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国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9年7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7月13日) |
保护国(英文:Protectorate)又称受保護國、被保护国,是一種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接受宗主国對其外交、軍事進行保护的国家或地区[1],在分類上屬於殖民地或從屬國的一种[2]。
概要[编辑]
保护国是非独立国的一种,也是英、法、日等19世紀殖民國家的典型擴張模式,這些国家为了本國利益而逼迫更加弱小国家去接受它們的保護。一般來說,被保護國无法跳過宗主國去單獨處理外交和軍事這兩項事物,因此在領土上容易喪失主权;不過這些受到保護的國家在其它層面卻擁有大量的自治權,它們的君主、政府結構、宗教信仰和科技水平都明顯與宗主國不同,宗主國亦不會強迫被保護國去接受其一切價值觀。儘管宗主国与保护国之关系存在著許多不平等,但是被保護国在法理層面上一定會和宗主國簽訂不平等条约,以此合理化宗主國對其的保护行為。
如果被保护的对象为民族实体、共同体,或通过征服从别国瓜分土地,此类常被称为保护地、领地、境外領土。此类常在国际法中主权性质发生变化,演变为国家的领土主权范畴,各国对此称谓不尽一致。保护国或保护地或属地多属于殖民地。然而殖民地無法獲得該國國籍。獲得日本國籍的朝鮮半島實屬日本國民,已於1951年49國共同簽署的舊金山條約中,日本也已承認其獨立。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联合国的成立以及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保护国关系渐渐消失。
外交干涉[编辑]
宗主國強烈反對第三國攻擊或吞併受保護國,視作尤如宗主國被攻擊一樣。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宗主國對受保護國都有若干程度的外交與及軍事層面的干涉。除非得到宗主國批准,受保護國不會被允許私自對外動武,以確保宗主國有能力保護受保護國。
保護國實例[编辑]
现如今存在的保护国实例[编辑]
顺序 | 存在主权争议的政治实体(被保护国) | 英文全称 | 争执日期 | 有关争议联合国成员国 | 保护或支持其独立有关联合国成员国 |
---|---|---|---|---|---|
1 | ![]() |
Republic of Korea | 1948年— | ![]() |
![]() |
1 | ![]() |
Republic of Abkhazia | 1992年— | ![]() |
![]() |
2 | ![]() |
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 | 1991年— | ![]() |
![]() |
3 | ![]() |
Republic of Artsakh | 1991年— | ![]() |
![]() |
4 | ![]() |
Republic of Kosovo | 2008年— | ![]() |
![]() |
5 | ![]() |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 1983年— | ![]() |
![]() |
7 | ![]() |
Western Sahara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 |
1976年— | ![]() |
![]() ![]() |
8 | ![]() |
Transnistria Moldavian Republic 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 |
1990年— | ![]() |
![]() |
9 | ![]() |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 2014年— | ![]() |
![]() |
10 | ![]() |
Lugansk People's Republic | 2014年— | ![]() |
![]() |
11 | ![]() |
Cook Islands | 1965年— | 不適用 | ![]() |
12 | ![]() |
Niue | 1974年— | 不適用 | ![]() |
参见條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protectorate.见:霍恩比,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4).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ISBN 0-19-587421-8, ISBN 9780195874211
- ^ 保護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见: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撷取于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