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齊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齊泰
大明兵部尚書
族裔漢族
原名齊德
字號字尚禮,別號南塘
諡號忠敬(清乾隆間追諡)
出生不詳
直隸溧水縣
逝世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
應天府
親屬叔父:齊時永、齊陽彥
堂兄弟:齊敬宗
出身
  • 洪武十七年甲子科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
  •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進士出身

齊泰(14世紀?—1402年),本名,獲明太祖賜名,字尚禮,號南塘直隸溧水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人,明初政治人物。

齊泰為洪武甲子解元,戊辰進士,歷任禮、兵二部主事、兵部郎中、左侍郎。明太祖臨終時,齊泰被招去接受顧命。建文帝即位後,晉升兵部尚書,與黃子澄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齊泰逮捕並處死。乾隆年間,高宗為建文諸臣平反,齊泰追諡忠敬[1]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齊德為洪武十七年(1384年)甲子科應天鄉試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進士[2][3]。歷任禮部、兵部的主事。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被雷擊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齊泰獲選,明太祖賜名為「泰」[4]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齊泰從兵部郎中升為左侍郎。太祖曾經向齊泰問邊將姓名,齊泰能一一道出,沒有缺漏。太祖又問齊泰關於諸圖籍的事,齊泰從衣袖中拿出手冊進呈,「簡要詳密」,太祖很欣賞他[5]

建議削藩

[編輯]

皇太孫朱允炆向來器重齊泰。明太祖臨終時,齊泰被招去接受顧命,輔佐皇太孫朱允炆[6]。朱允炆即位後,便任命他與黃子澄同參國政,不久便升他為兵部尚書。當時明太祖遺詔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喪,各藩王所在的王國無論官吏還是平民都要聽朝廷的節制。諸王聽了之後都說齊泰在矯詔,離間皇族骨肉親情,都非常不高興。之前,建文帝為皇太孫之時,諸王大多都享受很多特權,個個手擁重兵,時間長了必為朝廷的心腹之患。於是建文帝登基之後與齊泰他們秘密謀劃削藩[7]

削藩伊始,齊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動手。建文帝召齊泰說:「如今想要削去燕王,可是燕王向來善於用兵,北方士卒又十分悍勇,這可怎麼辦呢?」齊泰說:「如今北方邊境有強敵窺測,我們以防衛邊境為名,派兵將戍守開平,把燕王的護衛兵全都調到塞外,削去他的羽翼,就能慢慢削平他了。」建文帝聽從了齊泰的建議[8]。但黃子澄有不同意見,認為:「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諸王,在先帝在位時,做了很多違法的事情,削除他們是名正言順。現在要向諸王問罪,最好先是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削除周王是剪除燕王的手足。」[9]

靖難之役

[編輯]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舉兵叛亂,指稱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事情傳到應天,齊泰奏請將燕王從宗室譜籍中削除,聲明其罪狀並派兵征討。有人責難齊泰,齊泰則說:「將他們明示為賊,就可以將敵人擊敗。」於是朝廷決定討伐燕王,佈告天下。當時明太祖的功臣留下來的很少,建文帝便授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分道北伐,到真定為燕軍所敗。黃子澄推薦曹國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統率軍隊,齊泰極言不可。黃子澄不聽,最終還是命李景隆率軍。當時,建文帝將五十萬軍隊全部交給李景隆,並稱短時間內便可滅燕。朱棣因此大喜道:「昔日漢高祖只能統兵十萬。李景隆有什麼才能,其部眾正好可以為我所用。」這年冬天,李景隆果然戰敗,建文帝臉露懼色。朱棣乘勢上書朝廷,大力批評齊泰和黃子澄,惠帝便在建文元年冬天免去二人官職,但仍暗中與二人議事。李景隆致書朱棣,稱二人已被免職,可以罷兵,朱棣不理。建文二年十二月,盛庸在東昌大破燕軍後,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復了黃、齊二人的官職,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夾河戰敗後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職。朱棣對此表示:「這是緩兵之計。」進攻更加緊迫[10]

在開始商議削藩時,建文帝採納齊泰、黃子澄之言,說以天下遏制一方十分容易。在屢次失敗後,便開始後悔,因此進退失措。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逐漸逼近南京,惠帝謀求與朱棣談和,便把齊泰和黃子澄貶謫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失陷前不久,惠帝召齊泰回京,可是齊泰到達前京城已失守,齊泰便打算到外地繼續反抗朱棣。齊泰把自己的白馬塗上墨汁,但白馬走了一段路程後因出汗而墨汁褪色,被人認出,因而被捕。齊泰被押回京城,與黃子澄方孝孺等不屈而死,妻女備受凌虐。齊泰的堂兄弟齊敬宗等都被牽連而死,其叔叔齊時永齊陽彥等則被貶戍邊。其子剛剛六歲,被免死發配,明仁宗時被赦回京[11][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12):「齊泰謀參密議,志削強藩,佐主雖疎,致身無愧,諡忠敬。」
  2. ^ 國朝獻徵錄》(卷38):「齊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二十年鄉貢,明年舉進士,歷禮兵部主事。……賜名泰。」
  3. ^ 彝山堂別集》(卷50):「齊泰,應天溧水人,洪武戊辰進士。三十一年任。建文四年死難。」
  4. ^ 明史》(卷141):「齊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歷禮、兵二部主事。雷震謹身殿,太祖禱郊廟,擇歷官九年無過者陪祀,德與焉,賜名泰。」
  5. ^ 明史》(卷141):「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嘗問邊將姓名,泰歷數無遺。又問諸圖籍,出袖中手冊以進,簡要詳密,大奇之。」
  6. ^ 國朝獻徵錄》(卷38):「是年閏五月,受顧命,輔皇太孫。」
  7. ^ 《明史》(卷141):「皇太孫素重泰。及即位,命與黃子澄同參國政。尋進尚書。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先是,帝為太孫時,諸王多尊屬,擁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議削藩。」
  8. ^ 明史紀事本末》(卷16):「復召齊泰問曰:「今欲圖燕,燕王素善用兵,北卒又勁,奈何?」泰對曰:「今北邊有寇警,以防邊為名,遣將戍開平,悉調燕藩護衛兵出塞,去其羽翼,乃可圖也。」從之。」
  9. ^ 明史》(卷141):「(黃子澄)退而與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不然,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謀定,明日入白帝。」
  10. ^ 明史》(卷141):「建文元年,周、代、湘、齊、岷五王相繼以罪廢。七月,燕王舉兵反,師名「靖難」。指泰、子澄為奸臣。事聞,泰請削燕屬籍,聲罪致討。或難之,泰曰:「明其為賊,敵乃可克。」遂定議伐燕,佈告天下。時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帥師分道北伐,至真定為燕所敗。子澄薦曹國公李景隆代將,泰極言不可。子澄不聽,卒命景隆將。當是時,帝舉五十萬兵畀景隆,謂燕可旦夕滅。燕王顧大喜曰:「昔漢高止能將十萬,景隆何才,其眾適足為吾資也!」是冬,景隆果敗。帝有懼色,會燕王上書極詆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謝燕,而陰留之京師,仍參密議。景隆遺燕王書,言二人已竄,可息兵。燕王不聽。明年,盛庸捷東昌,帝告廟,命二人任職如故。及夾河之敗,復解二人官求罷兵,燕王曰:「此緩我也。」進益急。」
  11. ^ 明史》(卷141):「始削藩議起,帝入泰、子澄言,謂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屢敗,意中悔,是以進退失據。迨燕兵日逼,復召泰還。未至,京師已不守,泰走外郡謀興復。時購泰急。泰墨白馬走,行稍遠,汗出墨脫。或曰:「此齊尚書馬也。」遂被執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時永、陽彥等謫戍。子甫六歲,免死給配,仁宗時赦還。」
  12. ^ 奉天刑賞錄》(教坊錄):「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着,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出自《明史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