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東·德雷克斯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東·德雷克斯勒
Anton Drexler
Monochrome photograph of the upper body of a bespectacled Anton Drexler
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主席
任期
1920年2月24日—1921年6月29日
前任職位創建
繼任阿道夫·希特拉
德國工人黨主席
任期
1919年1月5日—1920年2月24日
副職卡爾·哈雷爾
前任職位創建
繼任職位廢除
個人資料
出生(1884-06-13)1884年6月13日
 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王國慕尼黑
逝世1942年2月24日(1942歲—02—24)(57歲)
 德意志國巴伐利亞邦慕尼黑
國籍 德意志帝國(1884年-1918年)
魏瑪共和國 德意志共和國(1918年-1933年)
 德意志國(1933年-1942年)
政黨 德國工人黨 (1919–1920)
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 (1920–1923, 1933–1942)
職業政治家

安東·德雷克斯勒(德語:Anton Drexler;1884年6月13日—1942年2月24日),德國極右政治家、德國工人黨主席和納粹黨早期領導人。他也是阿道夫·希特拉的精神導師之一。

生平

[編輯]

德雷克斯勒出生在慕尼黑,早年曾做過機器修理工,後來到了柏林,成為鐵道鎖匠。一戰期間,加入德國祖國黨英語German Fatherland Party。1918年,創立了一個名為「為了一個更好和平自由工人委員會英語Freien Arbeiterausschuss für einen guten Frieden」的分支團體。後來,德雷克斯勒與卡爾·哈雷爾等人一起,創立了團體「政治工人團體英語Politischer Arbeiterzirkel」。該團體定期聚會,討論民族主義反猶太主義的主題。德雷克斯勒是本土運動的鼓吹者。1919年1月5日,他與卡爾·哈雷爾、戈特弗里德·費德爾英語Gottfried Feder迪特里希·埃卡特一起,創立了德國工人黨。德雷克斯勒被選為主席,卡勒則被選為名譽主席。

在1919年9月於慕尼黑舉行的黨會上,主講人是費德爾。當費德爾結束演講的時候,有位叫鮑曼的教授就費德爾演講中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巴伐利亞應該脫離普魯士、同南方的奧地利統一成為德意志聯邦的公正性提出疑問,隨後鮑曼與阿道夫·希特拉陷入爭論。希特拉的激烈爭辯以及其辯論的技巧,引起了在場其他黨員的注意。根據希特拉自傳《我的奮鬥》的說法,鮑曼「像喪家之犬一般地狼狽逃出去了」,這次事件使希特拉政治覺醒。德雷克斯勒對希特拉的印象深刻,隨後邀請希特拉加入德國工人黨。同年9月12日,希特拉接受了邀請,成為該黨的第55名黨員。在一周以內,希特拉收到了德雷克斯勒寄出的明信片,告知他正式被吸納為黨員,邀請他親自出席會議進行討論。

希特拉着手使該黨更大眾化。1920年2月24日,希特拉在慕尼黑組織了該黨歷史上到場人數最多的會議,會議共有2000多人出席。希特拉闡明了由德雷克斯勒、費德爾、希特拉三人共同擬定的二十五點綱領,宣佈了取消凡爾賽條約、創立大德意志、向東擴張、拒絕給予猶太人公民權的政治主張。同日,德國工人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

到了1921年,希特拉迅速成為了納粹黨無可爭議的領袖。同年6月,當希特拉和艾卡特前往柏林籌款的時候,在慕尼黑納粹黨內部發動了一場政變。一些納粹黨行政委員會的成員認為希特拉太過專橫,希望與對頭德國社會主義黨英語German Socialist Party合併。7月11日,希特拉回到慕尼黑,憤而遞交了辭職書。希特拉宣稱如果能取代德雷克斯勒成為黨主席的話,自己將回歸納粹黨,並將總部仍設在慕尼黑。委員會同意了這個要求,希特拉重新入黨,成為該黨第3680位黨員。此後,德雷克斯勒成為該黨的名譽主席,完全沒有實權。1923年,離開納粹黨。

德雷克斯勒也是民意運動政黨修黎社英語Thule Society的成員。在1923年啤酒館政變之後,他脫離了納粹黨,並未參與這場政變。1924年,被選為巴伐利亞議會議員,成為議會副主席,直到1928年為止。他沒有參與1925年的納粹黨重建,直到1933年希特拉掌權之後才重新加入了納粹黨。1934年,獲得血之勳章英語Blood Order。他還偶爾在納粹黨的政治宣傳中扮演角色。1937年被徹底剝奪實權,在黨內不再活躍。1942年2月,病逝於慕尼黑。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見

[編輯]
政黨職務
前任者:
卡爾·哈勒
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主席
1919年—1921年
繼任者:
阿道夫·希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