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嘉义酒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嘉义酒厂
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嘉义工场
嘉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民族路入口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嘉义市西区中山路616号
坐标23°28′37″N 120°26′23″E / 23.47694444°N 120.43972222°E / 23.47694444; 120.43972222坐标23°28′37″N 120°26′23″E / 23.47694444°N 120.43972222°E / 23.47694444; 120.43972222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本大正3年-昭和12年
(1914年-1937年)[1]
网站www.g9cip.com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建筑物类
详细登录资料
包装工厂
大型酒厂器具

原嘉义酒厂,位于台湾嘉义市西区,原是日人赤司初太郎所创办的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嘉义工场,后来因为专卖制度而被征收[1]。该建筑物群被登记为历史建筑的有1924年建的中间试验工厂(原始名称是酒精仓库),1930年的锅炉室、材料五金仓库、贮酒室、制麹工厂、再制酒第二工作厂,1934年的机械修理与木工厂与1937年的包装工厂等8座建筑[1],现为中华民国文化部所属之嘉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并于民国92年(2003年)2月14日登录为历史建筑[3]

另外据说嘉义酒厂是台湾最早生产高粱酒的酒厂,有“白酒的故乡”之称[4]。知名的金门高粱,则是金门酒厂吸收了嘉义酒厂的技术后加以发展而成[4]

沿革[编辑]

嘉义酒厂的前身是“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嘉义工场”,当时建地为2945坪,而大正制酒株式会社是由日人赤司初太郎于大正五年(1916年)创办于台中,而除了台中、嘉义之外,在斗六与北港也设有工场[1]。然而到了大正十一年(1922年)时因为实施“台湾酒类专卖令”,所以工场被征收,其中嘉义工场改由专卖局台南支局嘉义出张所管理[1]。二次大战期间,日方为躲避空袭,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在阿里山二万坪建了分场[5]

二次大战后,嘉义工场改为“台湾省专卖局嘉义分局嘉义酒工厂”,并开始修复战争中毁于空袭的部分,而二万坪分场则因规模甚小以及运输问题而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裁撤[1][5]。之后嘉义酒厂继续发展,厂地由战后初期的3.7334公顷(约11294坪)增加到1983年的3.985公顷(约12,055坪)[5]。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曾因高粱酒品质改良,需求增加而进行扩厂,于民国五十九年(1970年)9月完工[5]。后来嘉义酒厂将生产线移到嘉义县民雄民雄工业区,先是于民国七十二年9月开工到七十四年12月(1983年9月-1985年12月)完成第一期的绍兴酒工厂,之后又在民国七十九年7月到八十六年11月(1990年7月-1997年11月)期间兴筑高粱酒工厂,而旧厂则在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2月25日结束营运[5]。而在结束营运之后,旧嘉义酒厂建筑在2006年[注 1]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管理,之后旧嘉义酒厂被挑选为五大文化创意园区之一[6][7][8]

建筑[编辑]

嘉义酒厂建筑群大多为钢筋混拟土建筑,外观呈现现代主义的线条分割[1]。其中历史最久的是大正十三年(公元1924年)兴建的中间试验工厂,为加强砖造的两层楼建筑,屋价材质为桧木,在中脊上装了七组散热器,而在山墙上方有半圆形气窗,立面还有水平装饰带[1]

锅炉室旁有根大烟囱,原有53米高,但在921大地震中断裂,现只有剩18.4米[9]

注释[编辑]

  1. ^ 旧官网原写2003年,但之后的新闻报导则写2006年[6][7][8]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蔡荣顺(撰文). 《諸羅身影-嘉義市古蹟與歷史建築影像集》. 嘉义市: 嘉义市文化局. 2005: 65页. ISBN 986-00-1484-1. 
  2.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原嘉義酒廠.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3. ^ 原嘉義酒廠.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 [2011-08-10] (中文(台湾)). [失效链接]
  4. ^ 4.0 4.1 〈驚!台灣第1瓶高梁酒 原來是嘉義出產的〉. 苹果日报. 2016-09-01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5. ^ 5.0 5.1 5.2 5.3 5.4 嘉義文化創意園區——嘉義酒廠營運歷史.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6. ^ 6.0 6.1 崔慈悌. 〈嘉義文創園區簽約 今夏試營運〉. 《工商时报》. 2016-01-12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7. ^ 7.0 7.1 杨明怡. 〈嘉義文創園區簽約 新嘉取得15年使用權〉. 《自由时报》. 2016-01-12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8. ^ 8.0 8.1 嘉義文化創意園區——園區成立與運作過程.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9. ^ 吴孟芳. 〈嘉義 探老空間〉. 苹果日报. 2014-08-22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