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公園

座標31°18′24″N 120°37′25″E / 31.30656°N 120.62362°E / 31.30656; 120.6236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州公園
基本資料
類型公共公園
位置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民治路26號[1]
面積46300平方米
建立1925年
管理者蘇州公園管理處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停車場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場

蘇州公園(當地俗稱大公園[2]),是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的一座公共公園。以公園路五卅路民治路草橋弄所圍。始建於1925年,佔地64畝[3]。蘇州公園是蘇州市最早的一座現代公園。自公園建成以來,公園南部一直為花壇、噴泉等西式景觀風格,北部為山水、亭台等中式景觀風格[3]。二者融合,移步換景,是蘇州市民喜愛的休閒遊樂場所[4]

歷史[編輯]

所在地[編輯]

蘇州公園所在地,原為春秋時期伍子胥所建造吳國子城(即吳王宮)的一部分,漢、唐、宋時期均為衙署,內置有園[4]元末張士誠起義稱王時王宮也建在此地。張士誠兵敗後其王宮亦被焚毀。洪武初年蘇州知府曾有意復建但未成,直至清末該地大部分仍為荒地,遍佈墳冢,多有行刑之人在此處斬,被稱為「皇(王)廢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衙門在該地塊北部設立收容所收容難民[3],直至民國12年(1923年)停辦,次年再開,改為蘇州感化院,教授流民手藝以餬口。1911年葉聖陶在日記中曾記載此地「春風入襟,斜日映池,高柳嫩綠,野花嬌紅,此一副仲春艷麗圖。」[5]:2

1957年,在蘇州公園曾發掘出幾何印紋陶碎片,證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類在此地區活動[6]

公園建設及民國時期[編輯]

宣統元年(1909年),張一麐等人首先提議修建公園[3]五四運動後,各界人士均倡議修建包含圖書館、音樂亭等現代設施的公園,1920年勸學所教育會組建百人的公園籌建小組[7]。同年江陰顏料商人奚萼銘的遺孀及後人捐資5萬銀元[5]:2,建設公園及圖書館。選擇王廢基東部為現園址,先期拆遷宗廟墳冢等,然後由在滬法國園藝家若索姆(Jaussaume)規劃設計並施工。至1925年7月末,建成荷花池、圖書館樓、「東齋」茶室、西亭、月亮池等,共用地15畝。同年8月1日圖書館開館[5]:3。1927年成立公園籌備委員會,邀請美術家顏文樑設計噴水池,另建造電影院、商店,鋪設道路、草地等。至1927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最初名叫「皇廢基公園」[1]

公園開放後,由市政籌備處接管,未完工作繼續進行。1929年,葉楚傖等人積極籌款,開發公園北部[5]:4。1930年5月10日,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於公園噴水池內設置「海平面標準點」石柱[5]:5。同年,公園轉交市教育局管理。陸續在公園北部挖鑿池塘,栽植楓樹,小山頂修築「民德亭」廳堂一座,1932年7月29日,為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犧牲的美軍飛行員羅伯特·肖特,在公園北部為其建立紀念碑,碑刻有《贈上尉美國肖特義士傳》[3][5]:6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張一麐等在公園內成立抗日後援會,舉辦展覽,向民眾宣傳抗日理念。同年11月蘇州淪陷,日軍隨即擊毀圖書館、紀念碑,公園一度淪為日軍養馬場,禁止市民進入。抗戰勝利後,各界組建「公園復興整理委員會」,有各界商賈捐資復建公園。1947年5月公園改名「吳縣中山公園」,增建裕齋、葉楚傖紀念牌坊、防癆協會等[3][5]:8

新中國時期[編輯]

蘇州解放後,1949年蘇州文教局接管公園,設公園管理處,1952年改蘇州市園林管理處。1953年市政府開始整修公園,重新命名為「蘇州公園」,重建園內景觀,並新建兒童樂園、少兒閱覽室等[5]:9。1963年再度整修,豐富了園內植物品種,整修後公園總面積達到5.87萬平方米,為蘇州市內最大。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公園曾停開數月[5]:9

1979年公園下建防空工程,此後數年建陸續拆舊、改建。1981年在公園西側新造兒童樂園,書法家費新我題寫匾額。1982年在山頂民德亭西建蘇州青少年天文觀測站。1983年整修東齋、裕齋,改建噴水池等[3][8][5]:9-10

2001年,蘇州公園進行了全面改造,保留歷史建築民德亭、裕齋及各類古樹名木,對其他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加建地下自行車庫,總投資1889萬元,同年底改造完成[2]。2004年裕齋重建,民德亭被列入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8]

2018年1月,肖特紀念碑在公園內重建落成[9][10]

園內景觀[編輯]

公園佈局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為規則對稱式現代園林景觀,北部為自然古典型山水景觀。

公園自南大門進入後,首先為佔地2000平米的對稱式模紋花壇,內有栽種近百年的雪松,以及1930年設置的水準點石柱依然保留於原址。花壇向北為公園的中心芙蓉廣場,芙蓉廣場西接兒童樂園、西廣場及西大門,東接東齋,北連荷花池。荷花池水面面積3300平方米,中有一橋連通南北。荷花池北為小土山,高約5米,四面環水,山東側連接東廣場及東大門,山北側為北廣場,公園東北角及西北角均為辦公用房[5]:14-17

截至2005年,公園內有綠化面積21459平方米,包含各色喬木、灌木、草坪、花壇等,計有100餘個植物品種[5]:32。其中有登記柏科古樹7棵,樹齡均在100年以上[5]:37

園內建築及設施[編輯]

  • 東齋
    始建於1925年,曾有陳衍鄧邦述費樹蔚等文人長駐,民國時有《東齋酬唱集》流傳。最早為磚木平房,1950年代在西側增建二層磚混樓房,2001年整體重建為二層坡頂樓房,總面積795平方米。現用作茶室[5]:20
  • 裕齋
    始建於1947年,蘇綸紗廠總經理嚴欣淇出資建造,取名裕齋為紀念其父嚴裕棠。一時曾為圖書館。2004年重建,總面積200平方米[5]:20
  • 民德亭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始建於1930年,面積87平方米,整體青磚構建,南北朝向,四面圍廊,亭匾由張一麐題寫。1998年對屋頂進行大修[5]:21
  • 公園圖書館
    始建於1920年,1922年落成,為兩層建築,頂部有一鐘樓,曾有藏書4萬餘冊。最初館名「蘇州圖書館」,匾額為王同愈題寫,因與省立蘇州圖書館(現蘇州圖書館前身)同名,在1930年改名「吳縣縣立圖書館」。1937年被日軍炸毀,藏書焚毀殆盡[5]:3、23
  • 公園電影院
    始建於1927年,為蘇州第一家正規電影院,有坐席500個,1934年租約期滿後拆除[5]:23
  • 涵社
    始建於1946年,在公園西北角,皮件店戎鎰昌創辦人戎法琴出資建造,曾為健身房。2006年拆除[5]:22
  • 肖特紀念碑亭
    始建於1932年,為紀念犧牲的美國飛行員肖特而建。1937年被日軍炸毀,但記有碑文的大理石片被保存[5]:29。2018年復建肖特紀念碑。
  • 青少年天文觀測站
    建於1982年,佔地100平方米,為三層樓房。所用天文觀測設備由日本池田市捐贈[5]:77
  • 兒童樂園
    1981年建成開放,佔地3850平方米,有各類電動遊樂器材[5]:78

社會服務[編輯]

蘇州公園自建成後,舉辦過眾多群眾活動,包括各類展覽、花會、遊園會等,得到市民群眾的喜愛[5]:44

1930年代在公園圖書館內辦有國學研究會,國學大師章太炎曾到場進行講學,在學術界內頗有影響[5]:45

1952年作家周瘦鵑曾任公園管理處副主任[5]:69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第七卷 二. 《苏州市志(1986-2005)》.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241. ISBN 9787553738857. 
  2. ^ 2.0 2.1 推荐景观 苏州公园. 蘇州新聞網. [201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第十一卷 第一章. 《苏州市志》.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9787214013835. 
  4. ^ 4.0 4.1 王慰. 一座城市的大公园. 蘇州廣播電視報. 2008-10-16 [201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編. 《苏州公园志 桂花公园志》. 文匯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496-1374-8. 
  6. ^ 苏州古城建城史研究-苏州古城考古的进展情况.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2019-09-14]. [失效連結]
  7. ^ 苏州公园历史沿革.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 [201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6). 
  8. ^ 8.0 8.1 第七卷 二. 《苏州市志(1986-2005)》.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242. ISBN 9787553738857. 
  9. ^ 纪念抗日英烈 肖特纪念碑在苏州公园重立. 蘇州網絡電視台. [201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1) (中文(中國大陸)). 
  10. ^ 为重建“肖特纪念碑”点赞. 蘇州新聞網. [2018-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