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駿
外觀
裴駿(5世紀—468年),小名皮,字神駒,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洗馬裴,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裴駿的父親裴雙碩是聞喜縣縣令,代理建威將軍、恆農郡太守,封安邑子,去世後,朝廷贈予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聞喜侯。裴駿幼年聰慧,親戚們認為他不一般,稱他為「神駒」,裴駿於是就用神駒作為表字。裴駿二十歲左右就通讀經史,喜歡寫文章,行為舉止端正有禮度,同鄉人很敬重他[1][2][3]。
蓋吳在關中作亂的時候,汾陰人薛永宗聚集民眾響應,屢次攻破一些縣城,並前來襲擊聞喜縣。聞喜縣之前沒有兵器,人情騷動,縣令憂愁惶恐,想不出計策。裴駿在家聽說後,便激勵鄉豪說:「禮法上:君父有難,臣子捐軀。府縣如今受到賊人逼迫,是我們顯示節義的時候,諸位可以不努力嗎?」各個鄉豪奮發激昂請求前往,裴駿於是挑選幾百驍勇之人前往。賊人聽說救兵抵達,就帶兵撤退。刺史嘉獎裴駿,把事情上奏。魏太武帝拓跋燾當時親自討伐蓋吳,接見裴駿,裴駿陳述事情,很符合情理。魏太武帝非常高興,回頭對崔浩說:「裴駿擁有治世的才能,並且忠義值得嘉獎。」裴駿因此補官為中書博士。崔浩也很器重裴駿,視他為三河地區的領袖。裴駿後轉任中書侍郎。宋武帝劉駿派遣明僧暠出使北魏,因為裴駿有才幹學問,就讓裴駿代理給事中、散騎常侍,在邊境慰問迎接。皇興二年(468年),裴駿去世。朝廷贈予平南將軍、秦州刺史、聞喜侯,諡號康[4][3]。
家庭
[編輯]兒子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裴駿,字神駒,小名皮,河東聞喜人。父雙碩,本縣令,假建威將軍、恆農太守,安邑子。卒,贈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聞喜侯。駿幼而聰慧,親表異之,稱為「神駒」,因以為字。弱冠,通涉經史,好屬文,性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
-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裴駿字神駒,小名皮,河東聞喜人也。父雙碩,位恆農太守、安邑子,贈東雍州刺史、聞喜侯。
- ^ 3.0 3.1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駿幼而聰慧,親表稱為神駒,因以為字。弱冠,通涉經史,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蓋吳作亂於關中,汾陰人薛永宗聚眾應之,來襲聞喜,縣令憂惶,計無所出。駿在家聞之,便率厲鄉豪奔赴之。賊退,刺史以狀聞。會太武親討蓋吳,引見駿。駿陳敘事宜,帝大悅,謂崔浩曰:「裴駿有當世才,其忠義可嘉。」補中書博士。浩亦深器駿,目為三河領袖。轉中書侍郎。宋使明僧暠來聘,以駿有才學,假給事中、散騎常侍,於境上勞接。卒,贈秦州刺史、聞喜侯,諡曰康。
- ^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蓋吳作亂於關中,汾陰人薛永宗聚眾應之,屢殘破諸縣,來襲聞喜。縣中先無兵仗,人情駭動,縣令憂惶,計無所出。駿在家聞之,便率厲鄉豪曰:「在禮,君父有危,臣子致命。府縣今為賊所逼,是吾等徇節之秋。諸君可不勉乎!」諸豪皆奮激請行,駿乃簡騎驍勇數百人奔赴。賊聞救至,引兵退走。刺史嘉之,以狀表聞。會世祖親討蓋吳,引見駿,駿陳敘事宜,甚會機理。世祖大悅,顧謂崔浩曰:「裴駿有當世才具,且忠義可嘉。」補中書博士。浩亦深器駿,目為三河領袖。轉中書侍郎。劉駿遣使明僧暠朝貢,以駿有才學,乃假給事中、散騎常侍,於境上勞接。皇興二年卒。贈平南將軍、秦州刺史、聞喜侯,諡曰康。 裴駿字神駒,小名皮,河東聞喜人也。父雙碩,位恆農太守、安邑子,贈東雍州刺史、聞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