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龍島
外觀
大黃龍島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舟山群島北部,屬於嵊泗縣管轄,為黃龍鄉的主島,面積5.2平方公里。
歷史
[編輯]- 宋乾道《四明圖經》,元大德《昌國州圖志》,明《海鹽縣圖經》寫成蟹鉗山均記載有該島。
- 清康熙年間,沿海戰事結束,舟山展復,設立定海縣,大黃龍島劃入定海縣。同時為江浙會哨之處。
- 咸豐年間,太平軍侵入浙江,以鎮海人為主的大批寧波人(時稱「關里人」)避戰禍遷至大黃龍島,島上人口驟增。
- 同治光緒年間,因居民多為鎮海籍,且鎮海外海水師營常巡海至此,定海縣島多難管,故該島民政歸鎮海縣管理。
- 光緒末期實施南北分治。北港區(峙岙、黃沙岙、大岙)屬江蘇省崇明縣,南港區(南港、東嘴頭)屬浙江省定海縣。
- 民國23年(1934年)南港區設黃龍鄉,屬定海縣;北港區與下五岙(今五龍鄉)合建五龍鄉,屬崇明縣第五區。
- 民國24年(1935年),大岙劃入黃龍鄉。
- 民國38年(1949年)6月至39年(1950年)5月,南港區屬新設的滃洲縣(今岱山縣的前身)。
- 民國39年(1950年)7月8日解放,同年11月南港區建黃龍鄉人民政府,仍歸定海縣。
- 1951年北港區併入黃龍鄉,大黃龍島結束由江浙兩省分治的歷史。
- 1951年12月劃屬嵊泗縣。1962年建黃龍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黃龍鄉。
居民點
[編輯]大黃龍島分佈有5個居民點。其中最大的為南港,原名深水岙,有人口約5千,屋舍沿山谷及三面山坡分佈極度密集,街巷極狹窄。1980年代的《嵊泗縣地名志》記載南港共有1508戶,5652人,已經是全舟山較大的自然村鎮之一。港口形成為清末民初,海運便利。但陸上交通不便,至島上其他4村均需翻山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