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和遗址,最初称为安和路遗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位于台中西屯区单元一重划区的遗址,包含大坌坑牛骂头清代汉文化层,2003年由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发现,当地之古地名是下七张犁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资产处于2013年委托博物馆进行遗址监管。至此,安和路遗址在2015年9月17日,正式公告为“列册遗址”[1]。依据台中市政府一〇五年度遗址审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民国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资遗字第10502733731号),公告将此遗址市定遗址名称由“安和路遗址”更名为“安和遗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并将遗址范围变更[2]

遗址范围与内容[编辑]

遗址范围[编辑]

安和路遗址南界-协和北巷
安和路遗址南界-协和北巷

安和遗址位置于台中市西屯区,属牛骂头文化层。范围位于台中市大肚台地东侧(范围为台湾大道四段以南、安和路以西、协和北巷以北、协和北巷西段以东延至台湾大道)[3][1]。原名称为“安和路遗址”,后经台中市政府于2016年(民国105年)12月20日,遗址审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变更名称为“安和遗址”,范围变更为台中市西屯区福和段204地号[4]。遗址文化层延伸分布范围,且土地使用分区为公园,未受建筑或土地开发行为破坏,遗址保存状况应属完整。但现今已有许多件建物建筑,也曾发生争议(见下方 争议说明),对于遗址保存是一大挑战。

安和遗址北界(安和三街)
安和遗址北界(安和三街)

遗址内容[编辑]

安和遗址为中部地区罕见之大坌坑文化遗址。本遗址的年代约在5,000年至3,500年前,除了下层属较早的大坌坑文化外,也包含牛骂头文化时期的遗留;此遗址目前共挖掘出48具排列整齐的人骨遗骸,是为大坌坑文化时期之墓葬群。后亦经碳14年代检测,鉴定为4,800年至4,000年前之人类遗骨(牛骂头文化层距今4,000至3,000年间)是目前在台中发现早的史前人类;[5]历史时期康熙、乾隆年间汀州人拓垦,此为“下七张犁”旧名由来。安和遗址也有出土箭簇、闪玉锛等器物。此外也有石虎、狗、大型鱼鳃盖骨、鱼脊椎骨、山羌、鬼鼠、蛇、鲨鱼牙齿、贝壳等,及古代稻米、种子等史前生态遗留,根据这些迹象与证据,推测当时即有食用稻米[6]。其中发现鲨鱼牙齿,可能代表当时此地距离海岸线相当近[7]。因为其重要性,未来将在安和遗址范围内选择适当地点现址保存,展示主要文物。往后更预估将安和遗址列为指定遗址,[8]并争取列为国定遗址。但至2023年1月9日查询止,尚未晋升为国定遗址。

研究意义[编辑]

目前除此遗址之外,台中地区出土之牛骂头文化遗物大多保存不佳,且牛骂头墓葬非常罕见。由此处出土之遗物器型论也可猜测其有西部绳纹红陶文化之流通。另外,大坌坑文化依推测应为南岛语族在5,500年前所发展起的,而此处的碳定年指出,安和遗址正处于这个关键时期,因此其在文化研究上,有不可取代之独特性。此外,本遗址所发现的人类生活经考古分析年代约为4,8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物,在台湾人类与考古都是一大发现,也曾登上外媒报导版面[9][10]

争议[编辑]

安和遗址张家祖庙旁-背后建筑林立
安和遗址张家祖庙旁-背后建筑林立

出土文物场址争议[编辑]

  • 2015年4月25日,本遗址在开发与保存上有不少利益间的冲突[11]
  • 同年5月14日,台中市市议员江肇国表示,文化局在没有公开试掘报告,直接同意让建商大规模抢救挖掘,将建地内所有文物挖空殆尽。江肇国指出,这根本是文资界大埔事件,逼安和阿嬷搬家!文化局是否为让开发商尽速恢复开发,覆土后让建商继续动工[12]
  • 2016年5月26日,台中市市议员江肇国同日表示,文化局在没有公开试掘报告,直接同意让建商大规模抢救挖掘,将建地内所有文物挖空殆尽。江肇国指出,这根本是文资界大埔事件,逼安和阿嬷搬家!文化局是否为让开发商尽速恢复开发,覆土后让建商继续动工[12]。此外,遗址出土文物疑遭“狸猫换太子”,将原本出土于(坑号三三一)的文物,谎称为(坑号二0四)出土,显然有伪造文书、窜改之嫌。并且让市长背书发布相关非法挖掘成果。文资处长张祐创随后回复,“全依《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办理”[13][14]
  • 同年11月9日,安和遗址遭受到建商违法开发破坏,计有以下违反文资法开罚的事件[15]: 1.乔合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行为破坏遗址,经市政府裁罚新台币10万元罚锾。 2.磊丰建设有限公司开发行为破坏遗址,经市政府处以50万元罚锾。 3.庆合建设有限公司开发行为破坏遗址,经市政府处以10万元罚锾。 4.邑陞营造有限公司开发行为破坏遗址,经市处以10万元罚锾。
安和路遗址现况-开发中
安和路遗址现况-开发中

遗迹场址命名争议[编辑]

  • 2016年5月18日,台中市乡土文化学会创会黄丰隆理事长建议“安和路遗址”更名为“下七张犁遗址”,较符合遗址命名惯例[16]。同年5月22日,台中市乡土文化学会顾问、前(台中市都发局、建设局副局长)黄服赐认为“下七张犁”之名,无法涵盖该遗址空间范围[17]
  • 同年5月26日,台中市市议员陈淑华表示,遗址的发现命名,一般均采用发现地之地点命名,但是,“安和路遗址”的名称却只是一个路名,用路名命名,将较难以与当地的历史情感作一连结。因此建议文化局应该重提委员会审议,将现有“安和路遗址”名称,改制为当地古地名“下七张犁遗址”。文化局长王志诚回应,同意重提审议研究更名为“下七张犁遗址”的适切性[18][19]
  • 同年12月20日,依据“台中市政府105年度遗址审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民国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资遗字第10502733731号),公告将此遗址市定遗址名称由“安和路遗址”更名为“安和遗址”,并将遗址范围变更[2]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1. ^ 安和路遺址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6-1-8. [2016-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2. ^ 2.0 2.1 台中市政府. 安和路遺址更名公告 (PDF). 105.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12). 
  3. ^ 台中市政府. 安和路遺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4. ^ 台中市政府. 安和遺址範圍. 105.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5. ^ 4800多歲的「台中阿嬤」出土了!「安和遺址」考古重大發現 民報 2015-5-09. [2015-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6. ^ 屈慧丽、阎玲达、张彩骅、王维安、陈晓萱. 台中市安和路遺址發掘報告. 2014年度台湾考古工作会报会议论文集. 2015: 52. 
  7. ^ 科博館揭5千年安和遺址面紗 安和母與子等48具人骨改寫臺中史前史 中央社 2015-05-09. [2015-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8. ^ 安和路遺址發掘重要發現記者會新聞稿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5-05-09. [2015-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9. ^ Reuters. Taiwan finds 4,800-year-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baby. Reuters. 2016-04-26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10. ^ FoxNews.com. Archaeologists discover 4,800-year-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a baby. FoxNews. 2016-04-28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11. ^ 华视. 遺址vs開發. 2015-04-25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12. ^ 12.0 12.1 chinatimes.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chinatimes. 2015-05-14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13. ^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中國時報 2015-5-14.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14. ^ 中市議員批前市府放任建商 破壞安和路遺址 自由時報 2016-4-28.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15. ^ 吴垠慧. 古蹟會自燃 文資局長:抓到兇手難. 中国时报. 2016年11月9日 [2017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21日). 
  16. ^ 黄, 丰隆. 下七章犁遺址. 2016-05-18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17. ^ 黄, 服赐. 安和阿嬤是這樣來的. 2016-05-22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8. ^ 台中安和路遺址 議員要求更名「下七張犁遺址」自由時報 2016-5-26.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19. ^ 〈中部〉安和遺址地號331變工地 文化局︰易地保存 自由時報 2016-5-27.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