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惠遠城

座標43°59′33″N 80°54′22″E / 43.9925°N 80.9060°E / 43.9925; 80.906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
座標43°59′33″N 80°54′22″E / 43.9925°N 80.9060°E / 43.9925; 80.9060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7-0513
認定時間2013年

惠遠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惠遠鎮,距伊寧市以西30多公里,霍城縣東南9公里。始建於清朝[1],是新疆建省之前,清朝新疆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

歷史

[編輯]

惠遠老城

[編輯]

清朝統一新疆之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伊犁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作為清廷派駐新疆的最高軍政長官,統轄天山南北各路駐防官兵以及中亞哈薩克、布魯特等部,兼管行政。伊犁將軍府建在惠遠城。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首任伊犁將軍明瑞伊犁河北岸築城,乾隆帝親賜名曰「惠遠」,意為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惠遠老城的城垣周長九里三分,高一丈四尺。

建城三十年

[編輯]

1793年又擴建,周長十里六分三厘,面積大約3.5平方公里,成為新疆第一大城。城內縱橫四條大街,通向四個城門:東門為景仁門、西門為說澤門、南門為宣闓門、北門為來安門。城內中心有鐘鼓樓。城內建有伊犁將軍府、參贊大臣衙署、4所領隊大臣衙署、大理事同知和撫民同知衙署等建築。

當時的城內外還建有包括教場在內的許多軍事設施。城內設有10所學校,包括官學、私學、義學,還有培養外交人才的俄羅斯學校。城內還有寶伊錢局,負責鑄錢。城內外有清真寺、喇嘛廟,以及關帝廟、龍王廟、昌壽宮、城隍廟等等。城內商鋪林立。

1851年

[編輯]

1851年《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簽訂之後,俄國在惠遠城設領事館,劃定貿易圈。惠遠城南的望江樓位於伊犁河畔,碧瓦紅欄,官員和文人常登樓賦詩,欣賞伊犁河美景。[1] 

1864年農民抗爭

[編輯]

同治三年(1864年),由阿奇木伯克所領導維吾爾族農民抗爭,引起當地回族支持,史稱同治新疆回變。抗爭民眾在佔據寧遠城(今伊寧市)後,又派數千人進攻惠遠城。

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866年3月8日),抗爭民眾從惠遠城北門外挖地道,夜間將火藥埋入地道,炸開城牆,攻佔了惠遠城。

當時的伊犁將軍明緒舉家自殺,已革職的前任伊犁將軍常清被俘。惠遠城內數萬清朝官兵及民眾遇難,城內建築遭戰火毀壞。[1]

1871年俄國入侵

[編輯]

同治十年五月三十日(1871年6月30日),俄國軍隊以「代收代守」為名,侵略伊犁。到七月初,完全侵佔伊犁九城。同年,俄國軍隊將惠遠城的房屋木料全數拆除,運到寧遠城建住宅。[1]

此後,惠遠老城被廢棄,遭到伊犁河水侵蝕,地下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沒,城內建築物無存。如今尚存惠遠老城北面、東面部分城牆以及東門土牆墩。[1]

惠遠新城

[編輯]

光緒八年(1882年),清朝收復伊犁之後,伊犁將軍金順奏准在惠遠老城以北15里處仿老城建惠遠新城。同年秋,將城牆的基礎整平。光緒九年(1883年),城牆大致完工,但是「翁城、垛口、城樓、角樓、炮樓約需銀22萬兩」。城內建築尚需白銀200多萬兩。因受經費不足,士兵鬧事,伊犁將軍頻繁更換等影響,惠遠新城(包括城內的建築)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才完工。光緒十九年(1893年),伊犁將軍長庚率官兵從綏定城(今霍城縣水定鎮)遷駐惠遠新城。[1]

惠遠新城東西長1298米,南北寬1194米,周長4984米,城牆厚6米,高5米,面積大約1.55平方公里,比惠遠老城小1.95平方公里。新城的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城門,名字與老城的城門名相同。城牆外有8米深、8米寬的護城溝。城內中心有1座鐘鼓樓,4條大街分別直通城門。城內有伊犁將軍府,以及副都統、協領、領隊等的衙署,還有火藥庫、糧餉庫這兩大國庫。城內專為商人建有40間大店、商鋪、飯莊等建築。兩座酒樓會芳園、天福居先後建成。城外有供軍隊駐紮的東西南北四大營盤。[1]

惠遠新城的壇廟在清朝居整個新疆之首,主要壇廟有:文廟、萬壽宮、關帝廟、八臘廟、劉猛將軍廟、火神廟、太上老君廟、城隍廟、龍王廟、風神廟、社稷壇、先農壇、文昌宮、文昌閣、真武廟、魁星閣、祠堂、節孝祠、喇嘛寺(初名興教寺,後名普化寺。先建在綏定城,後遷到惠遠城)各一座。[1]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省府設迪化(今烏魯木齊),最高軍政長官不再是伊犁將軍,而是新疆巡撫。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考慮到伊犁、塔爾巴哈台(塔城)地處偏遠,新疆巡撫直接管理很難,乃設伊塔兵備道,保留伊犁將軍並仍駐惠遠,管轄伊塔道事務。[1]

清朝末年,惠遠城成為整個新疆近代工業最發達的城市,先後引進電報、電話、照相、電燈、汽車。甚至在中華民國初期,謝彬在《新疆遊記》中將惠遠新城譽為「文酒風流,盛極一時,有小北京之目。」[1]

民國初期

[編輯]

民國元年(1912年),伊犁辛亥革命成功,成立中華民國新伊大都督府。同年5月,北京政府令新伊大都督府改為伊犁鎮邊使署。民國三年(1914年),撤銷伊犁鎮邊使署,設伊犁鎮守使署。民國十九年(1930年),伊犁鎮守使署改稱伊犁墾牧專員,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稱伊犁屯墾使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屯墾使署遷往伊寧後,伊犁將軍府就此廢止。

1949年後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惠遠城被劃歸綏定縣二區。1958年,改為猛進公社。1966年隸屬霍城縣。1984年改成惠遠鄉,2001年10月撤鄉建鎮為惠遠鎮[1]

1996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伊犁將軍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2015年2月,據網易新聞報導,新疆名城惠遠擬更名可克達拉[2]

建築

[編輯]
惠遠鐘鼓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新疆霍城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1492
認定時間2013年

惠遠城現存鐘鼓樓、伊犁將軍府、文廟、衙署、沙俄領事館等建築。[1]

  • 惠遠鐘鼓樓:位於惠遠鎮十字街中心,始建於光緒九年(1883年)。清朝用於報時、傳信息、檢閱軍隊。三層城樓式磚木結構建築,高23米。各層平面呈方形,進深各三間,四周帶有迴廊,樓頂和迴廊頂部覆彩色琉璃瓦。底層青磚包砌高台,下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分別通往城內的四條大街。鐘鼓樓曾在1927年、1964年、1981年修繕。1990年12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
  • 伊犁邊防史館:位於惠遠鎮,為仿古建築群。由歷史館、屯墾館、當代邊防館組成。用繪畫、雕塑、實物、圖片等等,展現漢、唐以來伊犁人民屯墾戍邊的歷史。[1]
  • 林則徐故居:林則徐遣戍伊犁期間,曾考察民情,發展水利。故特建此館紀念。林則徐故居展現了林則徐被革職遣戍至惠遠城的兩年零一個月內,為當地水利、墾荒、維護民族團結等等作出的貢獻。[1]
  • 惠遠文廟:光緒年間建造惠遠新城之後興建。僅有一進院落的小四合院。包括正門、東西廂房、正堂。分別佈展為文殊菩薩殿、文昌殿、孔聖殿、羅漢堂。[1]
  • 惠遠城門:惠遠新城設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東門為景仁門、西門為說澤門、南門為宣闓門、北門為來安門。已修復北門、東門。[1]
  • 伊犁將軍府:位於惠遠城內,鐘鼓樓東側。面積約佔惠遠城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如今周圍為解放軍69348部隊駐地。[1]
  • 沙俄領事館[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