清華大學(即目前本條目介紹主體),是以建議將本條目移動到清華大學 (中國),並將清華大學 (消歧義)移動至此--Towatw留言2013年4月21日 (日) 12:08 (UTC)

  • (-)反對。事實上,兩邊的正式名稱是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這是最好的、最官方的一個區分。而對於簡稱或習慣稱呼產生衝突,則如現在在標題處的消岐義提示即可。
  • 上一段所說的搜索疑惑,正是標題下方消岐義提示所針對要解決的情況(否則{{Otheruses}}這個模板還有什麼存在意義?),恰到好處。
  • 上面所說的搜索疑惑,其實對「國立清華大學」這個名詞照樣存在。中國大陸的網民了解這個詞,絕大多數是希望了解1928~1949年存在的那所民國學校。是否也需要搞一個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 (民國)之類的消岐義呢?我覺得同樣沒必要,既然今日的官方名稱已經「巧妙」地區分開了兩所學校,並且有標題下方的消岐義作為提醒,這樣就足夠平衡各方需求了。--∰ 黑目觀世界 2013年4月22日 (一) 02:10 (UTC)
    • (!)意見 - 維基百科的各種表達方式包含了各方編輯者需求的滿足,但也可以進一步考慮一般使用者使用經驗。謝謝您提出「國立清華大學」在中國大陸使用者的認知。既然如此,也將國立清華大學移動至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並將國立清華大學重定向至新的清華大學,則搜尋「清華大學」或「國立清華大學」都會進入消歧異頁。加上這樣的補充後有沒有保持了編輯者的需求平衡,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也能夠符合預期,不會有兩個名子怎麼指到不同主體的怪異感覺?寫到這裏我想像的是我的父母,以及只想上上網不曾想要學着編輯百科的朋友,他們可能會說,嗯,這樣怪怪的。怎麼國立清華大學和清華大學不一樣? Towatw留言2013年4月22日 (一) 11:07 (UTC)
      • (:)回應,再補充兩句:
      • 「消岐義」分很多種類,有的是消岐義頁面,有的是消岐義標註(例如{{Otheruses}}),不同的消岐義用於不同情況。
      • 清華這個頁面就不得不用消岐義頁面,因為岐義太多了,千差萬別,並且它本身也是一個簡稱,很適合來做消岐義頁面。
      • 然而消岐義也不能太複雜,不能一旦有任何岐義就必然要用複雜的消岐義頁面去區分才行。目前的清華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兩個頁面頭部所用的{{Otheruses}}就是個很好的消岐義。
      • 此外,沒有必要刻板地要求,非要對普通使用者完全符合預期(尤其是當有兩群或多群普通使用者產生衝突的時候)。不是說,當有一群用戶有某某看法時,就必須完全按照他們的邏輯來操作,更應當考慮實際情況和使用便捷性。
      • 紫荊就是一個很好的子,由於種種原因,有很多人將香港特區區花認為是「紫荊花」,實際上是洋紫荊。因此,該條目頭部用了一個{{distinguish}}模板做消岐義,而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預期,就得一定要做個消岐義頁面。那樣會十分臃腫。
      • 目前的{{THU pre-1949 history}}就是我先前完全重寫過的,我在寫的過程中也明顯感受到了存在眾多的岐義之處,當遇到岐義的時候,首先還是想用一些折中的辦法讓大家都能接受,並且又不會過於複雜。
      • 還是我上面所說的,目前的清華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方面用官方名稱做到了區分,一方面用簡明的{{Otheruses}}消岐義照顧到了各方用戶,最終又簡潔易用。(大學相關模板、分類特別多,名字搞複雜了,今後使用起來會複雜很多)
      • 維基百科的命名規範,請參見方針WP:命名常規,其中就有「使用全稱」、「名從主人」等幾項要求。
      • 維基百科的消岐義規範,請參見指南WP:消歧義。當兩個或多個條目對一個名稱具有「同等」需求時,適合做成消岐義頁。
      • 對「清華大學」這個命名的需求,一個是官方正式名稱,一個是官方名稱之外的常用簡稱。並不同等。
      • 對「國立清華大學」這個命名的需求,一個是官方正式名稱,一個是歷史名稱。同樣並不同等。--∰ 黑目觀世界 2013年4月22日 (一) 11:45 (UTC)

關於1949年前歷史幾個問題

  1. 游美學務處和清華學校我認為保留紅字比較適合。
  2. 1912年以前的第2段「後任命外務部署左丞……」署這個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3. 1928年—1948年第2段「蔣南翔草擬《告全國民眾書》……」沒有寫原因有點突兀,剛剛稍微看了蔣南翔一二·九運動,猜想中國大陸的朋友可能不會有感覺,但一般台灣人無法由「蔣南翔」或「告全國民眾書」即知此事是為了反映怎樣的情況,事實上這幾個詞都相當陌生。
  4. 同節第5段「擁有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國情普查五個研究所」,這段的內部連結能夠對這些研究所的了解有幫助嗎?Towatw留言2013年4月22日 (一) 14:17 (UTC)
  • (:)回應 紅字還是重定向的爭議,在維基百科上一直存在。這兩個詞和清華大學的前後關聯性比較直接,個人覺得重定向還可以。
  • 「署」是「署理」,即「代理」的意思。詳細官階介紹和變化可參見我編寫的註釋清華大學歷史#cite_note-9
  • 我補充了日軍危及華北的背景,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 這幾個連結,有些迫不得已,目前手頭資料不足以建立建立獨立條目,所以僅為介紹這幾個領域而加上了連結。目前來看,整篇內容內鏈過多,我這就着手消減一些。--∰ 黑目觀世界 2013年4月23日 (二) 02:56 (UTC)

請求與清華大學校長合併

清華大學校長頁面可以成為清華大學一段,使清華大學條目更成體系--Eland Zhou留言2013年12月30日 (一) 08:3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