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烈偉
外觀
柏烈偉,或鮑立維,全名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列沃依(俄語: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олевой,1886年9月2日—1971年9月16日)俄羅斯漢學家,曾先後在中國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編有中俄和中英詞典。
生平
[編輯]柏烈偉生於俄羅斯帝國烏克蘭皮里亞廷,幼時家境貧困,因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的安徒生童話《夜鶯》而對中國產生強烈興趣。柏烈偉在莫斯科就讀高中並畢業。1906年前往海參崴東方學院求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宗教、習俗以及滿語和蒙古語等。1913年發表畢業論文並成名。此後,柏烈偉就讀於聖彼得堡大學。一戰爆發時因心臟問題未被徵召入伍。1915年獲碩士學位並因外語才能被軍隊徵召為審查官。就職期間與未來夫人結識。1916年,柏烈偉向時任教育大臣寫信,請求資助前往中國並撰寫博士論文獲得批准。[1]
1917年11月,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盧布貶值,柏烈偉因此生活拮据。在朋友的介紹下在南京大學任教俄語。後收到北京大學邀請任教,多次往返北京和南京。1919年,他積極參與五四運動並因此受到北洋政府監視。1920年春,共產國際的代表維經斯基到北京,經過柏烈偉的介紹認識了李大釗和張申府。1921年,與張西曼合編出版《俄文文法》一書。後因薪水被中斷,柏烈偉開始在家中開辦俄語班。1936年,俄裔法國學者葉理綏前往北京時與柏烈偉結識並邀請他前往美國任教。柏烈偉開始仍決定留在中國。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柏烈偉的多名學生被日本人逮捕或處決。同年12月,柏烈偉也被日本當局逮捕入獄並遭受嚴刑拷打。1939年在承諾離開中國後獲釋。柏烈偉於是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東方學院任教。1956年退休前往邁阿密定居,1971年逝世火化。1988年他的友人將其骨灰帶回家鄉烏克蘭。[1]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олево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центр -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семьи Полевых.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