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兩用砲
高平兩用火砲是一種海軍軍艦所設的炮台,旨在能與水面,陸地和空中的敵方單位交戰。
描述
[編輯]二戰時期的主力艦有四種類型的火炮:
- 重型主炮,在305毫米至457毫米(12英寸至18英寸)之間,用於與敵對戰艦和巡洋艦交戰;
- 副砲,在152毫米至203毫米(6英寸至8英寸)之間用於對抗敵方驅逐艦;
- 重型高射炮,在76毫米至127毫米(3英寸至5英寸)之間,可以產生火網以在遠處擊落飛機;
- 輕型速射的防空砲(A/A)可以近距離跟蹤和擊落飛機。輕型防空砲分散在全艦上,包括20毫米至40毫米(0.787英寸至 1.57英寸)的自動加農炮和12.7毫米至14.5毫米(0.50英寸至0.58英寸)的重機槍。
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法國海軍和日本帝國海軍將副砲與重型高射炮結合在一起,形成陸空兩用的副砲。他們完全放棄專用的反艦副炮,因為大多數時候戰線內的艦隊都會被巡洋艦和驅逐艦掩護。此外,戰列艦鮮少出現同時面對衝鋒而來的驅逐艦和飛機之情形,使用不同類型的火炮來同時應對這兩種威脅會佔用太多空間。所以他們以裝在旋轉的炮塔上的兩用火炮取而代之,既可以用來對付飛機也可以用來對付艦船。
將兩種類型的火炮組合起來所節省的空間,可以加大補給、增加甲板裝甲覆蓋範圍、增加其他設備的裝載、更大的輕型防空砲或其他需求。這種安排被認為更有效,並且被認為足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反水面作戰單位和防空需求。
德國海軍的做法類似於意大利和蘇聯海軍,他們採用混合口徑的副炮,並配備專用反艦炮,同時配以小口徑重型防空炮,而不是像英國或美國那樣採用陸空兩用的副炮。意大利和蘇聯海軍都擔心來自敵方(尤其是法國)驅逐艦和魚雷艇的近距離魚雷攻擊,並認為更強大、更大口徑的反艦副砲是必備。法國海軍也使用混合口徑系統,但他們的副砲是陸空兩用的。這往往會使彈藥供應複雜化,並使一些武器在某些情況下無用。
高平兩用砲被設計為是水面艦艇的重型主武器和專用的高射炮這二者之間的折衷方案。該炮通常為中等射程的口徑,其重量足以證明它在對抗水面目標時有用,包括艦船、水面上的潛艇和陸地目標。然而,它也足夠緊湊,可以安裝在具有良好的護牆和高仰角的砲座中,並且能夠具有高射速,使其能夠成功地從各個角度與空中目標交戰。例如,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喬治五世國王等級的戰列艦有16個QF Mark I 5.25-英寸(133-毫米)艦砲在必要時可以與敵艦或高空飛機交戰的火炮。
並非所有的兩用砲都有高仰角。決定因素是砲台是否配備防空火控系統和提供防空炮設置時間引信的方法,用於設置由火炮發射的防空砲彈頭中的時間引信。皇家海軍從部族級驅逐艦開始,推出一系列具有高平兩用火炮的驅逐艦等級,但採用QF 4.7英寸Mark XII ,是具有雙聯座的CP Mk. XIX(譯註:CP是中央樞軸)且後來的砲座被限制為40、50或55度仰角,但是,這些火炮由防空火控系統控制,並且安裝有防空砲的炮彈引信設置器。美國海軍開發一種類似的驅逐艦,波特級,配備8座Mk 125英寸/38倍徑(127mm)火炮安裝在四個Mark 22單一用途(僅限水面作用)雙聯座上,仰角限制為35度,但沒有防空火控裝置,也沒有安裝引信設置器。 [1] 40度的高度確實限制部族級火炮與俯衝轟炸機和高空轟炸機交戰的能力,但它們仍然可以有效地與低空、水平和魚雷轟炸機交戰,並且仍然可以提供火網火力對其他受到由俯衝轟炸機攻擊的船隻。海軍上將菲利普·維安爵士描述1940年挪威戰役期間使用4.7英寸Mark XII火炮對抗飛機的情況:
「在兩側群山環繞的狹窄水域中受到空襲,馬上就會想清楚,飛機是穩操勝算的。海上空間太小,無法充分自由地進行機動,而敵機的進場亦被石牆所掩護。與往常不同,當它們映入眼簾時,它的角度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最大仰角只有40度的4.7英寸艦炮,無法打到他們。…翁達爾斯內斯鎮需要穿過魯姆斯達爾峽灣到達,距離入口還有40英里,我們在4月24日到達。船隊和護衛隊在白天通過這條水道時,速度為5節,航向穩定,兩邊都是陡峭的山脈,這對敵人的飛機來說就是一個誘人的誘惑。容克斯轟炸機的空襲一直持續到最後,儘管驅逐艦的炮火有40度仰角的限制,卻足以讓敵人無法達到他們的射擊標準。雖然一些船被近失彈的破片損傷,卻沒有一艘船受到直接打擊。」 [2]
高平兩用砲,通常縮寫為兩用砲 (英文:DP GUN),最初被設計為巡洋艦和戰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的輔助武器,以補充其重型主武器。後來,此類火炮開始作為主要火炮裝備添加到小型艦艇上,隨着艦船設計逐漸脫離大口徑火炮,如今幾乎所有的主炮武器都已具有高平雙重用途的本質。
大多數現代高平兩用砲的口徑都在76毫米至127毫米(3英寸至5英寸)的範圍內。
在英國部隊中,HA/LA 表示「高角度/低角度」。
高平兩用砲列表
[編輯]口徑 | 名稱 | 起源國家 | 期間 |
---|---|---|---|
40毫米(1.6英寸) | 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L60 | 瑞典 | 1930s–現今 |
40毫米(1.6英寸) | 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L70 | 瑞典 | 1940s–現今 |
57毫米(2.2英寸) | Finspång 57 mm QF naval gun L/55 model 1889 | 瑞典-挪威聯盟 | 1890s–現今 |
57毫米(2.2英寸) | Bofors 57 mm naval gun L/21 model 1916 | 瑞典 | 1910s–冷戰時期 |
57毫米(2.2英寸) | Bofors 57 mm Naval Automatic Gun L/60 | 瑞典 | 1952–1990 |
57毫米(2.2英寸) | Bofors 57 mm Naval Automatic Gun L/70 | 瑞典 | 1970–現今 |
76.2毫米(3英寸) | 76 mm/62 Allargato | 意大利 | 1962–現今 |
76.2毫米(3英寸) | 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 | 意大利 | 1964–現今 |
76.2毫米(3英寸) | AK-176艦炮 | 蘇聯 | 1976–現今 |
100毫米(3.9英寸) | 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 | 日本 | World War II |
100毫米(3.9英寸) | 79式雙管100毫米艦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3–現今 |
100毫米(3.9英寸) | 法國100mm緊緻型艦砲 | 法國 | 1961–現今 |
100毫米(3.9英寸) | AK-100艦炮 | 蘇聯 | 1978–現今 |
4英寸(101.6毫米) | QF 4 inch Mk V naval gun | 英國 | 1914–1940s |
4英寸(101.6毫米) | QF 4 inch Mk XVI naval gun | 英國 | 1936–1950s |
4英寸(101.6毫米) | QF 4 inch Mk XIX naval gun | 英國 | World War II |
4.45英寸(113毫米) | QF 4.5吋艦砲 | 英國 | 1938–冷戰時期 |
4.45英寸(113毫米) | 4.5-inch Mk 8 naval gun | 英國 | 1972–現今 |
120毫米(4.7英寸) | Bofors 120 mm Naval Automatic Gun L/50 | 瑞典 | 1952–1985 |
4.7英寸(119毫米) | QF 4.7吋Mk IX、Mk XII速射艦砲 | 英國 | 1928–1970 |
4.7英寸(119毫米) | QF 4.7 inch Mark XI gun | 英國 | 1941–1970 |
127毫米(5英寸) | 奧托布雷達127毫米艦炮 | 意大利 | 冷戰時期–現今 |
127毫米(5英寸) | Otobreda 127mm/64 gun | 意大利 | 2012–現今 |
127毫米(5英寸) | 50倍徑三年式127毫米炮 | 日本 | 1928–1966 |
127毫米(5.0英寸) | 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 日本 | 1932-1945 |
5英寸(127毫米) | Mk 12 5吋38倍徑砲 | 美國 | 1934–1990s |
5英寸(127毫米) | Mk 39五英吋艦炮 | 美國 | 1945–1993 |
5英寸(127毫米) | 5"/54 caliber Mark 42 gun | 美國 | 1953–現今 |
5英寸(127毫米) | Mk 45艦砲 | 美國 | 1971–現今 |
5英寸(127毫米) | Mk 45艦砲 | 美國 | 2000–現今 |
130毫米(5.1英寸) | Type H/PJ38 130 mm naval gun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2014–現今 |
5.25英寸(133毫米) | QF 5.25-inch Mk 1 gun | 英國 | 1940–1966 |
135毫米(5.3英寸) | 135mm/45 gun | 意大利 | 1940–1972 |
138.6毫米(5.46英寸) | Canon de 138 mm Modèle 1929 | 法國 | 1934–1954 |
6英寸(152毫米) | 6吋47倍徑艦炮 | 美國 | 1937–1992 |
註記
[編輯]- ^ Vian, Philip, Action This Day, London, 1960, p.40 and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