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動詞
外觀
形容動詞,是日語一類不同於其他語言詞彙體系的特殊詞彙。形容動詞在日語中是一類單獨的詞性,是具有形容詞意義的一種用言,屬於實詞,有活用變形。
從起源來看,形容動詞應該是從平安時代創造出來、針對當時日本固有形容詞無法形容的情況、而改用包含相應意思的名詞為詞幹、以「名詞+にあり / とあり」的形式來當作形容詞使用的詞彙,但其詞尾的にあり或とあり須按動詞的方式活用(後來轉變成なり / たり,なり對應現在的だ / である活用,たり對應現在的たる / と活用),所以從用法和活用兩方面結合命名為形容動詞。
爭議
[編輯]上述定義是採用了現行日語學校文法的分類。由於日語目前為止沒有較為統一整合的語法體系[1],非學校文法認為從詞彙意義來看,形容詞和所謂的形容動詞表達的都是對某種性質和狀態的描述,而同樣的意義竟然會有不同的詞性,因此反對將形容動詞列為一類單獨的詞性。但是從活用與詞尾變形來看,形容動詞又確實不同於形容詞,所以目前大多數的看法都將認可形容動詞這種詞性。如:松下文法,時枝語法,日語詞典『広辭苑』。由於性質認定的不同,也出現了在日本之外有不同的翻譯和理解。
- 「形容動詞」這一術語是在1898年大槻文彥的 『莊日本文典別韶』中出現的,不過它講的就是今天通稱的「形容詞」。1904年,在芳賀矢一的『中等教科明治文典』中,第一次出現了現在意義的「形容動詞」[2]。意為兼具形容詞的意義和動詞的活用。
- 由於中國與日本同屬漢字文化圈,所以很多詞彙若出現漢字,而所理解的意思性質沒有太大出入時,可以借用。因此中文照稱之為「形容動詞」。
- 英文起初將形容動詞翻譯為Na-adjective(な形容詞),之後由於發現形容動詞與名詞有諸多相似性,故現在稱之為Adjectival noun(形容詞性名詞)
活用
[編輯]未然形 | 連用形 | 終止形 | 連體形 | 假定形 | 命令形 |
---|---|---|---|---|---|
-だろ | -だっ -で -に |
-だ | -な | -な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