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河中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中之戰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九月至十六年(1221年)二月,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西征戰爭中,蒙古軍在河中(位於錫爾河阿姆河兩河流域之間)擊敗花剌子模的作戰。

花剌子模大汗摩訶末聽說蒙古大軍來攻,認為蒙古人在掠奪殘破平原以後,一定飽載而回,於是堅壁清野。動員40萬大軍,分軍自守。在錫爾河以南地區,構成正北向的抵抗地帶,防禦中心在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沿錫爾河各城堡分別配備一定兵力防守,以總兵力一半重點防守新舊兩都。想要讓蒙古分散兵力,然後以逸待勞、相機反攻,在撒馬爾罕決戰。成吉思汗採取迂迴包圍,各個殲滅的方略。先分兵攻取花剌子模各處城堡,親率主力進行大縱深、遠距離迂迴,直插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然後會師撒馬爾罕。成吉思汗命哲別率領騎兵五千作為奇兵,從南方進攻花剌子模的東南部。

摩訶末害怕切斷王國與阿富汗呼羅珊的聯繫,派主力指向拔汗那。蒙古軍主力推進到錫爾河戰線。成吉思汗分軍為四路:令皇子察合台窩闊台指揮第一路軍留攻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戰鬥持續了六個月,消滅守軍3萬人,1220年二月攻克訛答剌。由皇長子朮赤指揮的第二路軍,沿錫爾河西北攻佔昔格那克(今哈薩克斯坦伊利東南)、氈的(今哈薩克斯坦克齊爾·奧爾達東南)、養吉干(今哈薩克斯坦卡札林斯克南)。由阿剌黑、速亦客禿、塔孩三將指揮第三路軍向錫爾河東南,進攻伯納克特(也稱別納客忒,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氈(今塔吉克斯坦列寧納巴德)。一、三路軍會師撒馬爾罕。成吉思汗與拖雷率領中路主力過錫爾河,通過基吉爾庫姆沙漠回到阿姆河流域,攻克賽爾奴克(也稱咱兒訥黑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北,艾達爾庫爾湖南)與訥兒城(今烏茲別克斯坦努臘塔城)。

三月,經數日激戰,攻佔不花刺城,消滅守軍3萬人,切斷花剌子模新都撒馬爾罕、舊都王龍傑赤之間及河中與波斯之間聯繫。出其不意插入撒馬爾罕背後,完成了戰略包圍。摩訶末派餘部救援不花剌,未成,怕退路被堵死,於是逃往南方。成吉思汗揮師向撒馬爾罕開進,與一、三路軍會師撒馬爾罕地區,派哲別、速不台、脫忽察兒各率領1萬騎兵追擊摩訶末。同時分別掃清撒馬爾罕外圍城寨堡壘,然後四面包圍撒馬爾罕,並準備了大量的攻城器械,開始強攻。守軍11萬人第三天出降。成吉思汗佔了撒馬爾罕後,任命當地長老的兩位朋友為撒馬爾罕的知事與總督,派一名蒙古人為達魯花赤。同時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指揮一、二路軍進攻玉龍傑赤,圍攻半年多,消滅守軍9萬人,河中戰役勝利結束,消滅花剌子模王國正規軍30萬人[1]

註釋[編輯]

  1. ^ 《中国战典 上》.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4 第7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