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名 (稱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大名
假名だいみょう
平文式羅馬字Daimyō

大名(日語:大名だいみょう Daimy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裝力量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名主なぬし)是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莊屋しょうや),東北及北陸地區則稱為肝煎きもいり)。[1]武力較強、領地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莊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

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平安末、鎌倉時代是指眾多「名田」 (みょうでん) 所有之「大名主」 (だいみょうしゅ);鎌倉時代為大領主「家の子」、「郎等」(ろうどう) 及底下有力武士;戰國時代為諸國支配之戰國大名;江戶時代為將軍直屬1萬石以上的武家及親藩、譜代、外様以及國持、准國持、城主、城主格的武家。

發音演變

[編輯]

室町時代辭書節用集》收錄了「たいめい」(Taimei)與「だいみょう」(Daimyou)兩種發音,前者所指的是守護、大領主之意,而後者是指有錢人。在日本戰國時代,對大領主仍以「たいめい」稱呼較多。17世紀初期,《日葡辭書》依舊收錄了兩種唸法,不過在語義上已無明確區別,兩者都是大領主的意思;直到經過江戶時代,才統一以「だいみょう」稱呼大領主。[2]

歷史

[編輯]

室町時代

[編輯]

室町時代,大名是由幕府任命,又稱為「守護大名」。他們在經濟上掌控一個到數個分國莊園公領,以擴大守護領國的勢力。對於地方武士(「國人」),大名對他們支配能力則有限。大名掌握領地過大時,會任命家臣為「守護代」協助掌管部份分國。

戰國時代

[編輯]

戰國時代,無須幕府任命,只要支配數郡到數國勢力,能穩固支配國人者,且為城主格以上,就是戰國大名,御家人出身的則為守護大名。戰國時代的大名一般被稱為「戰國大名」,出身背景以守護守護代、國人和平民四種為主。

江戶時代

[編輯]

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家諸法度規範「5萬石以上石高的城主為大名」「5萬石未滿陣屋領主為小名」,將軍直屬知行一以上者便稱為大名;當時全日本有超過270家大名,在江戶幕府的統治體制下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三類。吉井藩(上野)的鷹司松平左兵衛督領有表高一萬石,轄六個村,石高僅1,878石,是已知大名中石高最低的大名,石高最高的為金沢藩(加賀)的松平加賀宰相(前田家)的1,336,093石,轄2,363個村。表高最低的大名是成羽藩(備後)山崎志摩守 和田原本藩(大和)平野遠江守,表高都只有五千石。

親藩大名

[編輯]
松平容保大名參拜圖

親藩大名是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藩領,在這之中有着御三家之稱的尾張紀伊水戶藩最為重要。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創,其義在於當將軍家沒有後繼者之時,以水戶家作為大名繼承人產生的監督,而繼承人則在紀伊、尾張兩家產生。在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生前創設御三家之後,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時又讓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創設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則創設了一橋家,之後的第9代將軍德川家重又讓次子德川重好成立清水家,此後即確立了御三卿的體制,其家格僅次於御三家。

譜代大名

[編輯]

即世襲的大名世家,是指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以前一直追隨德川家康的大將。譜代大名地位僅次於親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職,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權力,俸祿卻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鄰等。德川家康設計幕政必須完全由親藩和譜代大名參與,外樣大名不得參與。

外樣大名

[編輯]

外樣大名則是在關原之戰被迫臣服的大名,他們有的擁有雄厚實力,如加賀藩前田利長有一百二十萬石領地、薩摩藩島津忠恆有七十七萬石領地、仙台藩伊達政宗有六十二萬五千石領地,三者皆外樣大名而又是全國領地最多的諸侯,不過,卻沒有親藩或譜代大名的權力,又常被幕府監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無法成事。因為外樣大名的領土多在偏僻的外邊,在鎖國時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國勢力結合,成為倒幕的主要動力。

註腳

[編輯]
  1. ^ 三訂版,世界大百科事典內言及, 百科事典マイペディア,ブリタニカ國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デジタル大辭泉,防府市歴史用語集,旺文社日本史事典. 庄屋とは. コトバンク. [2022-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日語). 
  2. ^ 參考:(日語)大名[永久失效連結]的涵義與說明,2007年12月1日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