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赫爾曼·奧伯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赫爾曼·奧伯特
Hermann Oberth
出生(1894-06-25)1894年6月25日
 奧匈帝國匈牙利赫曼施塔特(今羅馬尼亞錫比烏縣錫比烏
逝世1989年12月28日(1989歲—12—28)(95歲)
 西德巴伐利亞邦紐倫堡
國籍 西德
公民權羅馬尼亞西德[1]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宇航學

赫爾曼·朱利葉斯·奧伯特(德語:Hermann Julius Oberth,1894年6月25日—1989年12月28日)20世紀著名的生於奧匈帝國德國物理學家工程師。被認為是繼俄羅斯的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和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後又一位火箭學和太空工程先驅。同時此三人被共同視為第一代太空探索領域的先驅者。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小時候的赫爾曼·奧伯特, 1901年

奧伯特1894年生於奧匈帝國時期特蘭西瓦尼亞赫曼施塔特(德裔居民聚居地,今天羅馬尼亞錫比烏市)的一戶外西凡尼亞薩克森人家庭。11歲時迷上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尤其是《從地球到月球》和《環遊月球》。於是在其14歲時,還在上學的奧伯特製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支火箭模型。在他年輕的實驗中,他獨立地提出了多級火箭的概念。 然而,在此期間,他缺乏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的資源。

1912年,奧伯特在慕尼黑學習醫學,但隨之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了他的求學歷程,他應徵入伍,被派往東方戰線。1915年,他被調往奧匈帝國的錫吉什瓦拉醫護中心 [2] 。在此期間,他開始着手進行一系列失重相關的實驗,並且在隨後從新開始了自己的火箭設計。到了1917年,他向普魯士軍事部長赫爾曼·馮·斯坦因展示了他的火箭設計,並且告訴後者一旦投入戰爭,他的研究將會製造出液體推進的射程290 km(180 mi)的導彈,幫助贏得戰爭 [3]。1919年他再次移居德國,這一次是在慕尼黑學習物理,後來在哥廷根大學學習[2]

1922年,他的關於火箭科學的博士論文因「天馬行空,脫離現實」而被駁回。然而,羅馬尼亞克盧日大學的Augustin Maior教授提議奧伯特在那裏為他的原始論文答辯,以獲得博士學位[4]。他在1923年5月23日成功地做到了[2]。然而,1923年他將這份92頁富有爭議的文章冠以Die Rakete zu den Planetenräumen(《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之名,以私人名義發表。1929年,奧伯特更進一步,用一部429頁的著作Wege zur Raumschiffahrt(《通向航天之路》)進一步闡釋了他的想法。後來奧伯特解釋了他為什麼不再刻意去完成另一篇博士論文的原因:「我拒絕去重新完成另一篇,是因為我想證明即使沒有博士頭銜,我也能成為一名卓越的科學家。[5]」同時他也批評了當時的德國教育系統,稱該系統「像一部擁有大功率尾燈的汽車,它能照亮過去,但卻不能啟迪未來。」[5]最終,1923年5月23日,奧伯特以原博士論文獲得了巴比什博雅依大學的博士頭銜[2]

奧伯特也成為了業餘火箭團體「太空旅行學會(VfR)」星際航行會的成員,團體從他的書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奧伯斯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加入該協會的熱心人士的導師,其中包括沃納·馮·布勞恩、Rolf Engel、Rudolf Nebel 或 Paul Ehmayr 等人。在1920年代到 1930年代期間,奧伯特與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物理科學和工程專家也缺乏在學院或大學層面工作或任教的機會——在始於1929年的全球大蕭條期間情況變得更糟。 因此,從192年到1938年,奧伯特通過在羅馬尼亞梅迪亞什市的斯蒂芬·路德維希·羅斯高中教授物理數學來養活自己和家人[2]

職業生涯

[編輯]
歐寶 RAK.1 - 1929年9月30日世界上首次載人火箭動力飛機的公開飛行

1928年到1929年間,奧伯特成為了由弗里茨·朗指導的電影Frau im Mond(月里嫦娥)的科學顧問,也使得該電影充滿了火箭科技的前景預測,事實上該電影也影響了如同沃納·馮·布勞恩一般的許多後世科學家和火箭愛好者。同時為首映禮製造和發射一枚火箭也成為了奧伯特作為電影顧問時最為重要的一項任務。

奧伯特於1938年在維也納工程學院從事火箭研究,後來又在德累斯頓大學研製液體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興趣在固體火箭方面。1940年他加入德國籍,1941年到佩內明德研究中心參與V-2火箭的研製工作[6]。但他的貢獻主要在理論方面。

後來,他在維滕貝格附近的德國 WASAG 軍事組織從事固體推進劑防空火箭的工作。 在歐洲二戰結束前後,奧伯特一家搬到了靠近地區首府紐倫堡的福伊赫特鎮,這裏成為德國被佔領的美國區的一部分,也是高級別戰爭罪行的發生地 對倖存的納粹領導人的審判。 1948年,奧伯特獲准離開紐倫堡搬到瑞士,在那裏他擔任獨立顧問和作家。

1950年,奧伯特移居意大利,在那裏他完成了他在 WASAG 組織為新的意大利海軍開展的一些工作。 1953年,奧伯特回到德國福伊赫特,出版了他的書 Menschen im Weltraum(人類進入太空),其中描述了他對天基反射望遠鏡空間站、電動宇宙飛船航天服的想法。

1955--1958年曾在美國任陸軍紅石兵工廠的顧問。1958年退休回聯邦德國,曾被選為聯邦德國空間研究學會的名譽會長。

晚年

[編輯]
赫爾曼·奧伯特獲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1961年

1962年奧伯特68歲時退休。1965到1967年間,他曾是德國國家民主黨極右翼成員。1969年,他再度前往美國觀看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並見證了此後阿波羅11號月球任務的進程。[7]

1973年的石油危機激發了奧伯特研究替代能源的靈感,其中包括一項可以利用高速氣流風力發電站的計劃。 然而,他在退休期間的主要興趣是轉向更抽象的哲學問題。 在他這一時期的幾本書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執政者入門》(Primer For Those Who Would Govern)。

1985年10月30日奧伯特返回美國觀看STS-61-A挑戰者號穿梭機的發射。

1989年12月28日奧伯特在德國紐倫堡去世,享年95歲。[3] [8]

家庭

[編輯]

1918年7月6日,奧伯特迎娶Mathilde Hummel,並在此後育有4個孩子。其中一個兒子在二戰中應徵入伍,並在戰爭中捐軀。另外一位女兒Ilse Oberth (1924-1944年)是在Redl-Zipf(代號 Schlier)V-2 火箭發動機測試設施和液氧廠的火箭技術員,則在1944年8月工廠氧氣瓶爆炸的意外中喪生。

傳承

[編輯]

著作

[編輯]
  • 《通向航天之路》Ways to Spaceflight (1929)
  • 《月球車》(The Moon Car,1959)
  • 《電子飛船》(The Electric Spaceship,1960)
  • Primer for Those Who Would Govern (1987) ISBN 0-914301-06-3

參考註釋

[編輯]
  1. ^ Horia-Nicolai Teodorescu, Hermann Oberth And His Professional Geography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of the 20th CenturyPDF (261 KB)
  2. ^ 2.0 2.1 2.2 2.3 2.4 (羅馬尼亞文) Jürgen Heinz Ianzer, Hermann Oberth, pǎrintele zborului cosmic ("Hermann Oberth, Father of the Cosmic Fligh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3, 11, 13, 15.
  3. ^ 3.0 3.1 Mort de Hermann Oberth, pionnier de la conquête spatiale ("The Death of Hermann Oberth, Space Conquest Pioneer"), in (Le Monde), (1 January 1990, p. 3, 16, accessed on 7 October 2006).
  4. ^ Augustin Maior. 19 October 2016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1). 
  5. ^ 5.0 5.1 Hermann Oberth, Father of Space Travel [星際旅行之父].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6. ^ Ordway, Frederick I., III. The Rocket Team. Apogee Books Space Series 36. : 36 (英語). 
  7. ^ "Hermann Obert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the U.S. Centennial of Flight Commission
  8. ^ Hermann Oberth, 95, German Rocket Expert. 紐約時報. 31 December 1989 [200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7). Hermann Julius Oberth, a pioneer of the space age who worked with Werner von Braun to help develop Germany's V-2 rocket, died on Friday. He was 95 years old. Mr. Oberth died at a hospital in Nuremberg after a short illness, the Hermann Oberth Museum in Feucht said in a statement. 
  9. ^ Sprekelmeyer, Linda, editor. These We Honor: The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Hall of Fame. Donning Co. Publishers, 2006. ISBN 978-1-57864-397-4.
  10.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Danish Astronautical Society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4 July 2014.. Rumfart.dk. Retrieved on 27 June 2015.
  11. ^ Acasă – Facultatea de Inginerie. Inginerie.ulbsibiu.ro. Lucian Blaga University of Sibiu. 20 June 2014 [2015-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