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湯飛凡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7年7月23日
 清朝湖南醴陵湯加坪
逝世1958年9月30日(1958歲—09—30)(6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貫湖南醴陵
學歷
經歷

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幼名瑞昭湖南醴陵人,微生物學家砂眼衣原體首次分離者[1]。為第一個投身病毒學研究的華人。曾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國家菌種保藏委員會主任委員。[2]

生平[編輯]

湯飛凡1909年入長沙城南小學堂,1912年畢業就追隨二哥考入湖南省甲種工業學校金工科學習[3]。後入讀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首屆學生)、北京協和醫學院細菌學系。1925年,湯飛凡與何璉(何鍵之女)成親後,受學校推薦,獲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獎學金,攜夫人一起到了美國進修[4],就讀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菌學系,師從著名細菌學家秦瑟Hans Zinsser)。1929年在顏福慶邀請下回國,任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前身)副教授、教授、細菌學系系主任[5]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出任中央防疫處處長,首創中國微生物學研究基地[5]

之後湯主持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抗生素生產機構、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中國第一家生物製品檢定機構,領銜研發生產了國產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成功遏制了1949年張家口鼠疫的蔓延[6]

1945年光復後,湯飛凡建議經衛生署批准,將中央防疫處由重慶遷回北平,改名為中央防疫實驗處。經美國友人謝拉曼(時任美國救濟善後總署中國分署北平辦事處負責人)協助,得到一些麵粉和剩餘物資,又從美國醫藥援華基金會獲得一套小型青黴素製造設備,「以工代賑」再建中央防疫處新址,在1945年冬至1947年元旦完成工程,建起中國第一個抗生素生產車間,增建了研究室和實驗動物飼養場。到1948年車間可產堪與進口產品相媲美的每支20萬單位的青黴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防疫處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湯飛凡繼續任所長。後又組建成立了中央生物製品檢定所,他兼任首任所長,更主持制訂中國第一部生物製品規範—《生物製品製造及檢定規程》(草案)。1955年分離出獨立的砂眼病原體——砂眼衣原體(CT, Chlamydia trachomatis[7][8]。同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在大躍進的「插紅旗、拔白旗」運動中,受盡折磨,因為不堪受辱,於9月30日凌晨在家自殺身亡。[2][9]

紀念[編輯]

1981年,國際沙眼防治組織授予湯飛凡金質獎章,以表彰他在砂眼症研究領域的重大貢獻[10]

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

1992年11月22日,中國發行了一套包括湯飛凡教授的「現代中國科學家」紀念郵票[10]

參考文獻[編輯]

  1. ^ 美国Atcc菌种目录.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预防医学卷】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 人民網-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2010-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他曾是離諾獎最近的中國人,被抄襲、代替、屈辱而死,在日本家喻戶曉,在中國卻鮮為人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uesday, December 6, 2016
  4. ^ 國家的科學公僕----記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湯飛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邱佩芳 上海市檔案局 2008-06-25
  5. ^ 5.0 5.1 田波、趙根楠、程光勝編著. 《科學家談微生物學》. 萬里機構. 2004年3月: 第156頁. ISBN 962-14-2685-5. 
  6. ^ 諾獎遺珠湯飛凡的非凡人生——寫在湯飛凡誕辰120周年之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7-09-15 新華網
  7. ^ S. Darougar, B. R. Jones, J. R. Kinnison, J. D. Vaughan-Jackson, E. M. Dunlop. Chlamydial infection. Advances in the diagnostic isolation of Chlamydia, including TRIC agent, from the eye, genital tract, and rectum. The British Journal of Venereal Diseases. 1972-12, 48 (6): 416–420 [2019-02-13]. ISSN 0007-134X. PMC 1048360可免費查閱. PMID 4651177. 
  8. ^ F. F. Tang, Y. T. Huang, H. L. Chang, K. C. Wong. Isolation of trachoma virus in chick embryo. Journal of Hygiene, Epidemiology,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1957, 1 (2): 109–120 [2019-02-13]. ISSN 0022-1732. PMID 135025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9. ^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5日). 
  10. ^ 10.0 10.1 田波、趙根楠、程光勝編著. 《科學家談微生物學》. 萬里機構. 2004年3月: 第155頁. ISBN 962-14-2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