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外观
朗读者 | |
---|---|
原名 | Der Vorleser |
作者 | 本哈德·施林克 |
译者 | 张宁恩(繁体中文); 钱定平(简体) |
类型 | 小说 |
语言 | 德语 |
故事时代背景 | 20世纪 |
发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皇冠文化(繁体); 译林出版社(简体) |
出版时间 | 1995年 |
出版地点 | 德国 |
中译本出版日期 | 2000年2月26日(皇冠) |
媒介 | 印刷品(平装) |
页数 | 192页(皇冠) |
所获奖项 | Hans Fallada Prize[*]、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Evangelischer Buchpreis[*]、Eeva Joenpelto Prize[*] |
规范控制 | |
ISBN | ISBN 957-33-1700-1(皇冠) |
《朗读者》(德语:Der Vorleser、英语:The Reader)是德国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撰写的小说。本书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德语书籍[1]。本书1995年在德国出版,1997年由卡露·布朗·珍妮维(Carol Brown Janeway)所翻译的英语版本于美国发行。
2008年电影《生死朗读》即根据本书改编。
这个故事是个类比, 比喻德国二战后的世代在理解犹太人大屠杀所面临的困境。露丝·富兰克林写道:这本书特别针对的世代是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所称的“后人”(德语:Nachgeborenen)。
《朗读者》一书是属于“反思历史”的文类,“反思历史”这类作品主要内容都是关于面对过去时所面临的矛盾与挣扎。《朗读者》探讨战后的世代该如何面对战争时期参与或目睹各种暴行的世代。随着二战时期的受害者以及目击者的消亡,那些血淋淋的记忆也渐渐淡去,因此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犹太人大屠杀的文学作品越发探讨这类的问题。
《朗读者》在各地广受好评,荣获许多奖项。德国《明镜》周刊评论此书堪称继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后最为成功的德国文学作品。《朗读者》在德国热销50万册,并在2007年的一次电视民调上,被德国读者选为百名榜上最喜爱的书籍当中的第14名。此书在1998年荣获德国的文学奖 Hans Fallada Prize,也成为史上第一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德国文学[2]。
参考
[编辑]- ^ 《朗读者》,钱定平译,译林出版社
- ^ Bernhard Schlink; 徐林克译. 《我願意為妳朗讀》. 台湾: 皇冠. 2000-02-26. ISBN 95733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