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U-96號潛艇 (1940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U-96號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使用的一艘VII級潛艇。它因小說《Das Boot》以及1981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從海底出擊》而聞名。

在服役期間,U-96號共出動了11次,擊沉了27艘共計181,206容積總噸的商船,其中4艘共計33,043總噸的商船受損,至少有1,179人遇難。

1945年2月15日在威廉港退役。其後在3月20日的一次空襲中被摧毀,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歷史[編輯]

這艘船的訂單在1938年5月30日發給了基爾日耳曼尼亞造船廠。1939年9月16日安放龍骨,1940年8月1日下水。在海因里希·萊曼-維倫布羅克海軍上尉的指揮下,於1940年8月14日正式入役。一直到第七次作戰行動,輪機長都是弗里德里希·格拉德德語Friedrich Grade

U-96號在1940年8月10號服役後直到1943年3月31日都屬於第七U艇艦隊,其母港一開始在基爾,後來在法國的聖納澤爾。在它作為作戰船隻的活躍時期後,它從1943年4月1日到1944年6月30日作為訓練船隻隸屬於梅梅爾的第24U艇艦隊。它於1944年7月1日至1945年2月15日屬於位於但澤港威廉港的第22U艇艦隊的教學船隻。U-96號於1945年2月15日退役,同年3月30日毀於空襲。

服役記錄[編輯]

第一次航行[編輯]

海因里希·萊曼-維倫布羅克同U-96號返航

U-96號於1940年12月4日5點從基爾啟航,1940年12月19日下午4點13分抵達法國洛里昂港。U-96號於1940年12月5日到達丹麥腓特烈港進行補給,次日離開。在北大西洋、北海海峽洛克爾河岸以西的這 26 天共計水上4,657 海里和 120 海里水下航行期間,擊沉5 艘 37,037 總噸的船舶,2 艘共計 15,864 總噸的船舶受損。 [1]

1940年12月11日,10,890總噸的英國輪船羅托魯瓦號被魚雷擊沉。它裝載了 10,803 噸普通貨物,正在從利特爾頓哈利法克斯前往埃文茅斯的途中。這艘船是HX-92 護航隊其中一艘,護航隊擁有 24 艘船。該船有22人死亡,110人倖存。同日,荷蘭一艘5,419 總噸的船Towa號被魚雷擊沉。它裝載了 7,778 噸穀物和 40輛卡車,正在從索雷爾(加拿大)前往倫敦的途中。該船是護航隊HX-92其中的一艘。共計18人死亡,19人倖存。

12月12日,4,575 總噸的瑞典船Stureholm被魚雷擊沉。它裝載了鋼材,正在從格蘭奇茅斯到赫爾的途中。該船是護航隊HX-92的其中一艘。全部船員32人死亡。同日,5,227 總噸的比利時輪船Macedonier被魚雷擊沉。它裝載了 6,800 噸磷酸鹽,正在從坦帕蒂斯的途中。該船是護航HX-92的其中一艘。有4人死亡,37人倖存。

12月14日,10,926 總噸 的英國機動船Western Prince號被魚雷擊沉。它載有 3,384 噸金屬、1,864 噸布料和 511 噸普通貨物和 61 名乘客,正在從紐約經哈利法克斯(諾華斯高沙省)前往利物浦的途中。該船是護航HX-92的其中一艘。有九人死亡,九十九人倖存。同日,英國 5,118 總噸 輪船Empire Razorbill 被U艇艇載炮擊中而損壞。

12月18日,10,746 總噸的荷蘭油輪Pendrecht號被魚雷擊中而損毀。該船後來於1941年6月8日被U 48擊沉。

第二次航行[編輯]

該船於1941年1月9日下午3點05分離開洛里昂,並於1941年1月22日下午2點11分返回那裏。在這次歷時14天,水上2624海里,水下42海里位於北大西洋和北海海峽的航行中,兩艘總噸位為29054噸的船隻被擊沉。

第三次航行[編輯]

該船於1941年1月30日18時05分離開洛里昂,並於1941年2月28日18時抵達聖納澤爾。在這次為期30天,在冰島以南的北大西洋共計水上4,816海里,水下188海里的航行中,有共計7艘總噸位為45,391噸的船隻被擊沉。

第四次航行[編輯]

該船於1941年4月12日下午4點24分離開聖納澤爾,於1941年5月22日下午6點04分返回。在這次為期41天、水上6198海里、水下238海里的航行中,在北大西洋、北海峽和愛爾蘭西部,有四艘總噸位為30227噸的船隻被擊沉。

第五次航行[編輯]

該船於1941年6月19日下午2點54分離開聖納澤爾,並於1941年7月9日下午7點12分返回那裏。在這次為期21天,在水上3,333海里和水下110海里於中大西洋的航行中,總噸位為5,954噸的船隻被擊沉。

第七次航行(從海底出擊原型)[編輯]

該船於1941年10月27日上午9時52分離開聖納澤爾。U-96號和另外三艘船將取代在紐芬蘭島附近的名為 "雷瑟夫"(Reißewolf)編隊的潛艇,該小組在這一地區追捕盟軍護航船隊。新的潛艇編隊的名稱是Stoßtrupp,其中還包括U552和U567。然而,在Erich Topp在部署區域擊沉了美國驅逐艦Reuben James號(同時也是戰爭中的第一艘被擊沉的美國海軍艦艇)之後,Stoßtrupp的編隊建制被放棄了。卡爾-鄧尼茨重組了他的特遣部隊,並將剩餘的船隻從Stoßtrupp改名為U艇編隊 Schlagetot。隨後,仍在執行任務的Reißewolf號加入了Schlagetot,組成了新的Raubritter號U艇編隊。這些改名和重組在U艇艦隊內部引起了一些混亂。1941年11月27日,U-96號在維哥由一艘充當補給船使用的商船貝塞爾號提供了100立方米的燃料和補給[2]。在這次航行中Lothar-Günther Buchheim(特派人員Sonderführer——相當於海軍少尉Leutnant軍銜)作為國防軍宣傳連(Propagandakompanie)的戰地記者進入了U-96號。在U-96號在維戈得到補給前共計41天,6,829海里水上,水下236海里的航行中,在大西洋中部和直布羅陀以西的行動中,一共5,998總噸的船舶被擊沉。之後U-96號奉命前往地中海,1941年12月1日晚,U-96號穿越直布羅陀海峽的突破行動失敗了,該船嚴重受損,返回到離比斯開灣最近的拉羅謝爾德軍基地。

1941年10月31日,荷蘭輪船Bennekom號被擊沉,總噸位為5998噸。這艘船被兩枚魚雷擊沉。該船載有900噸普通貨物和300噸軍用貨物,從利物浦經南非的桌灣前往科倫坡。這艘船是OS-10船隊的一部分,有9人死亡,45人倖存。

第八次航行[編輯]

U-96號於1942年1月31日下午4點45分從聖納澤爾出發,並於1942年3月23日上午10時28分再次返回該港。在前往北大西洋、美國東海岸諾華斯高沙紐芬蘭的 52 天,共計 7,171 海里和 848 海里的水下航行中,有五艘共計 25,464 總噸 船舶沉沒。

U-96號於1942年3月23日抵達聖納澤爾

第九次航行[編輯]

U-96號在1942年4月23日18:32從聖納澤爾出發,並於1942年7月1日上午9點44分再次返回該港口。U-96號在1942年5月17至18日,由U 116提供了45立方米的燃料和補給,以及1942年6月23日,由U 460提供了20立方米燃料。在這69天於紐芬蘭附近的北大西洋和美國東海岸長達大約8,900海里和450海里的水下航行中,沒有船隻被擊沉或損壞。

第十次航行[編輯]

U-96號於1942年8月24日上午10點從聖納澤爾啟航,1942年10月5日又回到該地。它在1942年9月18至19日期間由U 461提供了燃料和補給。在這43天中,U-96號在紐芬蘭以東的北大西洋海域進行了大約 水上5,300 海里和水下 523 海里的作業,四艘總噸位為 15,758 噸的船舶被擊沉,一艘船舶總噸位為 12,190 噸的船舶被擊傷。U-96號屬於代號為「Stier」和「Vorwarts」的編隊。

第十一次航行[編輯]

該船於1942年12月26日13:45離開聖納澤爾,於1943年2月8日抵達柯尼斯堡。它在途中停靠卑爾根(1月31日/2月1日)、斯塔萬格(2月1-2日)、弗萊克菲尤爾(2月2-3日)、克里斯蒂安桑(2月3-4日)、斯維諾伊西(2月6-7日)和哥登哈芬(2月7-8日)。在這45天於芬蘭島東北部的北大西洋上約水上5550海里和水下463海里的航行中,沒有船隻被擊沉或損壞。

結局[編輯]

U-96號於1945年3月30日於威廉港美國空軍第 8 空軍的一次空襲中被炸彈摧毀。 [3] 但它早在1945年2月15日就已退役。戰後遺骸被廢棄。

鋸鰩[編輯]

鋸鰩:船的徽章

這艘船的標誌是一條會笑的鋸鰩,經常出現在雜誌《Erika - 為前線和家庭打造的快樂報紙》上。鋸鰩標誌是由Hans Kossatz設計的。 [4]因此,U-96號的船員們找到了科薩茲,希望得到這條鋸魚作為潛艇的吉祥物。科薩茨隨後親自在潛艇的瞭望塔上畫了此標誌;《Erika》在第 22/1941 期對此進行了報道。[5]

電影中的U-96號[編輯]

在電影從海底出擊中,藉助Buchheim 拍攝的 5,000 張照片中,劇組重新建造了一個浮力模型。它安裝在浮筒上,因此不能潛水。潛水場景是用模型實現的。潛艇的內部場景是在影棚里一個和潛艇耐壓船體一樣大小的圓柱形房間裏拍攝的。它被安裝在一個類似蹺蹺板的裝置上,以模擬潛水或浮出水面時船隻的變化以及深水炸彈攻擊的震動。

作為戰地記者,作家Lothar-Günther Buchheim於1941年10月26日至12月7日參加了潛艇的第7次航行。此時該潛艇屬於第七U艇艦隊。

網頁連結[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Lis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s Konvoi HX-92.
  2. ^ Deutsches U-Boot Museum. [2022-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3. ^ s. Liste deutscher U-Boote (1935–1945)/U 1–U 250
  4. ^ Andreas C. Knigge: Comic Lexikon. Ullstein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und Wien 1988, ISBN 3-548-36554-X, S. 284–285.
  5. ^ Gerd Lettkemann, Eckart Sackmann: Hans Kossatz – das Frühwerk. In: Eckart Sackmann (Hrsg.): Deutsche Comicforschung 2007. Comicplus, Hildesheim 2006, ISBN 3-89474-168-6, S.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