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X-raincandy-x/埃及蘇丹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及蘇丹國
السلطنة المصرية阿拉伯語
Salṭanat al-Miṣrīyya
1914—1922
國歌:Salam Affandina
綠色: 埃及蘇丹國 淺綠: 英埃蘇丹 共管國 亮綠: 1919年英埃蘇丹從意屬利比亞吞併
綠色: 埃及蘇丹國
淺綠: 英埃蘇丹 共管國
亮綠: 1919年英埃蘇丹意屬利比亞吞併
地位英國保護國
首都開羅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宗教伊斯蘭教遜尼派
科普特正教會
猶太教
政府君主立憲制
蘇丹 
• 1914–1917
侯賽因·卡米勒
• 1917–1922
福阿德一世
英國高級專員 
• 1914–1916
亨利·麥克馬洪爵士
• 1916–1919
雷金納德•溫蓋特爵士
• 1919–1925
[第一代艾伦比子爵埃德蒙·艾伦比|埃德蒙·艾伦比子爵]]
總理 
• 1914–1919 (first)
侯賽因·拉什迪
• 1921 (last)
Adli Yakan
歷史時期World War I
• 建立
191412月19日
• 革命
1919–1922
• 獨立
28 February 1922
• Coronation of Fuad I
19223月15日
人口
• 1917[1]
12,751,000
貨幣Egyptian pound
ISO 3166碼EG
前身
繼承
Khedivate of Egypt
Kingdom of Egypt

埃及(阿拉伯語:السلطنة المصرية‎,羅馬化Salṭanat al-Miṣrīyya )是英國在 1914 年至 1922 年間在埃及推行的短暫保護國

歷史[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不久,埃及赫迪夫埃及國王阿拔斯二世·希爾米帕夏因其親奧斯曼帝國的立場而被英國人趕下台。他的叔叔侯賽因·卡梅爾接替了他的位置,宣佈埃及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並自封為蘇丹。雖然新建立的蘇丹國被描述為重建馬穆魯克蘇丹國,但它是英國的保護國,有效的政治和軍事權力歸屬於英國官員。這結束了法律上奧斯曼帝國埃及的法律主權,自 1805 年穆罕默德·阿里掌權以來,這種主權基本上只是名義上的。

反對歐洲干涉埃及事務導致民族主義運動的出現,並聯合起來並蔓延開來: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行動引起了埃及民眾的廣泛不滿。具體來說,包括英國以低於市場價格購買棉花庫存和徵用動物飼料、英國徵召約50萬埃及農民加入埃及勞工隊埃及遠征軍中的埃及駱駝運輸隊,以及利用該國作為基地和駐軍,駐有英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帝國軍隊。戰後,埃及經濟感受到物價飛漲和失業的不利影響。[需要引用]

侯賽因·卡邁勒去世後,他唯一的兒子卡邁勒·丁·侯賽因親王拒絕繼承王位,侯賽因·卡邁勒的弟弟艾哈邁德·福阿德繼位為福阿德一世

戰爭結束後,埃及民族主義者開始再次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其獨立。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埃及人還受到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影響,他主張所有國家自決。 1918 年 9 月,埃及首次採取行動組建一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表達其獨立要求。建立華夫脫黨的想法源自烏瑪黨的傑出成員,其中包括盧特菲·薩伊德、薩德·扎格盧勒穆罕默德·馬哈茂德帕夏阿里·沙拉維阿卜杜勒·阿齊茲·法赫米

1918 年 11 月 13 日,埃及慶祝了「Yawm al Jihad」(奮鬥日),扎格盧勒、法赫米和沙拉維獲準會見將軍雷金納德·溫蓋特爵士,(「溫蓋特帕夏」)同時也是英國高級專員。他們要求完全獨立,但條件是允許英國監督蘇伊士運河和公共債務。他們還請求允許前往倫敦英國政府提交提案。同一天,埃及為此目的成立了一個代表團,即由薩德·扎格盧勒)率領的阿爾·瓦夫德·米斯里 (Al Wafd al Misri)(通稱華夫脫黨)。英國政府拒絕允許華夫脫黨前往倫敦。

3 月 8 日,扎格盧勒和華夫脫黨的其他三名成員被捕並被關押在 Qasr an Nil 監獄。第二天,他們被驅逐到馬耳他,這一行動引發了 1919 年 3 月/4 月的民眾起義,埃及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參加了這場起義。開羅和下埃及各省市尤其是坦塔發生暴力衝突,起義蔓延至南部,最終在上埃及艾斯尤特省爆發暴力對抗。[來源請求][需要引用]

華夫脫派的驅逐還引發了學生示威,並升級為學生、政府官員、專業人士、婦女和運輸工人的大規模罷工。一周之內,整個埃及因總罷工和騷亂而陷入癱瘓。鐵路和電報線路被切斷,出租車司機拒絕工作,律師未能出庭審理案件,示威者在街道上遊行,高呼支持華夫脫黨的口號並要求獨立。革命期間,英國軍隊和埃及抗議者爆發暴力衝突,造成雙方多人死傷。[來源請求][需要引用]

3月16日,150至300名戴着面紗的埃及上流社會婦女舉行了反對英國佔領的示威活動,這一事件標誌着埃及婦女進入公共生活。這些婦女由華夫脫黨領導人薩德·扎格盧勒的妻子薩菲亞·扎格盧勒和穆納·法赫米·維薩領導。胡達·沙拉維 (Huda Sharawi),華夫脫黨最初成員之一的妻子,也是埃及女權主義聯盟的組織者。下層婦女與男子一起走上街頭示威。在農村,婦女從事破壞鐵路等活動。

當男性領導人被流放拘留時,上層階級女性首次參與政治,並且在運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組織罷工、示威和抵制英國商品,並撰寫請願書,並將其分發給外國大使館,抗議英國對埃及的控制。

3 月 16 日的婦女遊行前一天舉行了1919 年埃及革命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超過 10,000 名教師、學生、工人、律師和政府僱員開始在愛資哈爾遊行,蜿蜒前往阿卜丁宮,數千人無視英國的路障和禁令,加入了遊行隊伍。很快,亞歷山大坦塔達曼胡爾曼蘇拉和法尤姆也爆發了類似的示威活動。到 1919 年夏天,已有 800 多名埃及人、31 名歐洲人和 29 名英國士兵被殺。

參考[編輯]

特定

  1. ^ Bonné, Alfr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East: An Outline of Planned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War.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Sociology. London: Routledge. 2003: 24 [First published 1945] [9 July 2010]. ISBN 978-0-415-17525-8. OCLC 39915162. 

一般的

延申閱讀[編輯]

  • Daly, MW 《劍橋埃及史》第 2 卷《現代埃及,從 1517 年到二十世紀末》 (1998 年)在線

[[Category:1922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14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20世紀埃及]] [[Category:历史上的苏丹国]] [[Category:前英国保护国]] [[Category:战间期的历史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中東國家]] [[Category:含有阿拉伯語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