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應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康應乾

大明遼東海蓋兵備副使
籍貫 直隸廣平府雞澤縣民籍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一之,號念東
出生 隆慶六年
逝世 卒年不詳
親屬 父康守愚(1513年—1578年),字哲夫,號東軒。母陳氏(1536年—1615年),封恭人。
娶紹興知府劉錫女,累封恭人。
出身
  •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舉人
  •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同進士出身

康應乾(1572年—?),字一之,號念東[1]直隸廣平府雞澤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七歲喪父,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順天府鄉試一百五十一名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授河南陳州知州,擢南京刑部郎中,歷遷鎮江府知府[2],庫貯海防銀十餘萬,吏役諷以借支,正色拒之。升湖廣按察司常鎮道副使[3],四十三年乙卯丁母憂歸。起補山東副使,兵備遼東海蓋道,專司餉務。身督車牛,定妖民吳金祖之亂。萬曆四十七年二月,遼東經略楊鎬分兵四路攻遼東努爾哈赤[4],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大敗,總兵劉綎所率東路從寬甸出,與清軍代善皇太極戰於阿布達哩岡,劉綎戰死於陣中,全軍覆沒。監軍道康應乾領步兵合朝鮮兵營於富察曠野處,應乾部下兵皆執筤筅、竹杆長槍,披藤皮甲;朝鮮兵皆披紙甲、柳條盔,槍炮層層布列。當進戰之際,明營中槍炮連發,適大風驟起,其煙塵皆返向本營,迷漫昏黑竟無所見。清兵遂發矢沖入,破其二萬兵,掩殺殆盡,風塵遂止[5]。康應乾僅以身免,浮海逃歸,萬曆皇帝憐憫不問。後以言者糾摘,下吏議,遂從安置,數年始白其冤,放歸里[6]

參考文獻[編輯]

  1.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履歷便覽》:康應乾,念東,詩五,壬申正月十一日生,雞澤縣人,甲午一百五十一,會一百四十九,二甲十,刑部政,授陳州知州,戊申升南刑部廣東司員外,己酉升山西司郎中,壬子升鎮江知府,乙卯升蘇松副使,丁憂,丁巳補海蓋道付使。曾祖銳,鄉賓;祖翀,增生;父守愚,教授。
  2. ^ 萬曆四十年正月,升南京刑部郎中康應乾為鎮江府知府。
  3. ^ 萬曆四十三年六月,升鎮江府知府康應乾為常鎮道副使。
  4. ^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經略遼東楊鎬奏:恭報師期,大彰 天討,會同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集議既定,約令鎮道各官於二月十一日俱至遼陽之演武場,酌量兵馬,分為四路。以總兵劉綎為主將,管寬奠游擊事都司祖天定、南京陸營都司姚國輔、山東管都司事周文、原任副總兵江萬化、靉陽守備徐九思、浙兵管備御周翼明等隸之,以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監督,以同知黃宗周贊理。而朝鮮兵馬分路並進,又兼之以管鎮江游擊事都司喬一琦,此可以攻奴賊之東面。
  5. ^ 《滿洲實錄》卷五
  6. ^ 《廣平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