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讀
高世讀(1873年—1954年)字書田,安徽省亳州城關曹巷口人。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1][2]
生平
[編輯]高世讀27歲中秀才,在柳湖書院任教2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赴北京,在毅軍翼長薑桂題部擔任幕僚。宣統二年(1910年),升為駐豫毅軍隨營學校總辦。宣統三年(1911年),高世讀應武衛右軍翼長倪嗣沖的聘請,出任該軍營務處職務。同年冬,高世讀隨倪嗣沖赴安徽省阜陽擴充兵力,高世讀被任命為軍械局總辦。民國2年(1913年),高世讀任第五路幫統,兼帶第一營,駐紮安徽省壽縣練兵。[1]
民國9年(1920年)8月,高世讀在張文生部下任職。後來,馬聯甲任安徽督理,高世讀被升為第四混成旅旅長。民國13年(1924年)10月,高世讀被任命為安徽國民軍司令。民國14年(1925年)1月,高世讀任第四師師長兼皖北鎮守使。[1]
1925年10月,自毅軍叛出的孫殿英部佔領亳州城,在城內大肆燒殺掠奪,姦淫婦女,血洗亳州,未及時逃出城的三萬人中,死亡者達六分之一,亳州城大火燃燒24天,大觀樓、榮記電燈廠等等建築均被燒毀。此前,亳州城由華毓庵的第五旅駐防,但事先華毓庵早已與孫殿英部暗通;城防二團長張拱臣另有所圖,遇孫殿英部不戰,自北關讓開道路,孫殿英部輕鬆進入亳州城。孫殿英部在亳州城內搶掠,張拱臣部官軍則在北關搶掠。孫殿英部佔領亳州城後,高世讀奉皖軍總司令陳調元的軍令,率第四旅自壽縣馳援亳州。陳調元經與孫傳芳協商,借調江蘇劉鳳圖的一個旅參加合圍。華毓庵旅迫於軍令,也自十河鎮出兵,形成了對亳州的合圍,將孫殿英部包圍在亳州城內。[1][3]
1926年1月1日,孫殿英部龜縮在亳州城內,張拱臣的二團已在北關停止搶劫,回歸華毓庵旅。華毓庵部圍堵西門、南門,高世讀率領的客軍圍堵東門、北門。華毓庵為自證清白,下令向城內胡亂開炮。孫殿英將高世讀的長女高承玲綁在東門城樓上,要求高世讀退兵。高世讀未下令攻城,而是下令深挖城外壕溝,截斷孫殿英外逃道路。但當天夜間,孫殿英佯攻東門、北門,華毓庵則在西門讓路,孫殿英部攜帶搶劫來的財貨,綁架的人質,經鄭店子渡過渦河,赴山東投靠張宗昌。[3]
同日,高世讀率部進駐亳州城後,安撫城內難民,並很快了解了華毓庵、張拱臣等人勾結孫殿英的情況。高世讀密電報告上級後,獲便宜行事的指示。1926年1月5日,高世讀入亳州城後的第四天,高世讀以皖北鎮守使的名義請華毓庵到姜公館商議軍務,席間高世讀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當場擊斃華毓庵;隨後,又令二團長張拱臣前來,張拱臣剛入亳州西門,便在大街上被擊斃。高世讀又派人給第五旅參謀長送信,內稱第五旅有責,二團有罪,槍支全數上交,軍隊集合待命,始將第五旅旅長華毓庵放回。第五旅參謀長照辦後,只帶回了旅長華毓庵、團長張拱臣的屍體及39名被扣留的士兵。[3]
民國15年(1926年)春,高世讀出任安徽省省長,任內創辦安徽大學。民國16年(1927年)1月,高世讀赴天津途中,在徐州遭到直魯聯軍第十四軍軍長孫殿英綁架,孫殿英勒索高世讀巨額贖金,後來經朋友作保,赴天津提款。高世讀到天津後,便躲入租界,向報界曝光事件真相,終於脫離了孫殿英的魔爪。[1][3]
高世讀下野後,再未出山,先後寓居北京、天津,後來返回家鄉亳州居住。回鄉後不久,高世讀即遭亳縣縣長熊公烈勒索,高世讀借舊日下屬之力,迫使熊公烈前倨後恭。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人的王揖唐想讓高世讀出山任職,高世讀拒絕同王揖唐見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世讀將土地文書主動上交亳縣人民政府,自己率家屬回家鄉高瓦房村務農。[1][3]
1954年元月9日,高世讀病逝,享年81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