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聚會
基督徒聚會 (英語:Christian Assembly),由倪柝聲的同工史伯誠、魏建章、林三綱、徐爾建及何廣明等人創立。史伯誠自1965年在美國加州成立同工團「基督見證使團」後,數十餘年來在北美及台灣各地建立地方教會,教會名稱以當地地名加上「基督徒聚會」來命名,如矽谷基督徒聚會、台北基督徒聚會等。
歷史
[編輯]從1920至30年代於上海倪柝聲創立的「基督徒聚會處」(時稱小群教會),在中國大陸拓展迅速盛極一時,興起屬靈風潮,同時開拓至海外的華人社會,特別在許多東南亞國家建立教會。[1]1946年,上海教會恢復聚會,李常受和汪佩真開展校園福音工作,吸引一批積極追求的青年學生,史伯誠因此得救受浸。1950年代倪柝聲差派並由李常受弟兄帶領一批青年同工在台灣各地建立「教會聚會所」(現稱「召會」),史伯誠負責嘉義教會、林三綱去台中、魏建章去基隆、何廣明去新竹、徐爾建去台南。
離開地方召會
[編輯]1965年,史伯誠等5位同工們,受史百克影響並堅持「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個人之內」的異象,離開教會聚會所,隨後在美國加州成立全時間傳道人同工團「基督見證使團」。基督見證使團分為三個部門:職事之家、見證書室及門徒之家,個別負責各地特會需求、出版屬靈書籍及培訓青年同工。由該同工團差派自各地建立之地方教會,稱之為「基督徒聚會」。數十餘年來,在北美及台灣各地都有建立教會。[2][3]
組織體制
[編輯]教會制度上,設有傳道人、同工與負責弟兄。傳道人與同工是經過推薦、陪談、訓練後按立。負責弟兄則是經過同工團與其他負責弟兄的承認而認可。信徒互稱弟兄姐妹,專職的傳道稱「同工」,而教務管理者稱「長老」或稱「負責弟兄」,每一個主日要舉行一次「擘餅聚會」。在內容方面,多傳講神的旨意、國度、教會建造等主題,尊崇倪柝聲弟兄及史百克弟兄等人的教導。各地教會平時在行政、管理上獨立自主,但經常在一起追求及彼此相助。[4]
名稱由來
[編輯]史伯誠等人離開教會聚會所後,各地信徒仍持續聚會,但聚會一段時間後,聚會需要有一個名稱,不然無法向政府登記。經尋求後,史伯誠與各地的同工、長老召開聚會,訂定「基督徒聚會」作為教會名稱。其命名原因,認為這名稱沒有宗派味道,且「基督徒聚會」是一個太普通的名稱,全天下所有教會的「聚會」,都是基督徒聚會。若教會落於平常,也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基督徒聚會之中的一個聚會而已。[5]史伯誠成立的「基督徒聚會」與倪柝聲在上海創立的「基督徒聚會處(時稱小群教會)」和李常受在台建立的「教會聚會所(現稱「召會」)」名稱雖然相近,但並不是同一體系。
教會分佈
[編輯]基督徒聚會在北美及台灣皆有教會成立,目前在台灣教會有:台北基督徒聚會(原瑞安街基督徒聚會)、台北樣基督聚會、木柵基督徒聚會、土城基督徒聚會、台北麗水街基督徒聚會、新竹基督徒聚會、台中基督徒聚會、豐原基督徒聚會、台中大里基督徒聚會、台中台灣大道基督徒聚會、嘉義基督徒聚會、高雄基督徒聚會。
北美地區則有:矽谷基督徒聚會、迦福市基督徒聚會、聖迦谷基督徒聚會、聖荷西基督徒聚會、傳福基督徒聚會、休斯頓基督徒聚會(得州)等。
外部連結
[編輯]- 基督徒見證使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台北基督徒聚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木柵基督徒聚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矽谷基督徒聚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