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文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文蔚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908年4月25日
後梁
職業唐朝後梁官員

張文蔚(9世紀—908年4月25日[1]),字右華,一作在華唐朝及其後繼者後梁官員,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及後梁開國皇帝後梁太祖朱全忠統治時期為宰相

唐朝年間

[編輯]

家世

[編輯]

張文蔚生年不詳。出身河間張氏,漢常山王張耳之後。祖父張君卿,為集賢院正字。父張裼歷任顯職,官終天平軍節度使。張文蔚至少有四弟張濟美、張貽憲、[2]張仁龜及其餘一人,[3]與張濟美、張貽憲、張仁龜都中了進士,但只有張貽憲繼續在朝為官;[4]張濟美早早得了精神病,張文蔚在繼續仕途的同時照顧弟弟三十餘年,為士人君子稱道。張文蔚少年時就善作文,好學善交友,有佳士之稱。[5]

早期仕途

[編輯]

張文蔚於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中進士,累次在一些節度使幕府仕官。後任判鹽鐵巡官。[6]不久,在畿尉任上入館為學士。[5]四年(877年),其父張裼去世,遂棄官歸家守喪。[4]

唐僖宗中和年間(881年—885年),因被由攻佔長安、自稱大齊皇帝的黃巢率領的農民大軍所迫,僖宗被迫逃到成都[7]為籌集對抗齊軍的軍費,將鹽鐵官署移到揚州,命李都判鹽鐵。李都推薦張文蔚為轉運巡官。光啟元年(885年),黃巢敗,僖宗回京,[8]張文蔚除監察御史,後歷任左補闕、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龍紀初年入朝為司勛吏部員外郎,升司勛郎中、祠部郎中、知制誥,任上其母蘇氏由扶風郡太夫人進封馮翊郡太夫人。[9]任滿一年,授中書舍人,賜紫色官服。[4]張文蔚與兄弟們在母親膝下盡孝,不因官職而有別。其母死後,離職守喪,[5]退居洛陽,哀毀過人。[10]

張文蔚守喪完畢後,復拜中書舍人,因權相崔胤與他是同年進士,關係好,不久召入翰林,為承旨學士。當時唐昭宗剛回長安,[11]皇室衰微,張文蔚起草的詔令不失中正,受到稱讚。昭宗稱讚翰林學士柳璨可任,想用他為宰相,問應該任以何官職。張文蔚認為選賢不需要拘泥資格、級別,但也不宜太快,並同意唐昭宗提拔柳璨為諫議大夫,於是柳璨被任為諫議大夫、同平章事。[12][13]張文蔚轉戶部侍郎,轉兵部侍郎,[4]但仍兼翰林學士承旨。[5]

拜相

[編輯]

天祐元年(904年),權勢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迫使昭宗從長安遷都洛陽[4][14]同年弒昭宗,昭宗子唐哀帝繼立。冬季,張文蔚出翰林院改任禮部侍郎,二年(905年)春,知貢舉。三月,時任宰相的柳璨依附朱全忠,挑撥朱全忠和其他宰相裴樞獨孤損崔遠的關係;三人因而被罷相,時為正議大夫、尚書禮部侍郎(或誤作吏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的張文蔚和楊涉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15][16]張文蔚還被任為中書侍郎、監修國史、判度支。[4]五月,有司定於十月行郊禮,張文蔚與楊涉奉命分判祭器。[17]當月,朱全忠在柳璨和李振煽動下殺死了包括裴樞、獨孤損、崔遠和前宰相陸扆王溥在內的很多唐朝顯官,柳璨起初還準備擴大清洗範圍再處死十多名官員,但在張文蔚勸說下未遂。因朱全忠不滿,預期的郊禮一再拖延。十二月,朱全忠以為柳璨、樞密使蔣玄暉何太后圖謀復唐,遂殺蔣玄暉,密令殺何太后,以哀帝名義以太后私通蔣玄暉事泄自殺令哀帝蒙羞為由取消郊禮,不久殺柳璨,[18]張文蔚兼度支鹽鐵使。[5]

四年(907年)正月,張文蔚率百官向朱全忠勸進。[19]三月,哀帝準備禪位於朱全忠,並下詔。張文蔚以持節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攝中書令,充冊禮使,押送傳國寶、玉冊、金寶,乘輅車與押傳國寶使楊涉、押金寶使御史大夫薛貽矩率百官備法駕由洛陽經鄭州前往朱全忠所在的宣武軍軍部大梁以舉行典禮。[20][21]四月,到大梁,從上源驛至金祥殿。朱全忠接受帝位,結束唐朝,建立了新的後梁朝,他就是太祖皇帝。[17]張文蔚與冊禮副使禮部尚書蘇循奉冊升殿進讀。[22]新帝為張文蔚等唐朝官員設宴於玄德殿,說自己輔政不久,登基都是諸公的功勞,包括張文蔚在內的絕大多數唐朝官員慚懼俯伏不能對,[1][23]只是致謝。[24]

後梁年間

[編輯]

後梁代立後,五月,張文蔚仍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後梁朝廷的規章制度多出其手。[22]十月,太祖命張文蔚以下文武百官回長安[23]開平二年(908年),太祖離開洛陽與拒絕承認後梁的晉王李存勖作戰,留張文蔚留守。三月,張文蔚暴疾卒於任上,[4][19]贈右僕射。[1]

評價

[編輯]
  • 《舊五代史》史臣曰:文蔚、貽矩,皆唐朝之舊臣,遇梁室之強禪,奉君命以來使,狎神器以授之,逢時若斯,亦為臣者之不幸也。抑不為其相,不亦善乎![5]
  • 《冊府元龜》:沉遂重厚,有大臣之風。
  • 《新五代史》:嗚呼!唐之亡也,賢人君子既與之共盡,其餘在者皆庸懦不肖、傾險獪猾、趨利賣國之徒也。不然,安能蒙恥忍辱於梁庭如此哉!……又讀《梁實錄》,見文蔚等所為如此,未嘗不為之流涕也。……及唐之亡也,又先以朋黨盡殺朝廷之士,而其餘存者,皆庸懦不肖傾險之人也,然後唐從而亡。[22]

[編輯]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2. ^ 《新唐書》卷七十二存档副本. [200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存档副本. [200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0). 
  3. ^ 《舊五代史》卷一十八注引《北夢瑣言》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八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舊五代史》卷一十八
  6. ^ 《舊五代史·張文蔚傳》稱他在宰相裴坦手下任巡官。但裴坦只在874年短暫拜相,在張文蔚中進士前,這不可能。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二
  7.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9. ^ 劉崇望《中書舍人苗深母琅琊郡太君王氏封琅琊郡太夫人祠部郎中知制誥張文蔚母扶風郡太夫人蘇氏封馮翊郡太夫人等制》
  10. ^ 《冊府元龜》
  11. ^ 唐昭宗在任內三次離開長安:乾寧二年(895年)逃避軍閥李茂貞王行瑜的進攻威脅,同年返回;三年(896年)躲避李茂貞攻打,光化元年(898年)返回;天復元年(901年)被宦官劫持到李茂貞的轄區鳳翔軍,三年(903年)返回。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卷二百六十一卷二百六十二卷二百六十三。因柳璨於天祐元年(904年)被拜相時,張文蔚被稱為翰林學士承旨,據《舊唐書·柳璨傳》,此處指的是唐昭宗於天復三年(903年)從鳳翔返回。見《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12.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13.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
  14.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15. ^ 《新唐書》卷十
  16. ^ 《冊府元龜》作二月拜相。
  17. ^ 17.0 17.1 《舊唐書》卷二十下
  18.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
  19. ^ 19.0 19.1 《新五代史》卷二
  20. ^ 《禪位梁王詔》
  21. ^ 《禪位冊文》
  22. ^ 22.0 22.1 22.2 《新五代史》卷三十五
  23. ^ 23.0 23.1 《舊五代史》卷三
  24. ^ 《舊五代史》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