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瀟湘八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瀟湘八景最早源自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書畫》[1],指湖南湘江流域八大景色,是國畫常見的題材之一。分別為[2][3]

瀟湘八景位置圖

張復版本

[編輯]

明陳叔起、王紱版本

[編輯]
陳叔起、王紱將瀟湘八景合繪為《瀟湘秋意圖卷》

文化影響

[編輯]

北宋時期,《瀟湘八景圖》問世,隨後受到文人如蘇軾米芾的讚譽,並成為詩詞創作的熱門題材。據《寄園寄所寄錄》記載,宋員外迪曾以瀟湘的風景為題,創作了八幅畫作,觀者紛紛留下題詞,稱之為「瀟湘八景」。此後,各地紛紛仿效,選出各自的「八景」,其中西湖十景尤為著名。

明清時代,「八景」文化達到頂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要求各地上報自己的「八景」,此風潮由此席捲全國。許多關於「八景」的詩詞、書畫作品應運而生,如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冊》、文徵明的《文衡山瀟湘八景冊》等。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如《洞庭湖志》所述,「八景」已遍佈全國,成為方志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八景」文化通過漢文化圈的交流傳播至東亞各國,影響深遠。金朝時期,出現了「燕京八景」、「平水八詠」等。隨後,高麗有「漢陽八景」、「平壤八景」;越南有「宜春八景」、「河內八景」和「河仙十景」;琉球有「中山八景」、「那霸八景」和「首里八景」。日本受「八景」影響尤為顯著,產生了「八景徘句」、「八景浮世繪」等文化現象。自1319年禪僧鐵庵道生提出「博多八景」後,日本各地陸續出現了四百多處「八景」,使日本成為繼中國之外擁有最多「八景」的國家,成為「八景文化」在東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1]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夢溪筆談/卷17

備註

[編輯]
  1. ^ 據《探尋古「瀟湘八景」》一書考證,清涼寺今已不存,原址為今衡山縣第二中學。今於巾紫峰峰頂上的新清涼禪寺樓閣之上俯瞰衡山縣城,將北部湘江上的觀湘洲作為遠景,可形成「煙寺晚鐘」文化遺產風景區域。
  2. ^ 據《探尋古「瀟湘八景」》一書,今桃花源風景區沅水上的白鱗洲為普遍認為「漁村夕照」所指的漁村,但經考證湘潭市楊梅洲與「漁村夕照」在史料記載中較為貼切。
  3. ^ 據《探尋古「瀟湘八景」》一書,今橘子洲拱極樓是「江天暮雪」最佳觀賞地。
  4. ^ 據《探尋古「瀟湘八景」》一書,今湘陰縣城湘江邊的遠浦樓應是「遠浦歸帆」最佳觀景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蔡兆浚. 《香港志》故事專欄|「香港八景」對香港旅業的啟示. www.orangenews.hk.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2. ^ 鍾, 虹濱; 唐, 俐娟. 四、探寻古“潇湘八景”. 探寻古“潇湘八景”.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 35–104. ISBN 9787112136209 (中文). 
  3. ^ 潇湘八景,隐藏在国画里的绝美湖南. 新湖南.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