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林獻堂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台灣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受害者陳明忠〈被扭曲的歷史集體記憶〉,連結已失效,可否提出來源。

有問題的句子[編輯]

「他的一生是對國民黨的諷刺。」這一句太過於不中立原創研究了吧。有任何來源出處嗎?沒有的話,我先把它移除了。石川 (留言) 2008年1月28日 (一) 12:11 (UTC)[回覆]

也覺得有問題之處: 「反日親中」的分類,對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太黑白分明,很難有這麼清楚的劃分。他在1920年代領導台灣設置議會請願,要求台灣自治,可是並沒有明白說過反日,也沒說過要在政治立場上親中。進入中日戰爭後,尤其祖國事件發生,1937年之後的林獻堂,其實有很多面向尚需探討。讀讀他1940年到1945年的日記,更會發現沒有「反日親中」這種特色。

根據時人的記載,林獻堂離台的主要理由,是因為反對政府推行三七五減租及徵收餘糧,造成林家的經濟利益受損。如果真如原敘述因1947年的228事件離台,為何事件之後還出任彰化銀行董事長,且拖到兩年後的1949年才離台。

他去日本後,常透過至親好友對此表達不滿。比如向跟他交情匪淺的蔡培火表示,反對當局的政經措施。又據其長孫林博正口述,林獻堂經常在書信或口信中交代不可以賣田地,此舉明顯不贊同政府土改政策。

2016年12月17日 (六) 08: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