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靈寶、潼關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靈寶、潼關之戰
安史之亂的一部分
日期天寶十五年六月己丑辛卯756年
地點
結果 燕軍勝利
領土變更 潼關失陷,唐朝失去關中平原的唯一屏障,同一個月長安陷落
參戰方
指揮官與領導者
哥舒翰(被俘)
王思禮
李承光
呂崇賁
火拔歸仁 投降
崔乾祐
安慶緒
兵力
218,000 不滿10,000
傷亡與損失
數萬 不詳

靈寶、潼關之戰是唐安史之亂初期一場重要戰役。哥舒翰率領的唐軍靈寶西原慘敗給崔乾祐的燕軍,至使潼關失守。這場戰役的失敗使得唐朝廷對安史叛軍戰爭的形勢乃至整個唐朝之後的歷史走向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安祿山的燕軍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而唐朝原本大好的形勢急劇扭轉,不久便丟失長安並發生了馬嵬坡之變

背景

[編輯]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於幽州起兵反叛。十二月,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時高仙芝鎮守陝郡,棄城西以保潼關。不久,封常清、高仙芝被冤殺於潼關。哥舒翰被任命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領河、隴兵募守潼關以拒燕軍。同時唐玄宗敕天下四面進兵,會攻洛陽。哥舒翰以病固辭,唐玄宗不許,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將部落以從,並高仙芝舊部,號稱二十萬,駐軍於潼關。哥舒翰因病不能主事,軍政悉數委任於田良丘。田良丘不敢專決,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二人爭位,無法統一行事。同時,主帥哥舒翰用法嚴而不恤,唐軍士卒皆懈弛,無鬥志[1]

天寶十五年春正月,哥舒翰擊退進犯潼關的安慶緒。當時,楊國忠懷疑哥舒翰於己不利。六月癸未,召杜乾運詣關,因事斬之。楊國忠日益恐懼。當時,有說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皆羸弱無備,唐玄宗遣使讓哥舒翰進攻陝、洛。哥舒翰回奏稱:「祿山久習用兵,今始為逆,豈肯無備!是必羸師以誘我。若往,正墮其計中。且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以扼之,利在堅守。況賊殘虐失眾,兵勢日蹙,將有內變;因而乘之,可不戰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請且待之。」郭子儀李光弼亦上言:「請引兵北取范阻,覆其巢穴,質賊黨妻子以招之,賊必內潰。潼關大軍,帷應固守以弊之,不可輕出。」楊國忠則言於唐玄宗,以燕軍無防備,而哥舒翰逗留於潼關,將失戰機。唐玄宗深以為然,繼續遣中使勸說,接連不斷。哥舒翰不得已,撫膺慟哭。六月丙戌,哥舒翰引兵出關[2]

戰役經過

[編輯]

六月己丑,哥舒翰領兵八萬與崔乾祐戰於靈寶西原,唐軍大敗,死者十之六七[3],僅八千餘人返回潼關。辛卯,崔乾祐攻克潼關。哥舒翰退至關西驛,揭榜收取兵卒,欲復守潼關[2],為其帳下火拔歸仁以左右數十騎執之投降於燕軍。潼關失守,京師大駭,河東華陰上洛等郡皆棄城而走[2][3]

註釋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2. ^ 2.0 2.1 2.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紀三十四
  3. ^ 3.0 3.1 舊唐書·本紀第九·玄宗下》

參考書目

[編輯]
  • 《安祿山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