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基·佛雷洛夫
格奧爾基·尼古拉耶維奇·佛雷洛夫 | ||||||||||||||
---|---|---|---|---|---|---|---|---|---|---|---|---|---|---|
出生 | 1913年3月2日 頓河畔羅斯托夫 | |||||||||||||
逝世 | 1990年11月19日 蘇聯莫斯科 | |||||||||||||
國籍 | 蘇聯 | |||||||||||||
公民權 | 蘇聯 | |||||||||||||
母校 | 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 |||||||||||||
知名於 | 蘇聯原子彈項目 | |||||||||||||
獎項 |
|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熱學和核物理學 | |||||||||||||
機構 | 聯合核研究所 |
格奧爾基·尼古拉耶維奇·佛雷洛夫(俄語:Гео́рг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Флёров, 英語:Georgy Nikolayevich Flyorov,也作 Georgii Nikolayevich Flerov,1913年3月2日—1990年11月19日),是傑出的蘇聯核物理學家。
生平
[編輯]佛雷洛夫出生於頓河畔羅斯托夫,就讀於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主修熱學和核物理學。
1939年,佛雷洛夫在蘇聯科學院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核研究室任職,他與魯西諾夫實驗測量了每個鈾核分裂時釋放的次級中子數為3±1個。1940年5月佛雷洛夫與康斯坦丁·彼得扎克為屏蔽宇宙射線影響在莫斯科迪納摩地鐵站的位於地下60米深井下進行不同能量中子源作用下鈾核分裂釋放中子流量的實驗時,發現了自發裂變現象,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
二次大戰入伍、回調研究團隊
[編輯]蘇德戰爭爆發後,志願參軍,在西南方面軍空軍偵察航空兵第90團任技術勤務中尉。部隊在了解到佛雷洛夫所從事的研究工作後,擔心如果佛雷洛夫在前線犧牲會讓國家損失一名年輕有為的尖端科學家,把他調到大後方約什卡爾奧拉的航空學校做學員,他從此改為接觸軍用科技研究。1941年12月17日,經航校領導同意,佛雷洛夫趕到蘇聯科學院戰時疏散地的喀山,12月20日向科學院「小主席團」匯報應當恢復被戰爭打斷的核物理研究。在喀山期間,特意去科學院圖書館查看國際學術期刊上對自發裂變現象的反應,結果發現歐美對核分裂研究變得一片寂靜。
原子彈
[編輯]1941年12月21日,佛雷洛夫給庫爾恰托夫寫信,提到了「槍式」原子彈結構。由於沒有得到庫爾恰托夫的回信,1941年12月底、1942年1月佛雷洛夫給蘇聯國防委員會科學部門全權代表、化學家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卡夫塔諾夫寫了兩份信。1942年3月,佛雷洛夫的母親在被圍困的列寧格勒餓死。1942年4月,佛雷洛夫寫信給斯大林指出美國、英國、德國在核分裂武器上的空白並因此聞名。1942年月,被召回莫斯科。佛雷洛夫的進言最終催生了蘇聯的原子彈項目。
冷戰後
[編輯]1957年,他在杜布納創立了聯合核研究所,1989年前一直擔任主任。在此期間,他成為了俄羅斯科學院的主席。
2011年,114號化學元素被建議以他名字命名為鈇,[1]於2012年5月31日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同意後正式使用。[2]
榮譽
[編輯]-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49年
- 列寧勳章-1949年、1983年
- 十月革命勳章-1973年
- 紅旗勞動勳章-1959年、1963年、1975年
- 二級衛國戰爭勳章-1985年
- 蘇聯國家獎-1975年
- 列寧獎-1967年
- 斯大林獎-1946年、1949年
參考
[編輯]- ^ Brown, Mark. Two Ultraheavy Elements Added to Periodic Table. Wired. 6 June 2011 [6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 ^ Element 114 is Named Flerovium and Element 116 is Named Livermorium. IUPAC. 2012-05-31 [2012-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