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羅斯
外觀
歐文·羅斯 | |
---|---|
出生 | 1926年7月16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布魯克林區 |
逝世 | 2015年6月2日 美國馬薩諸塞州迪爾菲爾德 | (88歲)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芝加哥大學 |
知名於 | 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
配偶 | 塞爾達·布丹史坦 Zelda Budenstein |
獎項 | 諾貝爾化學獎(2004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生物化學 |
機構 | 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 賓夕法尼亞大學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耶魯大學 |
歐文·羅斯(Irwin Rose,1926年7月16日—2015年6月2日),美國生物化學家。由於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與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一起獲得了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1]。
生平
[編輯]歐文·羅斯生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父親哈利·羅斯(Harry Royze)與母親艾拉·格林瓦(Ella Greenwald)是世俗猶太人,經營一家裝潢建材行[2]。羅斯曾在二戰時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此前一年則就讀於華盛頓州立大學。戰爭結束後,羅斯重拾書本,於194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52年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54年至1963年間,羅斯任教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學系;1963年進入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
羅斯在1970年代時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化學教授。之後成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駐校教授。
2015年6月2日在迪爾菲爾德 (馬薩諸塞州)於睡夢中逝世,享年88歲[3]。
著作
[編輯]- Hershko, A.; Ciechanover, A.; Rose, I.A., Resolution of the ATP-dependent proteolytic system from reticulocytes: a component that interacts with ATP,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79, 76 (7): 3107–3110, PMC 383772 , PMID 290989, doi:10.1073/pnas.76.7.3107 (英語).
- Hershko, A.; Ciechanover, A.; Heller, H.; Haas, A.L.; Rose, I.A., Proposed role of ATP in protein breakdown: conjugation of protein with multiple chains of the polypeptide of 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0, 77 (4): 1783–1786, PMC 348591 , PMID 6990414, doi:10.1073/pnas.77.4.1783 (英語).
參考文獻
[編輯]- ^ 存档副本.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 ^ Irwin Rose - Facts. Nobelprize.org.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英語).
- ^ Irwin Rose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2015-06-02 [2015-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 Rose, Irwin, Early work on the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an interview with Irwin Rose. Interview by CDD, Cell Death Differ. 12 (9), 2005, 12 (9): 1162–6, PMID 16094392, doi:10.1038/sj.cdd.4401700
-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4. Aaron Ciechanover, Avram Hershko and Irwin Rose,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49 (1), 2005, 49 (1): 121, PMID 15881872 (英語)
- Latonen, Leena; Laiho, Marikki,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goes to three persons with a key role in revealing the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pathway, Duodecim; lääketieteellinen aikakauskirja 120 (24), 2004, 120 (24): 2868–712004, PMID 15700582 (英語)
- Goldberg, Alfred L, Nobel committee tags ubiquitin for distinction, Neuron 45 (3), 2005, 45 (3): 339–442005 Feb 3, PMID 15694320, doi:10.1016/j.neuron.2005.01.019 (英語)
- Neefjes, J; Groothuis, T A M; Dantuma, N P, The 2004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the discovery of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 148 (52), 2004, 148 (52): 2579–822004 Dec 25, PMID 15646859 (英語)
- Vogel, Gretchen; Bachmair, A; Chau, V; Cohen, R; Coffino, P; Demartino, G; Deshaies, R; Dohmen, J; Emr, S, Nobel Prizes. Gold medal from cellular trash, Science 306 (5695), 2004, 306 (5695): 400–12004 Oct 15, PMID 15550643, doi:10.1126/science.306.5695.400b (英語)
- Giles, Jim, Chemistry Nobel for trio who revealed molecular death-tag, Nature 431 (7010), 2004, 431 (7010): 7292004 Oct 14, PMID 15483574, doi:10.1038/431729a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諾貝爾官方網站歐文·羅斯自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