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板橋街
假名いたはしがい
平文式罗马字Itahashi Gai

板桥街台湾日治时期1929年6月至1945年10月间存在之行政区,原为1920年10月成立的板桥庄,辖属台北州海山郡,也是海山郡行政中心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今新北市板桥区

行政区划[编辑]

板桥街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原属摆接堡街庄,在1895年隶属于台北县,在1897年9月隶属台北县新庄辨务署,在1898年3月改隶三角涌辨务署,在1899年10月改隶台北辨务署,板桥地区在此时主要划分为“第12区”、“第13区”[1][2]。在1901年11月11月,改隶台北厅枋桥支厅,在1901年12月7日划分为台北厅下的“第18区”、“第19区”[3]。1904年4月1日,板桥地区被整并为枋桥街、后埔庄、四汴头庄、湳仔庄、番仔园庄、沙仑庄、溪洲庄、深坵庄、埔墘庄、港仔嘴庄、下深坵庄、江仔翠庄、新埔庄、社后庄、崁头厝庄等15庄[4]。1906年1月1日,第18区及第19区合并为“枋桥区”[5]。1918年3月19日,崁头厝庄被公告废止[6]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枋桥”改称“板桥”,摆接堡及海山堡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前述14庄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板桥庄”,辖域内分为板桥后埔四汴头湳子番子园沙仑溪洲深丘下深丘埔墘港子嘴江子翠新埔社后十四个大字[7]

  • 番子园大字下有“番子园”、“三抱竹”、“浮洲”小字
  • 溪洲大字下有“番子埔”、“楛柃[8]脚”、“顶溪洲”、“洲子”、“下溪洲”、“中溪州”小字名
  • 江子翠大字下有“第三崁”、“第二崁”、“溪头”、“新埔”、“大埔尾”、“第四崁”、“第一崁”、“中洲”小字名[7]

1929年6月1日,板桥庄升格为“板桥街”。二战后,板桥街改为台北县板桥镇。

板桥街行政区划变迁
1901年 1906年[5] 1929年-1945年 1946年
[3] 街庄[4] 街庄 大字 乡镇
第18区 后埔庄 枋桥区 后埔庄 板桥街 后埔 板桥镇
四汴头庄 四汴头庄 四汴头
湳仔庄 湳仔庄 湳子
三抱竹庄 番仔园庄 番子园
沙仑庄 沙仑庄 沙仑
楛柃脚庄、沙仑溪洲庄 溪洲庄 溪洲
枋桥街 枋桥街 板桥
第19区 新埔庄、社后庄、深坵庄 崁头厝庄
崁头厝庄 新埔
新埔庄 新埔庄
深坵庄 深坵庄 深坵
埔墘庄 埔墘庄 埔墘
港仔嘴庄 港仔嘴庄 港子嘴
下深坵庄 下深坵庄 下深丘
溪洲庄 江仔翠庄 江子翠
社后庄 社后庄 社后

街庄长[编辑]

  • 林清山:1920年10月1日至1924年10月1日(原任枋桥区长)
  • 山本义信:1924年10月1日至1930年9月29日
  • 神谷龟吉:1930年9月29日至1932年5月13日(原任海山郡役所庶务课属,后任宜兰农林学校书记)
  • 淀川喜代治:1932年5月14日至1939年(原任基隆警察署警视)
  • 野村丰助:1939至1945年(原任铁道部自动车课嘱托)

人口[编辑]

设施[编辑]

参见[编辑]

  1. ^ 臺北縣令第32號 本縣各辨務署館內街庄社長管轄區域左ノ通改正ス. 台北县报. 1899-10-08. 
  2. ^ 淀川喜代治. 板橋街誌. 板桥街役场. 1933-08-20. 
  3. ^ 3.0 3.1 臺北廳令第二號 街庄長管轄區名左ノ通リ改正ス. 台北厅报. 1901-12-07. 
  4. ^ 4.0 4.1 臺北廳告示第五十一號街 庄名區域改正. 台北厅报. 1904-03-27. 
  5. ^ 5.0 5.1 臺北廳令第十一號 館內街庄長管轄區域左ノ通相定ム. 台北厅报. 1905-12-27. 
  6. ^ 府令第15號. 台湾总督府报. 1918-03-19. 
  7. ^ 7.0 7.1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8. ^ “柃”,或作“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