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冷战时期的美国坦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海军陆战队长津湖战役中的M46巴顿坦克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冷战时期美国坦克历史和发展

轻型战车[编辑]

M24霞飞坦克[编辑]

朝鲜战争[编辑]

M24霞飞坦克

M24霞飞坦克美国韩战中派出的首台坦克,它首次攻击的目标是北朝鲜T-34-85。然而,M24并不足以应付装备相对较好的T-34-85。当战争于1950年6月开始时,位于日本的四个美国步兵部队并没有任何中型坦克,每个步兵部队只配级一个可用的坦克连(坦克连仅配备M24霞飞坦克)。当他们于1950年6月底抵达朝鲜时,他们就发现M24霞飞坦克上的75毫米炮并不能有效地穿透北朝鲜T-34坦克的装甲。相反,北朝鲜T-34坦克却轻易穿透霞飞坦克薄弱的装甲。M24霞飞坦克在战争中后期被编制用作侦察用途。被其他坦克,如M4M26M46等取代原来主战位置。

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的M26潘兴坦克。

M41华克猛犬轻型坦克[编辑]

M41华克猛犬

1947年,代号T37的新型坦克开始研发,以取代M24霞飞坦克。在T37设计方案中,它有着崭新可透风设计,以及换上先进的76毫米炮,能够提供较强的火力。在1949年,随着一个新一代测距仪的技术诞生,新式型号的项目被重新命名为M41。M41于1951年在克利夫兰坦克工厂(Cadillac's Cleveland Tank Plant)开始生产。到了1953年,M41完全取代了美国陆军中的M24。后来,M41被正式命名为M41华克猛犬

M41拥有高机动性、装备精良的优势,然而,噪音问题却十分严重,此外,燃料和重量令空中补给造成很大问题。

朝鲜战争[编辑]

从M41华克猛犬可以看出,美国陆军在朝鲜战争中战斗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坦克以及装备需要进行长久的性能测试,特别是M41新型的测距仪。然而,配备新型测距仪T-41的M41华克猛犬,在首次运行测试之前已被命令前往战场。当中最大的原因是因为M-24不敌于朝鲜人的坦克而急须支援。

到了1961年,150架用M41送予日本自卫队61型中型坦克进行改良和补充。

T92轻型坦克[编辑]

T92轻型坦克于50年代由Aircraft Armaments英语AAI Corporation研发。它是一款比M41华克猛犬更重的空投坦克。

它拥有一门76毫米的主炮,和一个由四人操作半自动装载系统的炮塔。

对苏联轻型PT-76两栖坦克的参考研究使新坦克增加了需具备栖水功能的要求,然而T-92的设计却不能改动至加入此功能,因此美军从未使用过T-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