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Medalofdead/工作區1

座標47°28′13.82″N 12°8′22.33″E / 47.4705056°N 12.1395361°E / 47.4705056; 12.139536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edalofdead/工作區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會戰的一部分

伊特爾堡,攝於1979年。
日期1945年5月4日至5日
地點
奧地利伊特爾堡
47°28′13.82″N 12°8′22.33″E / 47.4705056°N 12.1395361°E / 47.4705056; 12.1395361
結果 盟軍勝利
參戰方
 美國
 法國
德國國防軍
奧地利 奧地利抵抗組織
 納粹德國
參戰單位

第12裝甲師英語12th_Armored_Division_(United_States)

第142步兵團英語142nd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
黨衛軍第17擲彈兵師英語17th SS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Götz von Berlichingen

伊特爾堡之戰(英語:Battle for Castle Itt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於奧地利蒂羅爾州小鎮伊特爾爆發的一場戰鬥。1945年5月4日,被關押于伊特爾堡的法國囚犯為抵禦附近的武裝黨衛軍,派人向美軍求助。趕來支援的不僅有傑克·李上尉率領的美軍第23裝甲營先鋒隊,甚至還有約瑟夫·甘格爾少校指揮的德國國防軍士兵。不足50人的他們面對約150-200人的武裝黨衛軍部隊,在伊特爾堡內頑強抵抗了一晝夜,直到5月5日下午美軍大部隊趕到,成功解除了武裝黨衛軍的包圍,戰鬥以盟軍的勝利告終。伊特爾堡之戰是二戰期間美軍和德軍唯一一次並肩戰鬥,同時法國囚犯下至網球明星,上至前總理全部拿起武器為自由而戰,因此許多報道稱之為「二戰最奇怪的戰鬥」。

背景[編輯]

現存的伊特爾堡始建於1878年,由女鋼琴家索菲·門特英語Sophie Menter在1884年購得,作為個人住宅。她的老師李斯特魯賓斯坦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樂家都曾在此生活過。1902年,門特將伊特爾堡出售給柏林一名外科醫生兼企業家尤金·邁爾,後者將其打造成一座現代化賓館,在前來奧地利旅遊的遊客中口碑甚佳。1925年,蒂羅爾州副州長弗朗茨·格魯納從邁爾手中買下這座城堡,成為他藝術收藏的展覽館,吸引許多社會名流拜訪。

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在奧地利境內大肆擴張蓋世太保集中營設施。伊特爾堡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堅固的建築結構引起了納粹黨的注意。1940年初,德國政府從格魯納處租借了伊特爾堡的使用權,用作德國禁煙聯盟奧地利支部辦公地點。1942年11月,海因里希·希姆萊從中介入將伊特爾堡充公,並開始改造為一座關押高級囚犯的監獄。原本的客房變成了帶有柵欄和鐵鎖的囚室,豪華的主臥室則由集中營司令夫婦享有。1943年4月底,伊特堡改造完成,劃歸達豪集中營系統管轄,由一個營的黨衛軍骷髏總隊看守,司令為前邁丹尼克集中營司令塞巴斯蒂安·魏默爾德語Sebastian_Wimmer_(Polizist)。5月2日起,囚犯陸續從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等地押送至伊特爾堡。關押在這裏的都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要人士或社會名流,包括前總理達拉第雷諾、將軍甘莫林魏剛、外交官安德烈·弗朗索瓦-龐賽、工會領袖萊昂·儒奧戴高樂將軍的姐姐瑪麗·艾格尼絲·戴高樂法語Marie-Agnès_de_Gaulle、網球明星讓·伯勒特拉英語Jean Borotra等。希特拉將這些囚犯集中於德國境內的伊特爾堡,準備在盟軍進攻德國本土時作為人質。此外伊特爾堡還有一些東歐囚犯,用作維修保養的工人。

戰鬥經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