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額鸚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黑額鸚鵡

絕滅(1850年) 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 舊世界鸚鵡科 Psittaculidae
屬: 長尾鸚鵡屬 Cyanoramphus
種:
黑額鸚鵡 C. zealandicus
二名法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
(Latham, 1790)
異名
  • Psittacus zealandicus
  • Cyanoramphus erythronotus
  • Platycercus phaeton

黑額鸚鵡Cyanoramphus zealandicus),又名紅額鸚鵡,是大溪地特有及已滅絕鸚鵡。其當地名稱的意思是「數量很多的鸚鵡」。[2]

發現歷史[編輯]

黑額鸚鵡是於1769年詹姆斯·庫克的第一次旅程中發現,所採集的三個標本有兩個現正存放在利物浦,一個則在特靈沃爾特·羅思柴爾德動物學博物館。然而,利物浦的其中一個及特靈的標本可能是在1773年庫克第二次旅程中採集的。另一個標本是於1842年]採集,現正存放在佩皮尼昂。最後已知的標本是於1844年採集,現正存放在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滅絕[編輯]

黑額鸚鵡像社會島鸚鵡般生活在林地。雖然面對伐林及波利尼西亞鼠掠食者,牠們仍能生存下來。不過牠們卻不敵入侵的大家鼠野貓,並且消失得很快。

參考[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6. [22 Jun 2006]. 
  2. ^ Tregear, Edward Robert. Maori-Poly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Wellington: Lyon and Blair. 1891 [200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4). 
  • Latham, John (1790): [Description of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 Index Ornithologicus. 1: 102.
  • White, John (1887):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Māori, Vol. 1: 55. Wellington, Government Printer.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