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屬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2年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最大範圍,當中涵蓋多個日本帝國的傀儡政權

從屬國(英語:Client state),又称附屬國屬國仆从国,是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依附于另一個更強大國家之下。具体可分为衛星國聯繫邦傀儡政權新殖民地保護國附庸國朝貢國等一系列受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影响的依附性政权。

古代[编辑]

波斯、希臘和羅馬[编辑]

波斯和帕提亞的安息帝國希臘城邦和古羅馬等古代國家有時會通過讓國家領導人屈服、必須提供貢品和士兵來創建從屬國。例如,古典雅典迫使較弱的國家加入提洛聯盟,並在某些情況下對它們實行民主政府。後來,馬其頓的腓力二世也同樣強行建立了科林斯聯盟。最多產的從屬國使用者之一是羅馬共和國[1][2]它沒有征服然後併入帝國,而是選擇從被擊敗的國家中建立從屬國(例如法羅斯的德米特里),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公元前一世紀,成為羅馬帝國。有時,客戶不是以前的敵人,而是羅馬所幫助的覬覦者,希律大帝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隨著封建制度開始佔據統治地位,附庸國的使用在整個中世紀持續存在。

中國朝代[编辑]

鄂圖曼帝國[编辑]

朝貢國或附庸國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克里米亞汗國、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麥加謝里夫國和亞齊蘇丹國

19世紀-20世紀[编辑]

俄國[编辑]

大清[编辑]

法國[编辑]

大英帝国[编辑]

日本[编辑]

美国[编辑]

冷战时期,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许多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追随其政策。

納粹德国[编辑]

蘇聯[编辑]

21世紀类似從屬國的政体[编辑]

從屬國国旗 從屬國 地圖 宗主國国旗 宗主國 地圖 歷經時間 條約依憑 參考註釋
 北賽普勒斯 土耳其共和国 1974年- 塞浦路斯问题塞浦路斯安南计划 1960年8月16日,賽普勒斯共和國宣告成立。随后希土两族摩擦不断。1974年,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领导发动军事政变,企图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兩族因為制憲問題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土耳其同年随后入侵武装干涉。

1975年2月,土耳其族在土耳其政府的支持下在尼古西亞以北建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僅獲土耳其承認。

 德涅斯特河沿岸 俄羅斯聯邦 1990年- 苏联解体德涅斯特河沿岸战争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选票支持该地區独立并在未来加入俄罗斯联邦,94%的选民反对放弃独立成为摩尔多瓦的一部分。2014年3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Mikhail Burla)向俄罗斯国家杜马(国会下议院)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提出了请求,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
 阿布哈茲 俄羅斯聯邦 1991年- 苏联解体南奥塞梯战争 2008年8月,在南奥塞梯战争爆发之后,阿布哈茲在俄罗斯军队的帮助下驱逐了領土上的所有格鲁吉亚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称的全部領土并再次宣示它的独立地位。但是这个国家不为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承认。[4][5]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不同的是,未来不寻求和俄罗斯联邦进行政治上的合并,但会维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南奥塞梯 俄羅斯聯邦 1991年- 苏联解体俄格战争 俄罗斯于2008年俄格战争后首先承认南奧塞提亞并建交。2016年5月30日,南奥塞梯共和国将在2017年4月就加入俄联邦的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总统列昂尼德∙季比洛夫与议会主席阿纳托利·比比洛夫已于26日签署了相关声明。

南奧塞提亞的官員表示,他們將允許俄羅斯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在幾年內,南奥塞梯將與俄羅斯自治共和國北奥塞梯合併,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6]

 阿尔察赫共和国 亞美尼亞 1991年- 苏联解体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疆的一部分,[7]但大部分地區由阿尔察赫共和国實際統治。該國係以前亞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範圍為基礎所建立,實質獨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認。自1988年卡拉巴赫運動英语Karabakh movement發生起,亞塞拜疆就無法對該地區行使政權。1994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結束以後,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英语OSCE Minsk Group的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疆政府代表已經針對該地區的爭議狀態舉行過多次和平會談。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俄羅斯聯邦 2014年- 烏克蘭危機頓巴斯戰爭

東烏克蘭各地在克里米亞公投後亦爆發親俄示威,他們亦要求在東烏克蘭舉行像克里米亞一樣的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示威者屢次與警察發生衝突,更於4月初攻佔了頓涅茨克的政府行政大樓及盧甘斯克的安全部門大樓,並宣布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決定在5月11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8][9]頓涅茨克州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更在4月17日爆發親俄武裝份子與烏克蘭軍隊的衝突,烏克蘭內政部長阿瓦科夫聲稱有親武武裝分子襲擊當地國民衞隊基地,烏軍作出反擊擊斃三名武裝分子。[10]接著東烏克蘭各地亦繼續有親俄份子佔領政府大樓的事件。親俄武裝份子亦控制了斯拉維揚斯克,烏克蘭政府宣稱要是進行反恐行動,自4月起派軍試圖重奪而與武裝份子發生多次激烈戰鬥。[11]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俄羅斯聯邦 2014年- 烏克蘭危機頓巴斯戰爭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位于顿巴斯的历史区域,于1922年被添加到乌克兰领土内。[12]大多数人口说俄语;俄罗斯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乌克兰历届政府试图质疑乌克兰国内俄罗斯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乌克兰独立宣言经常导致政治冲突。 在乌克兰全国选举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稳定的模式,自1994年总统大选以来,顿巴斯和乌克兰西部地区投票支持了相反的候选人。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一名亲近俄罗斯的顿涅茨克人,2010年当选为总统。他在2014年乌克兰革命中的被政变推翻导致了乌克兰东部的抗议活动,乌克兰东部逐渐升级为新成立的乌克兰政府与当地武装民兵之间的武装冲突。[13]由此,引发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参见[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Rocca, Samuel. Herod's Judaea. 2008. ISBN 9783161497179. 
  2. ^ Collected studies: Alexander and his successors in Macedonia, by Nicholas Geoffrey Lemprière Hammond,1994,page 257,"to Demetrius of Pharos, whom she set up as a client king
  3. ^ How Japan Took Control of Korea | HISTORY. www.history.com. [202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8). 
  4. ^ Online Magazine - Civil Georgia.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5. ^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Georgia’s South Ossetia Conflict: Make Haste Slowl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8-20.
  6. ^ 南歐希夏官員:俄將併吞我們,中華日報[失效連結]
  7. ^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resolution reaffirming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Azerbaijan, demanding withdrawal of all Armenian forces. United Nations. 14 March 2008 [30 Aug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8. ^ Ukraine crisis escalates as pro-Russia activists declare independence in Donetsk. The Guardian. 2014-04-07 [2015-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9. ^ 烏克蘭東部城市爆發親俄示威. BBC中文網. 2014-04-06 [2015-02-25]. 
  10. ^ 烏克蘭危機:東部軍事基地衝突三人死亡. BBC中文網. 2014-04-17 [2015-02-25]. 
  11. ^ Ukraine as it happened: Kyiv starts “anti-terror” operation retaking Kramatorsk airfield. euronews.com. 2014-04-15 [2015-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5). 
  12. ^ Andrés, César García.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Ukraine and its Post Communist Challenges (PDF). Revista de Stiinte Politice (RST). 2018, 58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4). 
  13. ^ Petro, Nicolai N., Understanding the Other Ukraine: Identity and Allegiance in Russophone Ukraine (1 March 2015). Richard Sakwa and Agnieszka Pikulicka-Wilczewska, eds., Ukraine and Russia: People, Politics, Propaganda and Perspectives, Bristol, United Kingdom: 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dited Collections, 2015, pp. 19-35.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257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