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忠華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2年8月
雲南滄源班洪
逝世1969年7月29日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經歷

胡忠華(1912年8月—1969年7月29日),佤名尼康(也作尼康木),佛名帕伊翁官章名達奔雲南滄源縣班洪大寨人,前任班洪總管胡忠漢之弟。佤族部落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歷任班洪王子、滄源縣代理縣長、普洱緬寧(臨滄)專員公署副專員、雲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民委副主任、雲南省政協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以及第屆全國人大代表。[1]

生平[編輯]

胡忠華幼年出家,進班洪佛寺,18歲還俗。1930年鎮康縣縣長納汝珍為其取名「胡忠華」。1934年,在班洪抗英鬥爭事件中,參與了抗英保廠的鬥爭,曾奉其父講宗之命,指揮作戰,擊退英軍,收復失地。1942年,日軍入侵阿佤山,各地紛紛組織自衛軍反對日寇侵略。同年,世襲班洪總管胡忠漢病逝,其子胡德勝年幼,由其叔父胡玉芳和胡忠華共同攝政[2]。由於日軍侵入阿佤山,胡忠華創立了阿佤山抗日獨立大隊,組織當地各族人民抵禦進犯阿佤山的日軍。1942年8月,宋希濂遵照蔣介石《致滇西各土司電》精神,指揮邊疆各土司組織抗日武裝[3]:174耿馬滄源組建了耿滄抗日游擊隊。1942年底,宋希濂委任班洪總管胡忠華為大隊長,成立了民族抗日獨立大隊。1943年春,在日軍大軍壓境之時,班洪所屬部落頭人及數百名群眾會集班洪,剽牛盟誓祭山神,正式封胡忠華為班洪部落代理王子。在胡忠義和李文煥的護送之下,1943年10月,班洪王胡忠華親自率團到昆明請求龍雲主席援助,被封為「班洪守備司令官」,回到滄源後組織「滇黔綏靖公署雲南省政府班洪自衛隊」,並配合國軍先後在芒艾、芒鳩等地作戰。1948年春,再次前往昆明晉見雲南省主席盧漢,被封為「班洪自衛支隊」總指揮。1949年5月田興武等人起事顛覆滄源設治局統治,8月國民黨專員彭肇模令耿馬土司、鎮康自衛隊進攻滄源,胡忠華組織班洪地方武裝反擊奪回班莫、班改等地。[1][4][5][6][7][8]

1951年,普洱專區任胡忠華為第五副專員。同年雲南反共救國軍進攻滄源,李彌曾邀胡一同反共,遭拒。滄源縣長田興武出走緬甸後,胡忠華任滄源縣代理縣長,並在1952年底出任緬寧專區副專員。1954年被委任為「班洪王」[3]:176,同年以雲南省人民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9]。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期間並發言[10]。回到滄源後胡忠華享有國家行政十一級工資待遇,滄源剿匪戰結束後解放軍向其歸還被國軍搶走的兩挺其個人所有的重機槍,政府也未收繳1958年從他家牛廄挖出的財寶。1958年秋,胡在昆明黑林鋪參加雲南省民委舉辦的民族上層學習班中表示,其認識到所擁有的財富是剝削人民而來,並頌揚中國共產黨[注 1],回滄源後即獻出家中的武器。1960年至1962年,勘劃中緬南段邊界過程中,胡忠華擔任班洪、班老地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任,主張班老地區劃歸中國。1964年1月,當選為雲南省政協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11]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錯誤的批判,家產被抄沒,胡本人被遣送到昆明白花山農場勞改。1969年7月29日,因高血壓搶救無效,病故於昆明(一說7月20日[12])。1979年4月2日,胡忠華得到平反昭雪。1991年,根據胡忠華家屬的要求,其骨灰被移回班洪故土安葬,魂回故里,長眠於阿瓦山。[3]:174-176[13]

註釋[編輯]

  1. ^ 胡忠華的筆記原文為:
    「經過學習,我才認識到以前我做的都是錯誤的多,對人民不利,對社會主義不利,對我自己也不利」
    「我才認識到我所有的土地、牛、馬、錢、谷和槍支、子彈都是剝削人民來的」
    「在黨的領導下學習,我認識到黨的偉大,祖國的偉大」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滄源佤族自治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8年12月: 934-935. ISBN 7-5367-1498-X. 
  2. ^ 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政局、地方志辦公室.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政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 28. ISBN 7-5367-3386-0. 
  3. ^ 3.0 3.1 3.2 艾兵有着. 佤族伦理道德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9月. ISBN 978-7-208-11768-6. 
  4. ^ 李師程主編;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員會編. 云南文史集粹 第9卷 民族 宗教.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 169–171. ISBN 7-222-04262-8. 
  5. ^ 罕貴嬌; 常數; 楊寶康. 胡忠华. ein.ynnu.edu.cn. 佤族大辭典. 2013-01-02 [201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6. ^ 臨滄民族宗教事務局. 《临沧地区民族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3月: 163-164. ISBN 7-5367-2524-8. 
  7. ^ 雲南省臨滄市延安精神研究會 - 張雲. 《论班洪抗英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论“班洪抗英”与弘扬民族精神.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7年12月: 50. ISBN 978-7-5367-3992-5. 
  8. ^ 《佤山紀事》編委會, 王敬騮主編. 《佤山纪事》.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7年5月: 6-7. ISBN 978-7-5367-3710-5. 
  9.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10. ^ 張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11. ^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169. ISBN 7-80136-318-3. 
  12. ^ 當代雲南佤族簡史編輯委員會編;趙明生主編.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当代云南佤族简史.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5-12: 129. ISBN 978-7-222-14107-0. 
  13. ^ 趙明生. “班洪王子”——胡忠华. 《今日民族》: 29. [201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前任:
困六
班洪總管
1943年—1957年
繼任:
前任:
田興武
滄源縣縣長
1952年—1954年(代理)
繼任:
黎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