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百老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世界舞台英語New World Stages(位於地獄廚房的外百老匯劇場)

外百老匯(英語:Off-Broadway)指的是位於美國紐約市座位數在100到499座之間的劇場;其座位數比百老匯少但比外外百老匯多,後者的座位數通常少於100座。

「外百老匯作品」則指的是在外百老匯上演並遵守相關工會和其他協議規定的戲劇音樂劇活報劇英語Revue等作品。[1] 一些在外百老匯首演的作品隨後會交由百老匯製作。[2]

發展歷史

[編輯]

「外百老匯」最初指的是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一條與劇場區百老匯大道相交道路上的劇場及在這裏製作演出的戲劇作品;百老匯大道被認為是紐約戲劇產業的中心。但隨後「外百老匯」被外百老匯劇場與製作人聯盟(League of Off-Broadway Theatres and Producers)定義為位於曼哈頓且座位數在100到499座之間的專業演出場地,以及在此場地上演並符合相關工會及其他協議所規定的特定作品。[1]

曾經,無論場地的大小,只要該場地位於「百老匯方框(Broadway Box)」內就會被視為屬於百老匯劇場而非外百老匯劇場。「百老匯方框」的範圍東起第六大道而西至第八大道,南達第40街北抵第54街英語54th Street (Manhattan);這其中包括了時報廣場和西第42街。對「外百老匯」合同定義的改變使得滿足於499座標準的劇場收益,因為百老匯戲劇公會對演員的最低薪資要求要比非百老匯戲劇公會要高。[3] 而499座這個上限標準誕生於1974年1月的一次為期1天的罷工運動中。[4] 位於百老匯方框內的非百老匯劇場案例有勞拉·派爾劇院英語Roundabout Theatre Company劇院中心英語The Theater Center

外百老匯運動始於1950年代,這是對百老匯商業主義的抵制,同時為那些僱傭許多未來百老匯表演藝術家的作品提供更廉價的演出場所。1952年,由田納西·威廉斯所製作的《夏日煙雲英語Summer and Smoke》在中環廣場劇院英語Circle in the Square Theatre上演,這被認為是外百老匯運動在早期的一個成功案例。[5] 而根據戲劇歷史學家肯·布魯姆(Ken Bloom)和弗蘭克·弗拉斯特尼克(Frank Vlastnik)的說法,外百老匯為「詩人劇作家演員詞曲作者舞台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出路,……第一部偉大的外百老匯作品是《三文錢的歌劇》在1954年的復演」,這證明了外百老匯作品同樣可以在財務上取得成功。[6] 位於曼哈頓第九大道第十大道之間的西第42街部分路段也被稱為「劇場路英語Theatre Row (New York City)」,這裏集中了大量外百老匯及外外百老匯劇場。這裏於1970年代進行開發,並在2002年完成現代化改造。[7]

許多外百老匯作品在上演一段時間後也會在百老匯上演,這其中包括不少後來在百老匯獲得成功的音樂劇。例如:《毛髮》、《福音搖滾英語Godspell》、《恐怖小店英語Little Shop of Horrors (musical)》、《星期天與喬治同游公園英語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吉屋出租》、《灰色花園英語Grey Gardens (musical)》、《尿鎮英語Urinetown》、《Q大道》、《第25屆布南區串字大賽英語The 25th Annual Putnam County Spelling Bee》、《搖滾年代英語Rock of Ages (musical)》、《身在高地》、《春之甦醒英語Spring Awakening (musical)》、《近乎正常英語Next to Normal》、《搖滾芭比英語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musical)》、《娛樂之家英語Fun Home (musical)》、《漢密爾頓》、《致埃文·漢森》和《冥界英語Hadestown》。[8] 特別是《油脂》和《歌舞線上》在遷演至百老匯依然火爆的現象促使其他製作人開始考慮在外百老匯首演他們的作品。[6] 而從外百老匯遷演到百老匯的舞台劇則有《懷疑:一則寓言英語Doubt: A Parable》、《吾亦吾妻英語I Am My Own Wife》、《紐約城外英語Bridge and Tunnel (play)》、《平常心英語The Normal Heart》和《海岸風雨英語Coastal Disturbances》。但是也有《破銅爛鐵樂隊》、《藍人樂團》、《祭壇男孩英語Altar Boyz》、《完美犯罪英語Perfect Crime (play)》、《禁忌百老匯英語Forbidden Broadway》、《修女的故事英語Nunsense》、《裸男歌唱英語Naked Boys Singing!》、《蝙蝠男孩:音樂劇英語Bat Boy: The Musical》、《我愛你,你太完美了。所以,還是改變一下吧》等作品在外百老匯上演多年,但卻一直拒絕遷演到百老匯。《夢幻愛程英語The Fantasticks》是戲劇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作品,它的原版曾在外百老匯持續上演42年。[9] 而從2006年開始,該劇在外百老匯復演,開啟了它又一段長期上演的歷史。[10]

主要獎項

[編輯]

外百老匯表演、演出人員和創作人員有資格參與紐約戲劇評論人協會獎英語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外圍評論人協會獎英語Outer Critics Circle Award戲劇桌獎奧比獎英語Obie Award露西爾·洛特爾獎英語Lucille Lortel Awards戲劇聯盟獎英語Drama League Award等獎項的評選。而雖然外百老匯表演無法參與托尼獎評選,但在1956年,羅特·蓮娜憑藉外百老匯戲劇作品《三文錢的歌劇》而獲得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11]

劇場列表

[編輯]
劇院名稱 劇院地址 座位數
(單位:座)
第47街劇院英語47th Street Theatre 美國紐約市西第47街304號 196
59E59劇院英語59E59 Theaters 美國紐約市東第59街59號 196
777劇院 美國紐約市第八大道777號 158
艾布倫斯藝術中心劇場戲院 美國紐約市格蘭街466號 300
演員神殿英語The Actors' Temple 美國紐約市西第47街339號 199
註:座位數數據來自互聯網外百老匯數據庫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Minimum Basic Agreement Between ATPAM and the League of Off-broadway Theatres and Producers, Inc. (PDF). The Association of Theatrical Press Agents and Managers. 2001-07-01 [2022-06-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4-05-11) (英語). 
  2. ^ Lee Seymour. Off Broadway Theater Isn't Dying - It's Evolving. And It's More Profitable Than Ever. 福布斯. 2018-01-17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7) (英語). 
  3. ^ How To Tell Broadway From Off-Broadway From.... Playbill. 2019-01-13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 (英語). The distinction generally has to do with theatre size (but not 100 percent of the time). Theatres with up to 99 seats generally are considered Off-Off-Broadway; 99-499 seats generally denote Off-Broadway; and 500 and larger generally denote Broadway. There are many exceptions, however, and some overlap. The real key is what sort of contract the production has. 
  4. ^ Fate and Fortune. 演員權益協會英語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英語). A one-day Off-Broadway strike ends with no performances missed. Equity agre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eats a theatre may have for an Off-Broadway production from 299 to 499. Don Grody writes, "we have opened the door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commercially viable Off-Broadway." 
  5. ^ Circle in the Square paper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3) (英語). 
  6. ^ 6.0 6.1 Ken Bloom; Frank Vlastnik; Jerry Orbach (修訂). Broadway Musicals: The 101 Greatest Shows of All Time Revised Version. Black Dog & Leventhal. 2008: 94. ISBN 9781579123130 (英語). 
  7. ^ Jesse McKinley. Upscale March Of Theater Row; A Centerpiece of Redevelopment. 紐約時報. 2002-11-21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英語). 
  8. ^ 10 Reasons to Go Off-broadway. League of Off-Broadway Theatres and Producers.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0) (英語). 
  9. ^ The Fantasticks Bids Farewell, Jan. 13, After 42 Years on Sullivan Street. Playbill. 2002-01-23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英語). 
  10. ^ David Gordon. After 56 Years, Tom Jones Isn't Finished With The Fantasticks. TheaterMania. 2016-09-09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英語). 
  11. ^ Trivia. The Threepenny Opera. [202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22) (英語). Despite playing off-Broadway, Threepenny took two Tony Awards in 1956: one for Lotte Lenya as Featured Actress and a special award for the show as a whole. Scott Merrill was nominated for Supporting Actor in a Musical, but lost out to Russ Brown of Damn Yankees.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