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撾外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老撾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其他國家 · 圖集
政治主題

老撾外交是指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實行的外交政策和與世界各國的關係。1954年,老撾王國通過日內瓦會議脫離法蘭西聯盟法屬印度支那正式獨立,並開始陸續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老撾目前是聯合國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貿易組織東亞峰會法語圈國際組織成員。1955年,新獨立的老撾王國加入聯合國,1975年,巴特寮在老撾內戰中推翻寮王國,建立了實行社會主義、並在政治路線上向東方集團看齊的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因此,在1975年12月2日更變會員國名稱為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1]。其與蘇聯中國越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的關係得到加強,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老撾開始改善與東南亞鄰國、西方國家的關係,1997年7月,老撾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2],於2004年和2016年兩度擔任輪值主席國,成功舉辦東盟峰會東亞峰會[3]。老撾亦於2013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 此外,老撾也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成員之一[5]

老撾憲法規定,老撾奉行和平、獨立、友好和合作的外交政策,原則是和平共處,互相尊重獨立、主權、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和平等互利。老撾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為國內建設營造良好外部環境,198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外交上實行對外開放、廣交朋友的政策,外交方針發生轉變。1989年,中老兩國關係正常化,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自此後兩國在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6]。1991年,日本取代蘇聯成為老撾最大援助國。2002年老撾人革黨七大又制定「少樹敵、廣交友」的外交方針。201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了「少樹敵、廣交友」的外交政策,保持同越南的特殊夥伴關係越南語Đối tác chiến lược, đối tác toàn diện (Việt Nam),加強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與東盟國家睦鄰友好關係,積極爭取國際經濟和技術援助。

1975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建立後,長期同越南保持緊密關係,「老越友誼」獲得兩國長期的政治宣傳[7]。1977年,老撾同越南簽署《老越友好合作條約》,建立「特殊團結友好關係」。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越南在老撾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領域一度保持着極大的影響力,越南派往老撾的專業人士和顧問達到6,000人,越南人民軍在老撾的駐軍曾達到6萬人,較老撾軍隊的人數還要多。越南共產黨亦曾設立「西方工作委員會」負責老撾國策的制定和政府人事的安排,黨政各部專設一名負責老撾事務的副部長。這一局面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轉變,越南撤回大部分顧問及90%的駐軍,但兩國仍然維持着密切的高層來往,維持特殊關係。老撾人民革命黨與越南共產黨皆於1986年宣佈實行革新開放政策,推行市場化的經濟改革[8]。至2016年底,越南在老撾投資累計達51億美元,主要涉及能源、服務、基礎設施、礦產、金融、農業和林業部門。2019年,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訪問老撾,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對外部部長順通·賽雅佳稱:「老越關係始終是偉大友好、特殊團結、全面合作的關係,沒有任何言語能夠解釋和描述老越關係的重要性[9]。」

截止至2024年1月,老撾已經與146個聯合國成員國,以及聯合國觀察員國巴勒斯坦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雙邊關係

[編輯]

美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註記
 阿根廷 1975年7月24日 參見:阿根廷-老撾關係
 加拿大 1974年6月15日 參見:加拿大-老撾關係
  • 兩國均為法語國家組織成員國。
  • 2016年,加拿大在永珍開設大使館辦公室。[14]
  • 老撾在美國的大使館兼轄加拿大。
  • 2016年,加拿大境內有2萬4千餘名老撾裔公民[15]
 古巴 1974年11月4日 參見:老撾-古巴關係
 美國 1955年8月10日 參見:寮美關係
  • 美國於1950年在老撾開設代表處,同年12月23日,與老撾王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援助協定》,美國開始給予老撾軍事援助,並在老撾內戰中支持老撾王國政府[16]。1975年,巴特寮推翻老撾王國建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後,由於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美國將老撾的外交關係降格為代辦級,直到1991年11月才恢復為大使級外交關係。1992年8月,恢復互派大使。2005年,美國給予老撾正常貿易關係待遇。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首次訪問了老撾[17],同年,美國同老撾建立全面夥伴關係[18]
  • 老撾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有大使館[19]
  • 美國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亞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註記
 汶萊 1993年7月27日[20] 參見:汶萊-老撾關係
 柬埔寨 1956年6月15日 參見:柬老關係
  • 老撾在金邊設有大使館,在上丁省設有總領事館。
  • 柬埔寨在永珍設有大使館,在巴色設有總領事館。
 中國 1961年4月25日 參見:中老關係
  • 中國和老撾兩國之間的交往始於三國時期,當時老撾近雲南的地區被稱為「堂明」;東吳黃武六年(即227年),堂明遣派使者到東吳進貢[21]唐高宗時,真臘分為南北兩國,北部名為文單國,國都建於文單城(即今天的萬象);文單國和唐朝關係緊密且友好,曾經先後四次向唐遣使[21]。老撾是中國的鄰國,因此境內亦有一些華僑和老撾人共同生活,使老撾傳入了大量中國文化,例如不少老撾語用詞的發音和漢語有相似之處。
8月21日,北京舉行盛大集會,歡迎來中國訪問的老撾國王首相富馬親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王國在1961年4月25日正式建交;19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越南對老撾的影響日益加深,老撾曾把與越南的關係寫進憲法,隨着中越關係惡化,中國和老撾兩國之間關係變得冷淡,及至中越自衛反擊戰時,老撾支持越南,中斷與中國的官方貿易。後來的1989年,中老兩國關係正常化,得到全面的恢復和發展,自此後兩國在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2009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2]。老撾外長沙倫賽則表示,老中兩國是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如兄弟般團結。

 東帝汶 2002年7月29日[25] 參見:老撾-東帝汶關係
  • 2016年,東帝汶在永珍設立大使館[26]
  • 老撾駐印尼大使館兼轄對東帝汶的相關事務[27]
 印度 1956年2月2日 參見:老撾-印度關係
 印度尼西亞 1957年8月30日 參見:印度尼西亞-老撾關係
  • 印尼在永珍設有大使館。[33]
  • 老撾在雅加達設有大使館。
 日本 1955年3月5日 參見:日寮關係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日本便在1951年8月和老撾簽訂和約,並於1955年3月5日正式與老撾王國建交[34]。日本還一度向外匯操作基金(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s Fund)撥款,向老撾王國政府提供少量的援助。1975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日本不但沒有關閉駐老撾大使館,而且還增加對老撾的援助額度,至1980年代中期更成為對老撾提供最多援助的資本主義國家[35]。由於當時老撾最大的援助國蘇聯在1989年東歐劇變之後表示未來五年內他們能夠提供的援助未必可以跟過去五年相比,因此老撾部長會議主席凱山·豐威漢便在當年到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訪問,請求這些國家提供援助,彌補蘇聯援助的減幅;由此他也成為第一位訪問日本的老撾高官。在這次訪問中,日本承諾將從1990年開始,每年向老撾派出援助團進行技術合作[36]。此外,老撾政府在1988年頒佈的《外國人在老撾投資法》也促進了老撾和日本等國的經貿關係[37]:200
  • 日本自1991年起成為老撾最大的援助國,曾經協助老撾興建基礎設施、推行醫療、教育專案,以及在當地進行人才培訓,還取消了老撾的一些債務[35][34]。在政治上,兩國也先後在2010年和2015年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和「戰略夥伴關係」,當中日、老「戰略夥伴關係」的重點是政治、保安、經貿、民間交流和在國際議題上的合作[38]
  • 老撾在東京設有大使館。
  • 日本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北韓 1974年6月24日 參見:朝寮關係
  • 北韓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老撾在平壤設有大使館。
 南韓 1974年6月22日 參見:韓寮關係

1974年,老撾和大韓民國建交,但在1975年7月24日斷交,盧泰愚當選韓國總統後,實行北方政策,改善與老撾的雙邊關係[39]:156[40]:239-240 ,兩國於1995年10月25日復交[41]

  • 老撾在首爾設有大使館。
  • 韓國在永珍也設有大使館。
 馬來西亞 1966年7月1日 參見:馬來西亞-老撾關係
  • 馬來西亞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老撾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
  • 2009年馬來西亞對老撾的出口總額達740萬美元,馬來人在老撾的投資額亦達1.5億美元[42]。馬來西亞是老撾的第九大投資來源國

[42][43]

 蒙古國 1962年9月12日 參見:蒙寮關係
 緬甸 1955年7月12日 參見:緬寮關係
  • 緬甸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老撾在仰光設有大使館。
  • 兩國擁有一條長達238公里的國界線[44][45],並於2018年開通了第一座緬寮友誼大橋[46][47]
 菲律賓 1955年1月14日 參見:菲寮關係
  • 菲律賓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老撾在馬尼拉設有大使館。
  • 2013年,老撾境內有730餘名菲律賓裔勞工[48][49]
 新加坡 1974年12月2日
  • 老撾在新加坡設有大使館。
  • 新加坡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自兩國建交以來,兩國維持友好關係,並在雙邊、區域及多邊關係中均有緊密合作[23]。2012年11月5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赴老撾出席第9屆亞歐會議,並與老撾國家主席朱馬利·賽雅貢會面[23]。2014年2月20日至21日,老撾政府總理通邢·塔馬馮對新加坡進行首次正式訪問,與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23]。新加坡承諾在人力資源方面以至推廣貿易、投資及旅遊方面給予老撾更大支援和協助,以達致2015年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目標[50]。新加坡與老撾於2014年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及關於入息稅防止逃稅協議》[23]。2014年,新加坡在老撾投資了80項項目,總投資額為1.49億美元,是老撾第十三大投資國。此外,新加坡教育部亦為十年級以上就讀英語的老撾學生提供東盟獎學金[51]
 臺灣 1958年11月17日-1962年9月2日 參見:中華民國與老撾關係
  • 1962年9月2日,老撾聯合政府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9月7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0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兩國的大使級外交關係僅維持三個多月,而後有關老撾事務,由駐越南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兼轄。
  • 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於2017年前往老撾並會見經貿官員,就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在多邊國際組織架構下互動以及交流事宜交換意見,雙方均希望進一步促成彼此業者之商業合作契機。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亦率團前往老撾,會見老撾商工總會與相關官員。
 泰國 1950年12月19日 參見:泰寮關係
  • 自15世紀,老撾與泰國各自的前身瀾滄王國大城王國就建立了緊密的雙邊關係。兩國因接壤,在語言和文化上有較高的相似性。直到18世紀初,老撾瀾滄王國的領土還包括泰國東北部的所有地區。[52]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地區公民多有老撾血統。在語言上,占泰國人口三分之一的依善居民說依善語,這是一種老撾方言[52]
  • 泰國是第一個與老撾建交的國家,兩國總理在1976年發表的聲明中強調兩國外交的重點應該在湄公河的開發上。[53]
  • 泰國在永珍設有大使館,並在凱山豐威漢市設有總領事館。
  • 老撾在曼谷設有大使館,並在孔敬設有總領事館。
 土耳其 1958年6月20日 參見:土耳其-老撾關係
  • 2015年,老撾、土耳其雙邊貿易額達到288萬美元[54]。2017年12月27日,土耳其在永珍開設大使館[55]
 越南 1962年9月5日 參見:越寮關係

歐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註記
 奧地利 1967年9月1日
  • 奧地利駐泰國大使館兼轄對老撾事務。
  • 老撾在維也納設有大使館。
 比利時 1967年12月2日
  • 比利時駐泰國大使館兼轄對老撾事務。
  • 老撾在布魯塞爾設有大使館。
 法國 1951年1月31日 參見:寮法關係老撾保護國
  • 法暹戰爭後,暹羅簽署《法暹條約》,被迫承認法國對湄公河東岸領土的控制權,老撾保護國正式成立並遷都萬象。琅勃拉邦王室留在琅勃拉邦城內,但已被法國控制,並無實權。[59]1896年1月,法國和英國簽署協議,後者承認老撾為法國保護國。1898年,老撾保護國併入法屬印度支那[60]爾後殖民政府開始任命總督,常駐於萬象。法國將老撾劃分為10省,琅勃拉邦王室在名義上統治琅勃拉邦省。其它9省由位於萬象的法國殖民政府直接統治,各省設省長和軍營。為支持政府財政,法國殖民者主要在老撾徵收捐稅,強佔土地[61][62][63]。法國在老撾的殖民統治一直持續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老撾獲得正式獨立[64][65]。但法國對老撾多方面的影響仍然通過老撾在法國大量的僑民、法語國家組織等延續至今。
  • 老撾在巴黎設有大使館。
  • 法國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德國 1958年1月31日(與西德)、1974年5月27日(與東德
  • 老撾在柏林設有大使館。
  • 德國亦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盧森堡 1997年9月25日
  • 盧森堡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 老撾駐比利時大使館兼轄對盧森堡的相關事務。
 俄羅斯 1960年10月7日 參見:俄寮關係
  • 老撾和蘇聯於1960年10月7日建立外交關係,起初,老撾駐法國大使被委任為兼駐蘇聯的非常任大使。蘇聯駐柬埔寨大使也被委任為兼任老撾的大使。1962年,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蘇聯同意幫助老撾修築一座水電站和一座廣播電台。隨着巴特寮在老撾內戰中的勝利,老撾與蘇聯關係得到加強。蘇聯援寮工作者取代了老撾政府的美國顧問,老撾明確承認蘇聯社會主義集團的主要力量。兩國的國家,黨,軍隊,青年和友誼代表團開始了廣泛的交流。而且,蘇聯亦促成了老撾武裝力量的建立。在高峰期,蘇聯對老撾的援助構成了老撾主要的外援。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援助了約1,500名技術人員和顧問。許多老撾學生在蘇聯機構學習,每年有大約300名老撾學生獲得到蘇聯學習的獎學金。蘇聯也為老撾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做出了貢獻,如修建道路,機場,橋樑,廣播設施和醫院。蘇聯對老撾的援助還包括大量的軍事物資,如米格戰鬥機。但是在1989年,蘇聯援助逐漸減少。

1991年蘇聯解體,老撾於1991年12月31日承認俄羅斯對蘇聯的繼承,1994年,兩國簽署友好關係原則協定,雙方保持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2011年,老撾國家主席朱馬利·賽雅貢訪俄。2013年10月,老撾國會主席巴妮·雅陶都訪問俄羅斯。2014年,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瓦蓮京娜·馬特維延科赴老出席第35屆東盟議會聯盟大會。2015年10月,老撾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通倫·西蘇里訪俄。2016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赴老撾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66]

  • 老撾在莫斯科設有大使館。
  • 俄羅斯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塞爾維亞 1962年11月25日
 瑞典 1964年10月10日
  • 老撾在斯德哥爾摩設有大使館[68]
  • 瑞典駐泰國大使館兼轄對老撾事務。
 瑞士 1957年9月3日
  • 老撾在日內瓦的常駐代表團同時擔任駐瑞士的大使。
 英國 1955年9月5日
  • 老撾在倫敦設有大使館。
  • 英國在永珍設有大使館。

大洋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註記
 澳洲 1952年1月16日
 新西蘭 1965年7月15日
  • 紐西蘭駐泰國大使館兼轄對老撾的相關事務。
  • 老撾駐澳洲大使館兼轄對紐西蘭的相關事務。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CHAPTER I –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United Nations. [2015-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6). 
  2. ^ Carolyn L. Gates; Mya Than. ASEAN Enlargement: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1. ISBN 978-981-230-081-2. 
  3. ^ 李克强出席第十一届东亚峰会. 央廣網. [2019-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4. ^ 世界貿易組織官方網站會員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5. ^ About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2018-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8). 
  6. ^ 中国同老挝的关系. 中國新聞網. [2019-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7. ^ 维护越老特殊团结关系. 時代 - 越南友好組織聯合會論壇. 越通社. [2019-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Prayaga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越老关系是伟大友谊、特殊团结、全面合作的关系. 民族與山區畫報. 越通社. [2019-09-01]. 
  10. ^ State of the World's Refugees, 200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pp. 81, 102; accessed 15 May 2013
  11. ^ Laotians in Argentina.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2. ^ Lao | Joshua Project. 
  13. ^ 人物 生活在阿根廷的老挝难民. 搜狐. [2017-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14. ^ Laotian Times. Canada Opens Diplomatic Office in Vientiane Capital. [2016-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15.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nada Census, 2016
  16. ^ At War in the Shadow of Vietnam: U.S. Military Aid to the Royal Lao Government, 1955 – 1975. : 9. 
  17. ^ 美國廣播公司. President Obama Arrives in Laos for Historic Visit.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英語). 
  18. ^ United States and Lao PDR Unveil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U.S. Embassy in Laos. [2019-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19. ^ Embassy.org: The Embassy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www.embassy.org.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20. ^ 20.0 20.1 Brunei-Laos Relations. 汶萊外交與商務部.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1. ^ 21.0 21.1 吳平. 古代云南与老挝的佛教文化交流. 中國民族報社. 2013-06-14 [201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22. ^ 专访中国驻老挝大使关华兵:中老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新華國際. 2013-09-21 [2014-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6).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中国历任驻老挝大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201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6). 
  24. ^ 紅網. 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落户 看湘老情缘的“前世今生”. [2017-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25. ^ Vientiane Times: Laos, Timor-Leste strengthen relations, coope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9年7月11日存檔
  26. ^ Facebook-Auftritt des Staatspräsidenten: Prezidente Taur Matan Ruak fó Tomada pose ba Embaixadores RDTL, 15. Dezember 20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6年12月15日存檔
  27. ^ STL: Laos Apoiu Total TL Adere Ba ASE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Juni 2016, abgerufen am 9. September 2019.
  28. ^ PDR: Brief on India - Laos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Embassy of India, Vientiane, LAO Indianembassylaos.org. [2015-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29. ^ Damodar Ramaji Sar Desai. India's Relations with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1954-196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 
  30. ^ IANS Aug 11, 2015, 03.48PM IST. India shoring up ties with Asean: Hamid Ansari to visit three countries - timesofindia-economictimes. Times of India (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 [2015-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4). 
  31. ^ Pratibha Patil embarks on visit to Laos and Cambodia | Latest News & Updates at Daily News & Analysis. Daily News & Analysis (Dnaindia.com). 2010-09-09 [2015-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32. ^ PTI Sep 9, 2013, 08.38PM IST. India agrees to provide $66.15 million to Laos - timesofindia-economictimes. Times of India (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 2013-09-09 [2015-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2). 
  33. ^ Current Socio Culture Relations. Embassy of Republic of Indonesia, Vientiane, Laos. Embassy of Indonesia.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3). 
  34. ^ 34.0 34.1 鈴木秀生. 政策評価法に基づく事前評価書. 東京都: 外務省. 2006-05-18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日語). 
  35. ^ 35.0 35.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tuart-Fox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6. ^ 木村哲三郎. カンボジア: 内戦激化―ラオス: 経済改革は続行. アジア動向年報 : 1989. 千葉市: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研究支援部. 1990-08: 271 [2016-11-10]. ISBN 978-4-258-01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日語). 
  3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tuart-Fox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8. ^ Prashanth, Parameswaran. Japan and Laos Forge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Diplomat (Tokyo). 2015-03-10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3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宋成有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朴钟锦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1. ^ 韓聯社. 2020年10月23日韩联社要闻简报-2. The Diplomat. 2015-03-10 [202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42. ^ 42.0 42.1 Laos, Malaysia sign three cooperation documents. Vientiane Times, Lao Investors House. 2010-06-04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8). 
  43. ^ NA president receives Malaysian Ambassador.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44. ^ Burma. CIA World Factbook.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45. ^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33 – Burma – Laos Boundary (PDF).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64-06-18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1-31). 
  46. ^ Thu, Ei Ei. Myanmar-Laos border gate receives international status. Myanmar Times. 2018-11-08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47. ^ Laos - Myanmar Border Status. Asian Tour. 2019-10-14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48. ^ BusinessMirror - Strengthen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Lao PD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4 December 2013.
  49. ^ Filipinos in Laos ready to welcome P-Noy. ABS-CBNnews.com. 2012-11-04 [2014-01-04]. 
  50. ^ Laos, Singapore tighten relations, cooperation. Thai PBS. 2014-02-24 [2015-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5). 
  51. ^ ASEAN Scholarships for Lao P.D.R..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2015-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7). 
  52. ^ 52.0 52.1 Ward, Oliver. "They're so Lao": Explaining the Thai sense of superiority. ASEAN Today. 2016-12-03 [2017-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53. ^ Brown, MacAlister, and Joseph J. Zasloff. "Relations with Thailand". Laos: a country stud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drea Matles Savada, ed). Library of Congress 聯邦研究部 (July 1994).
  54. ^ Turkey-Laos Bilateral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urkey.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6). 
  55. ^ Relations between Turkey and Lao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urkey.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0). 
  56. ^ 古小松編著. 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7-06: 162. ISBN 978-7-5012-3145-4. 
  57. ^ 为越南元首服丧,老挝还要做多久“藩属国”?_美国. www.sohu.com. 2018-10-08 [2018-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9). 
  58. ^ 新華社國際資料組. 中越老关系资料集 3月20日-4月4日. 新華社國際資料組. : 32. 
  59. ^ Carine Hahn, Le Laos, Karthala, 1999, pages 67-68
  60. ^ Chronologie du Lao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lio.
  61.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匯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國歷史(一) 第一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 ,第536頁。
  62. ^ Carine Hahn, Le Laos, Karthala, 1999, pages 69-72
  63. ^ Martin Stuart-Fox, A History of L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5215972356, p. 30
  64. ^ Jean Deuve, Guérilla au Laos, L'Harmattan, 1997 (1ere édtion en 1966, sous le nom de Michel Caply), p.226
  65. ^ Carine Hahn, Le Laos, Karthala, 1999, pages 88-89
  66. ^ 老挝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2). 
  67. ^ Archive-Laonews: Laos comments on Kosovo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1, Yahoo groups archive of KPL News
  68. ^ Regeringskansliet. Nya ambassadörer från Tunisien, Grekland, Rumänien och Laos. [2015-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瑞典語). 
  69. ^ Oakman, Daniel. Facing Asia: A History of the Colombo Plan. Canberra: Pandanus Books. 2004: 80. ISBN 9781921666926. 
  70. ^ Senate Standing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and Defence. Indochinese Refugee Resettlement - Australia's Involvement.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1982-02-16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71. ^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Community Information Summary - Laos-born (PDF).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2018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