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衚衕
菜市口衚衕是位於今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南部的一條衚衕。現已無存。原址現為菜市口大街。[1]
簡介
[編輯]菜市口衚衕北起騾馬市大街,南到南橫西街。因為臨菜市口而得名。遼朝時,此地為城外。金朝時,此地是金中都光泰門街南口外。明朝時形成衚衕,稱「繩匠衚衕」,為制繩業工匠的聚居地。清朝時稱「神仙衚衕」、「繩匠衚衕」、「丞相衚衕」(「繩匠」的諧音為「丞相」,該衚衕又居住過丞相,故名)。歷史上在此居住過的丞相有許維禎、陳元龍、李鴻藻等。中華民國時期,正式定名為「丞相衚衕」。1965年,更名為「菜市口衚衕」。1998年前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宣武區人民政府將菜市口丁字街向南打通,成為菜市口大街,有八百年歷史的菜市口丁字街由此變為十字路口。1999年8月,菜市口大街正式建成。由此,菜市口衚衕等衚衕消失。[1]菜市口衚衕的舊址位於今菜市口大街道路東側。
《語文學習》 1979 年第3期記載,魯迅反對從名稱上判斷凶吉,曾經批評有關部門將繩匠衚衕更名為丞相衚衕是屬無聊。[1]
菜市口衚衕內居住過的名人很多。曾國藩、左宗棠、徐乾學、畢沅、洪亮吉、李大釗、劉崇佑、秋瑾、龔自珍、劉光第、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均曾在此居住。五四運動前夕的報紙《晨鐘報》(後更名為《晨報》)便設在衚衕路西。李大釗是《晨鐘報》的主編,並在此居住。魯迅曾到此衚衕尋找合適的圖書館館址。北京最早的女學堂設在該衚衕,秋瑾擔任教習。秋瑾主編的第一份全國性報紙《中國女報》在女學講習所代售,該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成為菜市口衚衕小學。曾經資助過周恩來赴歐洲勤工儉學的劉崇佑大律師曾經居住在菜市口衚衕中段路西。菜市口衚衕35號的安徽休寧會館是北京最大的會館,其中的匾額眾多,曾在此活動的名人也很多,據說秋瑾也曾住過[1]。1998年菜市口南延線工程,致使位於菜市口衚衕內的休寧等會館一大批珍貴歷史建築均遭拆毀,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