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區,位於威海環翠區西部,是全國三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威海、中山、廈門[1]),1991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技部、山東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創辦。設開發區管委會,為威海市政府派出機構,不屬於民政部登記註冊的行政區劃。現任管委會主任為侯紹澤。[2]
地理概況
[編輯]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有30.5公里海岸線,沿海防護林帶長二十餘公里,並有萬畝林場,綠化覆蓋率達到41.9%。[3]擁有四個天然海水浴場,其中國際海水浴場被國家海洋局列入10個定期監測海水質量的重點海水浴場之一。此外還有金海灘、小石島釣魚公園、北海浴場等旅遊景點。
距威海市中心3公里,距威海港4公里,威海火車站10公里,威海機場30公里,煙臺機場80公里。常住人口14.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2.41萬。[4]
行政區劃
[編輯]目前下轄田和、怡園兩個街道和初村鎮,共有24個居委會、49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
初建時期面積39.2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0萬人。轄田村、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街道辦事處,23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
2001年,田村街道撤銷,轄區分為田和、萬欣、臥龍3個街道,原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街道更名為怡園街道。
2003年5月12日,初村鎮成建制劃歸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在此規劃建設威海科技新城,其起步區面積23平方公里。[5]
2005年5月27日,臥龍街道併入怡園街道,萬欣街道併入田和街道。[4]
發展
[編輯]區內有各類企業3000家,從業人員10萬人。劃為三星、光威、威高、萬豐、精密印刷、雙豐等高科技工業園區,已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材料、海洋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群。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威海市60%,高新技術產品佔67%,其出口佔全市的70%。區內現有中國名牌5個,馳名商標2個。目前已完成GDP 186億元,年均遞增30%。累計實施火炬、星火和科研計劃項目近500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5項。
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億多元,有13個項目入駐。第三產業增加值以年均35%以上的速度遞增。累計批准進區外資項目605項,合同外資額17.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161.8億美元,其中出口111億美元,年均遞增42%,與10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先後引進三星、伊藤忠、三菱等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家。引進了清華大學科技園參與共建威海火炬創新創業基地,還與韓國慶北大學共建「威海-慶北大學中韓科技企業創業中心」。與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均有全面合作關係。
2001年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和科技部認定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此外還是「國家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國家計算機外設產品產業園」和「火炬計劃先進管理單位」,被國家科技部和外經貿部認定為全國首批16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之一。創業中心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創業中心。
農業
[編輯]現有耕地1830公頃,果園1500畝。2007年全區農村總收入達69.4億元,無公害蔬菜、西洋參、特種養殖等特色農業收入占農民收入大半。
民生
[編輯]2002年區內職工人均收入9000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29.5億元;2007年分別為18698元、8002元和34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0.7以內。有2所社會福利院。
目前區內有4所醫院:威海市立醫院山大分院、威海市立醫院高區分院、威海金海灣醫院、威海初村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覆蓋全區人口。
區內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山東藥學院、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4萬多人;3所中學、12所小學、49所幼兒園,義務教育已全部普及。
科技新城起步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投資5億元。
參考
[編輯]- ^ 《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06年版)2007年第18號公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家發改委,2007年3月27日,於2010年5月29日查閱。
- ^ 威海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人民網,2006年3月3日,於2010年5月29日查閱。
- ^ 園區概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網站,於2010年5月29日查閱。
- ^ 4.0 4.1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永久失效連結],行政區劃網,2010年4月15日,於2010年5月31日查閱。
- ^ 初村概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初村鎮政府網站,於2010年5月29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