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西班牙關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葡萄牙-西班牙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西班牙關係描述的是葡萄牙共和國政府和西班牙王國政府之間的關係。由於這兩個國家占伊比利亞半島的絕大部分,因此,兩國之間的關係有時被稱為伊比利亞關係。

近年來,兩國關係更加友好。這兩個國家都是歐盟、歐元區、申根區和北約的全職成員國。

早在14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已經是海上強國。葡萄牙最初是在一個面向大西洋的非洲海岸的地區進行勘探。在成功地做到這一點的過程中,它發現非洲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主要黃金來源,由駱駝商隊穿越撒哈拉沙漠帶來。這促使亨利王子派遣探險隊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行進。巴托羅繆·迪亞士和他的船員在南大西洋的大風將他們的船吹到非洲大陸的南端後,發現自己正在非洲東海岸航行。這一段現在被稱為好望角。瓦斯科·達·伽馬率領的探險隊被派往印度執行外交和貿易任務。他沿着迪亞斯的路線一直走到東非的馬林迪(肯雅)。達·伽馬炮轟了這個城鎮並劫持了印度人質。

葡萄牙在印度西南部的科欽港建立了一個商業哨所。1509年,另一位葡萄牙探險家迪奧戈·洛佩斯·西奎拉成功抵達了東南亞重要的貿易中心馬六甲。

幾年後,西班牙出現在大航海的舞台上。在徹底擊敗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後一個摩爾人(穆斯林)據點後,費爾南多國王伊莎貝拉女王將注意力轉向尋找海外新領土。

西班牙確信,隨着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遠征,西班牙終於到達了亞洲。這次遠征意義重大,因為他們發現了了美洲,這是一片廣袤而又高度未知的土地,開啟了一個探險和征服的時代,西班牙士兵探險家被稱為「征服者」,征服了新大陸的大部分內陸地區。西班牙人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第一次穿越巴拿馬地峽到達太平洋。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說服了卡斯提爾查理一世資助一支探索太平洋的探險隊。雖然麥哲倫在麥克坦島被當地的統治者殺死,但西班牙探險家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和他剩下的船員得以繼續航行,並按照麥哲倫的計劃,把環遊世界的好消息帶給了卡斯提爾。

國家對比[編輯]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國 (República Portuguesa)
西班牙
西班牙王國 (Reino de España)
國旗和國徽 葡萄牙 西班牙
人口 10,276,617 47,007,367
領土面積 92,212 km2 (35,603 sq mi) 505,990 km2 (195,360 sq mi)
人口密度 114.5/km2 (205/sq mi) 92/km2 (210/sq mi)
政治體制 單一制半總統制憲政共和國 單一制議會制立憲君主制
首都 里斯本 – 505,526 (2,827,514都會區) 馬德里 – 3,223,334 (6,791,667都會區)
最大城市
官方語言 葡萄牙語 西班牙語
首任國家元首 阿方索一世 (1139-1185) 費爾南多二世 (1475–1516)
現任政府首腦 總理 安東尼奧·科斯塔 首相 佩德羅·桑切斯
現任國家元首 總統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 國王費利佩六世
主要宗教 81.0% 羅馬天主教
8.3% 未知
6.8%無宗教
3.3% 其他基督宗教
68.9% 羅馬天主教
6.8%無宗教
2.8%其他宗教
1.1%未知
種族 95.3%葡萄牙人
4.7%其他
89.7%西班牙人
10.33%其他
GDP (國際匯率) 2432.29億美元
人均$23,731
1.44萬億美元
人均$30,734
GDP (購買力平價) $358.070 billion
人均$34,935
$2.016 trillion
人均$43,007
貨幣 歐元 (€) – EUR 歐元 (€) – EUR
人類發展指數 0.850 () - 2018 0.893 (非常高) - 2018

歷史[編輯]

收復失地運動[編輯]

葡萄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相比於西班牙,葡萄牙於收復失地運動中,在阿方索·恩里克的帶領下於1139年7月25日擊敗摩爾人,成為葡萄牙國王。1143年,萊昂王國國王阿方索七世和教宗歷山三世分別承認了葡萄牙的獨立地位。

西班牙於1479年由卡斯提爾和阿拉貢的國王聯盟開始,儘管直到1516年他們才有了一個統一的國王。在此之前,西班牙僅僅是指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地理位置。只有在1812年的憲法中,西班牙才被稱為「西班牙」(西班牙人),同時國王被稱為「西班牙國王」。1876年的憲法第一次採用了西班牙國家的名稱「西班牙」,從那時起,國王們將使用「西班牙國王」的頭銜。葡萄牙、卡斯提爾和阿拉貢是收復失地運動中的盟友,他們從伊比利亞半島南部的穆斯林摩爾人手中奪回了土地。葡萄牙的收復失地運動在1249年完全實現,而卡斯提爾在1492年完成了它的收復失地運動。

1500年,葡萄牙王子、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赫羅納王子和維亞納王子米格爾·達·帕斯逝世,統一伊比利亞半島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海外探險[編輯]

兩國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將新世界劃分為葡萄牙和卡斯提爾兩部分。在15世紀,葡萄牙建造了越來越大的船隊,並開始探索歐洲以外的世界,將探險者送往非洲和亞洲。幾十年後,卡斯提爾也這樣做了。1492年,在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加勒比海之後,這兩個國家開始在新大陸獲得領土。1494年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的結果是,葡萄牙獲得了最重要的殖民地巴西(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以及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屬地,而卡斯提爾則獲得了南美洲的其餘部分和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屬地,以及非洲、大洋洲和亞洲的一些屬地,還將菲律賓作為重要的殖民地。這條分界線位於佛得角群島(葡萄牙屬地)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時宣稱為卡斯提爾所屬的的島嶼之間。雖然該條約為兩大殖民帝國奠定了基礎,但隨後的許多條約重新的建立了巴西的現代邊界,1529年的薩拉戈薩條約則重新劃定了他們在亞洲的屬地。

伊比利亞聯盟[編輯]

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冕為葡萄牙國王腓力一世,他沒有正式統一兩個王國。
葡萄牙繼位戰爭
1580年葡萄牙繼承危機的一部分

蓬塔德爾加達戰役
日期1580–1583
地點
葡萄牙、大西洋和亞速爾群島
結果

西班牙決定性的勝利[1][2][3]

  •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冕葡萄牙國王[2]
領土變更 伊比利亞聯盟:西班牙腓力二世對葡萄牙王國及其殖民地的佔領
參戰方
西班牙 西班牙帝國
葡萄牙忠於腓力二世的葡萄牙
葡萄牙忠於安東尼奧的葡萄牙
 法國
 英格蘭
 荷蘭共和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西班牙葡萄牙 腓力二世和一世
西班牙 阿爾瓦公爵
西班牙 桑喬·達維拉
西班牙 聖克魯斯侯爵
葡萄牙 布拉幹薩公爵
葡萄牙 克拉圖修道長安東尼奧
葡萄牙 弗朗西斯科·德·葡萄牙 
法蘭西王國 亨利三世
法蘭西王國 皮埃羅·史特羅齊 
英格蘭王國 弗朗西斯·德雷克
英格蘭王國 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
英格蘭王國 霍華德伯爵

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在與摩洛哥人和土耳其人的三王戰役中陣亡。他沒有繼承人,他的叔祖父恩里克一世繼承了他的王位,直到去世。

恩里克也沒有繼承人,他的死引發了繼承危機,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克拉圖修道長安東尼奧是主要的王位繼承人。西班牙在葡萄牙繼承戰爭中獲勝後,腓力於1581年加冕為國王,開始了兩國之間的個人聯盟,即伊比利亞聯盟,這導致了葡萄牙帝國在聯盟時期的衰落。伊比利亞聯盟持續了近60年,直到1640年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爆發,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成立。

18世紀[編輯]

在18世紀的戰爭中,為了維持歐洲的力量平衡,主要大國經常交戰,西班牙和葡萄牙通常處於對立的兩方。葡萄牙則會與英國結盟,而西班牙通過波旁家族契約,與法國結盟。1762年,在七年戰爭期間,西班牙對葡萄牙發動了一次不成功的入侵。

1777年,兩國在南美洲領土邊界問題上發生了衝突。

19世紀和拿破崙時代[編輯]

橘子戰爭是1801年的一場短暫衝突,在法國政府的煽動下,最終得到法國軍隊支持的西班牙軍隊入侵葡萄牙。它是半島戰爭的前兆,導致了巴達霍斯條約,葡萄牙領土特別是奧利文薩的喪失,最終為西班牙和法國軍隊完全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創造了條件。

1807年,西班牙國王和他的法國盟友成功地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入侵葡萄牙,他們的入侵路線穿越了西班牙領土。然而,法國人決定接管這兩個國家,並推翻了西班牙國王,迫使葡萄牙王室逃到葡萄牙殖民地巴西。西班牙和葡萄牙隨後在幾個世紀以來首次成為盟友,並與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領導下的一支英國軍隊結盟,在一場被稱為半島戰爭的漫長而殘酷的衝突之後,於1813年將法國人趕回了邊境。

拿破崙倒台後,在19世紀早期,兩國多次瀕臨戰爭。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兩國都失去了美洲殖民地,這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全球實力。

20世紀30年代[編輯]

上世紀30年代,兩國都出現了類似的右傾、威權和民族主義政權。在葡萄牙,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於1933年創建了他的新國家政體。1936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發動了一場反抗西班牙政府的叛亂,經過三年的內戰,他的西班牙國民軍取得了勝利。

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儘管西班牙更傾向於納粹德國。葡萄牙還與納粹德國保持友好關係,向其提供鎢等許多重要資源。由於14世紀葡萄牙與英格蘭的聯盟關係,葡萄牙也向英國提供各種產品,而且德國人必須立即付款,英國則可以賒欠。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隨着盟國的勝利,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孤立,因為它們的政府是建立在舊戰爭的基礎上的專制獨裁政權,而不是整個西歐其他地區正在建立或重建的民主政權。

當其他歐洲殖民列強,如法國、英國和荷蘭,在戰後放棄他們的殖民帝國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卻緊緊抓住他們在世界各地的領地不放。葡萄牙在非洲進行了一場代價高昂的殖民戰爭,1961年,印度入侵了葡萄牙的果阿地區。儘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同利益顯而易見,但兩國在保衛各自帝國方面幾乎沒有合作。

結束孤立[編輯]

1974年,一場名為「康乃馨革命」的軍事政變結束了葡萄牙新國家政體的獨裁統治。這使得西班牙越來越孤立於歐洲其他國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年後佛朗哥去世,之後西班牙恢復了君主立憲制並接受了議會制民主。這兩個民主國家在1977年簽署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友好合作條約,取代了1939年簽署的伊比利亞條約,而當時兩國都是獨裁國家。[4]

這兩個國家給予其前殖民地獨立,使其經濟自由化,並開始了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程序。1986年,這兩個國家根據《里斯本條約》的批准正式加入歐共體,即現在的歐洲聯盟。

當今[編輯]

目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關係非常好。例如,它們在打擊毒品販運和森林火災(夏季在伊比利亞半島很常見)方面進行合作。同類型的政府促進了密切的關係;比如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的保守主義政府,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若瑟·蘇格拉底的社會民主黨政府,以及佩德羅·桑切斯安東尼奧·科斯塔之間的政府。若瑟·蘇格拉底甚至聲稱他與薩帕特羅的私人關係是國際政治關係中最好的之一。

1998年,兩國簽署了阿布菲拉公約,這是一項關於共享杜羅河塔古斯河瓜迪亞納河等跨界河流的協議。該公約取代了1927年簽署的關於杜羅河的原始協議,該協議在1964年和1968年擴大,納入了支流。阿布菲拉公約規定了公平使用水和環境問題。

2009年,兩國曾聯合申辦2018年或2022年世界盃,但均未成功。

2020年,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批評了荷蘭財長的言論。此前,荷蘭財長呼籲對西班牙宣稱的缺乏應對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預算能力展開調查,葡萄牙總理稱這些言論「令人反感」。

糾紛[編輯]

奧利文薩問題[編輯]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邊界上,關於奧利文薩市和塔利加市的領土爭端尚未解決,這兩個市鎮目前都是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巴達霍斯省的一部分。在1297年之前,奧利文薩一直處於葡萄牙的主權之下,1801年被西班牙佔領,同年晚些時候根據巴達霍斯條約被葡萄牙正式割讓。西班牙聲稱對奧利文薩擁有法律上的主權,理由是巴達霍斯條約仍然有效,而且從未被撤消。

葡萄牙聲稱對奧利文薩擁有法律上的主權,理由是在1807年西班牙在半島戰爭中入侵葡萄牙時,巴達霍斯條約被其自己的條款撤銷(該條款規定:違反任何條款將導致該條約的取消),最重要的是,由於西班牙在1815年簽署了維也納條約,根據葡萄牙的說法,該條約承認奧利文薩為葡萄牙領土。

薩維奇群島領海[編輯]

最近,西班牙還就葡萄牙在葡萄牙主權下的薩維奇群島(加那利群島以北的一個小群島)領海內的專屬經濟區發起了一場廣泛的爭端。西班牙反對的理由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5],薩維奇群島沒有一個單獨的大陸架[6]。因此,薩維奇群島作為島嶼或岩石的地位是目前爭端的核心,這主要是由於西班牙對捕魚和礦物勘探的渴望。今天,薩維奇群島構成了一個自然保護區,其住民是一個小型的葡萄牙海軍陸戰隊戰鬥分隊[7]和馬德拉自然公園的兩個管理員。多年來,葡萄牙當局以非法捕魚和盜竊燈塔和導航浮標為由,扣押了該地區周圍的一些西班牙漁船和船員。[8]

阿爾馬拉斯核電站和核儲存[編輯]

截至2017年,西班牙已經批准在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邊境的阿爾馬拉斯核電站(該核電站利用流入葡萄牙的塔古斯河當作冷卻反應堆)附近建立一個核廢料倉庫,但沒有進行任何磋商或影響研究。葡萄牙已將此事升級至歐盟。抗議活動原計劃於2017年1月12日在西班牙領事館附近舉行,由伊比利亞反核運動組織,[9]與此同時,葡萄牙和西班牙代表在馬德里舉行會議,結果陷入僵局,葡萄牙向歐盟抱怨,西班牙忽視了潛在的跨境影響,沒有進行研究,這是違反歐盟規則的。[10][11][12][13]

西班牙駐歐盟外交官豪爾赫·托萊多·阿爾比納納表示,無論葡萄牙如何抱怨,工作都將開始,未來300年仍具有放射性的鈾棒將就地儲存。

常駐外交使團[編輯]


另見[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 Vicente, António Pedro. Espanha e Portugal: Um olhar sobre as relações peninsulares no século XX. Tribuna da História. 2003. ISBN 9789728799014. 

參考文獻[編輯]

  1. ^ Geoffrey Parker p.35
  2. ^ 2.0 2.1 Geoffrey Parker p.73
  3. ^ Nascimiento Rodrigues/Tessaleno Devezas p.122
  4. ^ Chipman, John. NATO's Southern Alli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Routledge. 2004-01-14: 117. ISBN 978-1-134-98774-0 (英語). 
  5.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Part VIII, Article 121.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6. ^ Lacleta Muñoz, José Manuel: "Las fronteras de España en el mar". Documentos de trabajo 34-2004, Real Instituto Elcano.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7. ^ "Historial" (in Portuguese).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8. ^ Carvalho, Luis and Leitão, Nuno, A Noção "Estratégica" das Ilhas Selvagens (in Portugues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2-23.
  9. ^ FECHAR ALMARAZ. [2017-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0. ^ Environmental groups to protest at Spanish Consulate over nuclear plant.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11. ^ Governments of Portugal, Spain meet today to discuss Almaraz. [2017-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12. ^ Portugal to complain to EU about Spanish nuclear waste project. [2017-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13. ^ Portugal to complain to EU over Spain's planned nuclear dump site. [2017-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14. ^ Embassy of Portugal in Madrid.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15. ^ Embassy of Spain in Lisbon.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