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Fugu/2005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容轉移[編輯]

全部內容轉移到用戶頁。Fugu 08:19:21 2005年9月27日 (UTC)

你為什麼要把菜鳥重定向到別人的用戶頁?[編輯]

如題,我提請刪除了。--User:Refrain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9:56 2005年9月27日 (UTC)

轉移失誤!!!可以直接刪除吧?Fugu 10:00:44 2005年9月27日 (UTC)

好的……保留菜鳥是吧?--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2:06 2005年9月27日 (UTC)
對。謝謝。Fugu 02:15:26 2005年9月28日 (UTC)

命名常規:括號的使用[編輯]

請參見條目名稱中括號的使用| --  Moses+ 

好消息[編輯]

現在,您只要報名,就有機會獲得每周10個的Gmail邀請,您可以免費地獲得Gmail。現在總名額尚余有90個。如果剩餘已報名但未發送邀請的用戶未達到10個,全部名單內的用戶將都會收到邀請。--究極人類(找我?)報名就有機會獲得Gmail

沒鄙視你[編輯]

  • 我鄙視的是刪我的管理員--Ezard 18:31 2005年10月22日 (UTC)
哈哈,那多謝啦!不過,如果你採取正當的途徑反對快速刪除,不是更好嗎?即使已經刪除,你仍然可以提議恢復。如果只是在刪除投票,讓大家投票決定去留,這裏不是管理員說了算。事實上大部分的建議刪除或建議快速刪除都是管理員在做,一般用戶比較少參與這個事情,因為他們更喜歡編輯完善條目,而不是這種沒有什麼意思(相對而言)的工作。我是希望有更都的非管理員用戶參與進來,參與建議刪除和刪除投票之類的事情,不要都讓管理員做了,顯得他們特別喜歡跟人作對似的。Fugu 18:33:17 2005年10月22日 (UTC)

Re:標題繁簡轉換問題[編輯]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算是繁簡功能目前的不足之處,以前就有人提到過這個問題。目前的解決方法除直接修改連結(比如將文中的重定向「古文觀止」改為「古文觀止」)外,一般採用雙重移動的方法來解決,即首先將其移成與原標題相對應的繁/簡體名稱,隨後再移回來(正如我剛才所做),這樣就能同時有了繁簡兩種標題名稱,並能自動重定向。不過由於普通用戶一次移動後無法刪除原條目所以可能無法移回,在這種情況下請管理員幫忙移動即可。--Wengier留言) 03:33 2005年10月23日 (UTC)

Re:刪除投票和快速刪除[編輯]

確實,在一般情況下,刪除投票中的條目應在一周左右後才被刪除,而可快速刪除的條目則可立即刪除。現在關鍵的問題在於某條目是否應該被快速刪除。維基有列出可快速刪除的條目的標準,不過實際操作中往往仍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存在。像定康之治條目,可以說幾乎在是否應快速刪除這個判斷標準的邊緣。當然,理論上來說將它列入刪除投票會更合適些,不過,由於此條目從標題到內容通篇存在極大的問題,因此將其快速刪除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所以有管理員才這樣做了。而在通常情況下,刪除投票中的條目則應該在一周後才被刪除。--Wengier留言) 23:24 2005年10月24日 (UTC)

關於註冊[編輯]

請問在是不是在百科註冊了一次,在字典還得再註冊一次呢?在中文註冊了一次,在英文還得再註冊一次呢?--Linyz 06:44 2005年10月31日 (UTC)

哪些王朝在西安建都 刪除紀錄[編輯]

留言後請謹記用~~~~簽名。刪除紀錄請看圖,看後請加上快速刪除模板。「哪些王朝在西安建都」的確不適合成為百科全書條目,因為維基百科不是「十萬個為甚麼」之類的系統,你所寫的內容應該分別到西安王朝去找。建議你將資訊合併至那兩條條目裏去。多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 Tonync (talk) 17:00 2005年11月5日 (UTC)


請問什麼是翻譯模板?[編輯]

如題--Mukdener 07:03 2005年11月9日 (UTC)++

就是模板消息。--Fugu (留言) 07:12:08 2005年11月9日 (UTC)
非常感謝你的幫助--Mukdener 16:26 2005年11月9日 (UTC)

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編輯]

ok,知道了。--Wing 07:33 2005年11月9日 (UTC)

關於江淹[編輯]

我個人是覺得各部分都有上首頁的水準了,看你的意思吧,如果還是希望推遲的話就跟我說,我就晚點再推薦。--ffaarr (talk) 03:34 2005年12月15日 (UTC)

還歡迎什麼[編輯]

換了個名字就再次受到歡迎,受寵若驚啊。刻意 11:36 2005年12月15日 (UTC) 怎麼知道我自己的編輯次數?--08:16 2005年12月19日 (UTC)

書法[編輯]

我早前建立的史晨碑,麻煩你了。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00:13 2005年12月17日 (UTC)

關於修改「wikipedia」用戶名[編輯]

我今天比較忙,遲些一定會回信的。因爲這個要小心考慮才回應的。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04:20 2005年12月18日 (UTC)

題外話[編輯]

你用戶頁上面的Image:Wiki xian logo.JPG,我最初還以為你是基督徒(Christian,簡寫X-ian)!細看才知道是「西安」的拼音!哈哈! -- tonync (talk) 15:09 2005年12月19日 (UTC)

  • 不是啦!我打字就是用拼音輸入法,不過看見圖標是十字架,才直覺上以為你是基督徒,還是說,呃,用中性語言來講,基督教信教者!-- tonync (talk) 03:29 2005年12月20日 (UTC)
  • 我是香港少數用漢語拼音輸入法的人。香港人學普通話絕大多數是用漢語拼音,不過因為還沒到母語程度,所以輸入法還是多用速成、倉頡等「拆字」輸入法。-- tonync (talk) 03:41 2005年12月20日 (UTC)

拼音輸入法打字比較慢,都是一些菜鳥才用的輸入法,打字高手們幾乎都是用「拆字」輸入法的了,大陸用五筆的人多,有些在台資、港資公司工作的人也用倉頡碼,主要是打繁體字方便。--長夜無風 05:46 2005年12月20日 (UTC)

  • 我周圍的人主要以用拼音打字為主,因為他們都不是打字高手,也用不着成為打字高手。對於他們來講,打字速度沒有必要太快,又不是想做專業的打字員。大陸用五筆的人有多少,沒有做過調查,但是我見過的人,能夠使用拼音的,沒幾個還去學五筆,學過也忘了差不多了。我的打字速度為一分鐘120字左右,不知道如果打繁體或下降到什麼程度。我可能將要去一家台資公司工作。--Fugu 05:56 2005年12月20日 (UTC)
  • 我習慣了用拼音打字,用「拆字」輸入法反而慢。現在只有不會唸的字我才用「拆字」法囉。-- tonync (talk) 06:36 2005年12月20日 (UTC)

曹操的丞相職務[編輯]

從正式的法律意義上說,您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這個任命顯然不是漢獻帝所願意為止的吧?就如曹操封魏、魏,建國置魏國官署等,哪一樣是漢獻帝自願的呢?所以從實質上說,這個丞相應該是曹操自封的,和董卓太師、位在太傅上是一樣的。慊卑若愚-() 12:45 2005年12月20日 (UTC)

助理編輯[編輯]

你好,你查到這個用戶的確是自己加的,而且並沒有到達助理編輯的標準(即使以舊的標準也要250次編輯以上也沒到,如果是9月以前的話可以用舊標準既往不究,但之後就應該用新標準了)所以像這個情況你把它修改過來是正確的。--ffaarr (talk) 03:20 2005年12月21日 (UTC)

Template:ref的問題[編輯]

你提到那個香港日治時期的條目,是因為最前面的{{Template:HK Peerreview}}裏有個「協助完善條目」的對外連結,這個連結被系統算是[1],所以才會有你說的ref模板從2算起的情形。這個我也不知是否有其他較好的方式可以解決。--Fauzty 20:17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搞錯了。有文字的外部鏈結不會影響到註腳。是因為系統會先指定圖說(image caption)的註腳數字,所以底下有個「電車駛經中環書信館」的照片參照就變成[1]了。英文版維基也有人在抱怨。--Fauzty 23:43 2005年12月21日 (UTC)

書法評價問題[編輯]

你好!看來你對書法的研究很深。我對書法的認識只在歷史和文化方面,書法藝術方面並不在行。要編寫書法方面還是有難度的。不過根據你的建議,我以後會涉及這方面的編寫。

另外想說一下毛澤東書法的評價問題。喜歡和不喜歡確實是評價的兩大類,同時也有另外兩大類:肯定書法價值和否定書法價值。可以這麼說:喜歡毛澤東書法的人,大多是肯定他書法價值的;而不喜歡的人,從客觀角度考慮也可以肯定他的書法價值。這就象有人喜歡隸體,有人不喜歡隸體;但無論是否喜歡,大部分人還是肯定隸體的書法價值。

基於這個觀點,我把措詞再修改一下。你認為如何?希望我們以後能有所合作,在湖南方面的條目上。祝聖誕快樂!涓生 13:52 2005年12月25日 (UTC)

感謝您授予執行編輯[編輯]

感謝您授予執行編輯 ^_^ 小弟的維基假期結束後,會更努力於維基的。--Ellery 02:43 2005年12月26日 (UTC)

陳寅恪籍貫問題[編輯]

你好!這裏和你討論籍貫問題。陳氏三代人都在長沙生活過,到了第三代時,是應該認為籍貫了。並且出生地也是認籍貫的重要條件。

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即開始在長沙擔任湖南巡撫;長子陳三立(出生地不詳)在長沙長住;陳寅恪在長沙出生長大。他已經是第三代了,並且出生地也在長沙,完全可以算為湖南人。

相關參考:周恩來,出生於江蘇淮安,祖父籍貫浙江紹興。周恩來一般被算作江蘇人。胡錦濤,出生於江蘇泰州,曾祖父籍貫安徽績溪。胡錦濤官方寫法是安徽人,一般認為是江蘇人。涓生 03:51 2005年12月26日 (UTC)

不好意思,我這裏時差的緣故要睡覺了,所以我留言以後擅自改了回來……自己也知道這樣不禮貌。先向你道個歉。^_^涓生 04:01 2005年12月26日 (UTC)

  • 籍貫除了客觀的一些標準之外,重要的還在於本人的認同。陳寅恪的籍貫歷來是作江西修水,他本人雖然出生在湖南,但是從來都是用江西祖籍,沒有用過「湖南人」這類說法。周恩來自言是江蘇淮安,祖籍鮮為人知,這些都是由本人的使用造成的。把陳寅恪列入湖南人,我感到相當地驚訝。如果按照三代的理論,也能夠算是。但是請記住,這類問題,認同——本人的認同,他人的認同——的因素很重要。--Fugu 04:04 2005年12月26日 (UTC)

是的,我忽略了認同的問題了。在多個籍貫可選的情況下,本人認同和他人認同是重要因素。其實我也一直把他當江西人,只是最近在網絡上瀏覽時看到相關的評論,有江西人認為陳寅恪是長沙人。當時也挺驚訝的,查詢資料以後覺得確有一定的道理才在維基上修改了。從歷來的輿論來說,確實絕大部分算他做江西人,很少有把他算做湖南人的,包括湖南自己的媒體在內。在認同度上,他和胡錦濤、周恩來的籍貫的比例是不同的。那麼還是改回去吧。我先睡覺了,祝好!涓生 04:16 2005年12月26日 (UTC)

維基的原則是給出來源以供讀者驗證而不是刪除對來源的引用[編輯]

于吉這篇文章中,你把具體的文獻引用改寫成了"根據史書的記載",使得他人無法使用原文驗證內容,而我看不出這樣做有何優點。--Skyfiler 20:44 2005年12月29日 (UTC)

維基助理編輯[編輯]

授予別人維基助理編輯應該不用在授予紀綠裏公佈,詳情請參看Wikipedia:維基榮譽#.E8.BF.9B.E9.98.B6.E8.8D.A3.E8.AA.89。--孔明居士 10:47 2005年12月31日 (UTC)

其實也並非大問題,只不過我想如果這樣的話,不如與大家談談改改規則,免得有些人有紀綠,有些人沒有紀緣。--孔明居士 16:23 2005年12月31日 (UTC)

閣下也很辛勞了,新年快樂!--孔明居士 18:23 2005年12月3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