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師團
第51師團 | |
---|---|
參與戰役 | 中國抗日戰爭 香港戰役 新幾內亞戰役 |
第51師團(第51師団,Dai-gojūichi Shidan)是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步兵師團。其代號為基兵團(基兵団,Moto Heidan)。該師團於1940年7月10日在宇都宮市與第52 ,第54 ,第55 ,第56和第57師團同期組建。第51師最初被分配到東區軍,並由上野憲一郎中將指揮。
歷史
[編輯]該師團的主要戰鬥編制包括第66 、第102 、第115步兵團、第14野戰炮團、第51偵察團、第51工兵團和第51運輸團。該師團最早被分配至東部軍,但後來被轉移至關東軍。 [1]
1941年7月2日,第51師團參加關東軍特別演習(實際上是為了預備與蘇聯發生大規模衝突而進行的一次動員)。李垠親王於數日後接任該師師長,並在該師團被編入關東軍後帶領該師前往中國。不過,與蘇聯開戰的準備工作於1941年8月9日被正式取消。1941年9月,第51師被調往廣東作戰,由第23軍指揮。其間,由第66步兵團組成的第51師團荒木支隊在香港戰役中擔任後衛任務。1941年11月,李垠將指揮權移交給中野英光中將,他將繼續指揮該師直到戰爭結束。
次年11月,第51師團被分配到第18軍,並被派往拉包爾。 [2]1943年2月28日,第51師的部分已經轉移至新幾內亞的萊城。盟軍飛機於 1943年3月2日攔截了運輸船隊(俾斯麥海海戰),最終6,900人的隊伍中僅有1,200名士兵抵達萊城。來自第115步兵團的另外800名士兵被雪風號和朝雲號驅逐艦救出並運送到芬什港,然後從陸路前往萊城。與此同時,第51師團的其餘部分於1943年5月乘坐登陸艇從馬當和丹皮爾海峽沿着新幾內亞海岸抵達萊城。該師團最終集中在薩拉毛亞地區。 [2]
1943年9月4日,盟軍在萊城登陸。第51師奉命增援第41師的將軍支隊。1943年9月8日,由於擔心被盟軍包圍,中野英光下令全面撤退。
撤退人物於1943年9月11日開始,並於1943年9月14日完成。這時,該師團接到撤離到休恩半島北海岸的命令,因此第51師團試圖越過薩魯瓦吉德山脈,但事實證明這並不現實。由於精疲力竭和飢餓,該師失去了所有的重型裝備和大部分步槍。到那時,在1943年9月22日盟軍在猩紅海灘登陸,芬什的疏散港已經無法使用。除了戰鬥損失外,約800名日軍也因事故而損失。盟軍於1943年9月16日進入萊城,但除了在1943年9月13日與日本後衛部隊的一次接觸外,盟軍也無法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穿越荒涼的地形追擊日軍殘兵。由於缺乏武器和彈藥,第51師團的倖存者沒有參加接下來的戰鬥。1944年至1945年期間,該師團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飢餓。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該師只有2,754人倖存。[來源請求]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Rottman 2005,第15頁.
- ^ 2.0 2.1 Budge, Kent G. Japanese Order of Battle, Part 1. The Pacific War Online Encyclopedia. [30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延伸閲讀
[編輯]- Madej,W. 維克多。日本武裝部隊戰鬥勳章,1937–1945 [2 卷] 賓夕法尼亞州阿倫敦: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