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皇后号
玛丽皇后号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
| |
历史 | |
---|---|
舰名 | 玛丽皇后号 |
舰名出处 | 特克的玛丽 |
所有者 | |
船籍港 | 利物浦港 |
航线 | 南安普顿—纽约,经瑟堡(正常跨大西洋航行东行和西行) |
下订日 | 1929年4月3日 |
建造者 | 克莱德班克约翰·布朗造船厂 |
船厂编号 | 534 |
动工日 | 1930年12月1日 |
下水日 | 1934年9月26日 |
赞助 | 玛丽皇后 |
命名者 | 1934年9月26日 |
首航 | 1936年5月27日 |
启用 | 1936年—1967年 |
停用 | 1967年12月9日(退休) |
标识 | |
结局 | 船舶酒店和博物馆 |
目前状态 | 停靠在长滩 |
技术数据 | |
舰型 | 远洋定期船 |
吨位 | |
排水量 | 77,400长吨(78,600公吨) |
全长 | |
全宽 | 118英尺(36.0米) |
高度 | 181英尺(55.2米) |
吃水 | 38英尺9英寸(11.8米) |
甲板 | 12 |
动力输出 | 24 × 亚罗型锅炉 |
动力来源 | |
速度 |
|
载重 | 载客量2,140人:头等(客舱)776人、客舱(旅游)舱785人、旅游(三等)舱579人 |
船员 | 1100人 |
玛丽皇后号 | |
坐标 | 33°45′11″N 118°11′23″W / 33.75306°N 118.18972°W |
NRHP编号 | 92001714[2] |
NRHP收录 | 1993年4月15日 |
玛丽皇后号(英语:RMS Queen Mary)是一艘英国远洋邮轮,曾经在1936年至1967年期间为冠达-白星航运服务,每周提供从英国南安普顿经法国瑟堡到美国纽约的北大西洋服务。这艘邮轮由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造船厂建造,是冠达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设计的两艘邮轮之一,另一艘是伊利沙伯皇后号邮轮,它们是英国对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公司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建造的超级邮轮的回应。
玛丽皇后号于1936年5月27日首航,并在同年8月赢得了蓝丝带奖。尽管在1937年输给了诺曼底号,但在1938年重新赢得该奖项,一直保持到1952年,直到新的SS美国号取得了这一殊荣。二战爆发后,玛丽皇后号被改装成运输舰,运送了大量的盟军士兵。战后,玛丽皇后号重新改装为客运服务,与伊利沙伯皇后号持续进行横越北大西洋的客运服务。主宰著横越大西洋的客运运输市场,直到1950年代末喷射机时代的来临。
1960年代中期,由于玛丽皇后号的船龄变老,营运亏损不断。经过几年的经营困难,该船只最终于1967年正式退役。并在同年10月31日最后一次离开南安普敦,航行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并永久停泊在那里。长滩市政府购买了这艘邮轮并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其中包括餐厅、博物馆和酒店。多年来,市政府将邮轮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各种第三方公司。然而,在2021年,经营公司申请破产,并发现玛丽皇后号需要大规模维修以防沉没,于是市政府决定收回经营控制权。目前,玛丽皇后号仍然是长滩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著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构造和命名
[编辑]随着德国推出布雷门号和欧罗巴号提供远洋服务,英国不希望在造船竞赛中落后。于是,白星航运公司于1928年开始建造其拥有8万吨位的奥西尼克号,而冠达计划则在同时建造一艘自家的7.5万吨无名船舶。该船的建造工程于1930年12月在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造船厂靠近克莱德河的号码“534号”船厂上[3],正式建造船体。然而,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工程在1931年12月暂时停顿。为了完成号码534号未完成的船舶建造,冠达向英国政府申请贷款。幸运的是,这项贷款得到批准,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使得未完成的船舶能顺利完工,并且另外建造一艘相同型号的船舶,目的是提供每周两艘船舶往返纽约的服务。[4]
然而,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冠达必须与白星航运合并。[5]当时,白星同样是一家陷入财资困境的航运公司,作为当时冠达的主要英国竞争对手,白金因大萧条而被迫取消奥西尼克号的建造计划。为了能够得到贷款的批准,两家公司都同意了这项合并,并于1934年5月10日完成了合并程序。随着合并完成,玛丽皇后号号的建造工程立即恢复,并于1934年9月26日下水。这座宏伟的邮轮最终完成耗时3年半,总造价达到350万英镑[4],相当于2022年的3.828亿2383万美元。船舶的大部分内部设计和建造由布罗姆斯格罗夫公司负责[6]。而为了应对玛丽皇后号号的庞大尺寸,克莱德河还需进行专门的加深工程,这项任务由工程师大卫·艾伦·史蒂文森负责执行。[7]
这艘船以乔治五世的配偶特克的玛丽的名字命名,这个名字在下水之前一直严格保密。有传言称冠达原本计划按照公司的传统,将船只取名为维多利亚号,而其船名惯例是以“ia”结尾。但是,当公司代表请求国王允许以“英国最伟大的女王”的名义来命名这艘洋轮时,国王表示他的妻子玛丽将会感到高兴[8]。至于另一个传言中则表示,代表团音别无选择,只好报告说“534号船体”将被命名为“玛丽皇后号”。[8]
尽管公司官员否认了这个故事,这些传言在1947年由弗兰克·布雷纳德在他的书《船只的生命》中发表后受到广泛质疑。然而,在1979年,《华盛顿邮报》的编辑费利克斯·莫利在他的自传中为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些支持,他曾在玛丽皇后号号1936年的处女航上作为客人与冠达航运公司同行。他写道,他与冠达主席帕西·贝茨爵士一起坐在一张桌子上。贝茨告诉他船名的故事,条件是“你不能在我有生之年发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最终在1988年得到证实,当时布雷纳德也参加了同一个宴会,并与阿什利·斯帕克斯爵士的女儿艾莉诺·斯帕克斯一起用餐。她向布雷纳德证实这个“最受欢迎的故事”的存在。[9]
尽管如此,昆纳德仍然否认改变名称的事实。传统上主权的名字只用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而玛丽皇后号这个名字可能是冠达和白星航运公司之间的妥协,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有使用名字结尾为“ic”(白星)的传统和“ia”(昆冠达)。[8]由于“玛丽皇后”名称原本已给予克莱德拖船的TS玛丽皇后号,因此冠达与其所有人进行了安排,这艘旧船被重新命名“玛丽皇后II号”(Queen Mary II)。[10]
玛丽皇后号安装了24个亚罗型锅炉,分布在四个锅炉室,以及四个C. A.帕森斯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分布在两个动力室。这些锅炉提供了每平方英寸400磅(28巴)的700°F(371°C)蒸汽,为四个螺旋桨提供最大212,000轴马力(158,000千瓦),每个螺旋桨转速为每分钟200转。[11]玛丽皇后号在1936年初的接受试验中达到了32.84节的速度。
然而,就在1936年3月24日,当玛丽皇后号离开克莱德班克的途中,她曾在克莱德河搁浅,但在克莱德拖船的帮助下被重新浮起。[12]
服役
[编辑]启用
[编辑]-
1936年的玛丽皇后号和风速信使
-
玛丽皇后号的明信片
-
玛丽皇后号的驾驶室
1934年,全新的邮轮正式以玛丽皇后的名字命名为皇家邮轮“玛丽皇后号”。在下水仪式上,玛丽皇后号被18条拖链缓慢拖拽,以控制她进入克莱德河,这部分河道已经扩宽以容纳邮轮下水。[13]
1936年5月27日,玛丽皇后号从南安普敦启程,展开了她的首次处女航,此次航行由爱德加·布里顿爵士指挥。布里顿是冠达-白星航运的主席,在玛丽皇后号在约翰·布朗造船厂建造期间曾担任主席。最初启用时,玛丽皇后号的吨位达到80,774吨,而她的竞争对手诺曼底号最初的吨位为79,280吨,但在前一年冬天被改装成83,243吨。玛丽皇后号在处女航的大部分时间以高速航行前往纽约,只有在最后一天受到浓雾的影响而减速,最终在1936年6月1日抵达纽约港。[14]
然而,玛丽皇后号的设计受到一些批评,有人认为她过于传统,尤其是与诺曼底号的革命性流线型船首相比。除了她的巡洋舰船尾,她似乎是冠达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旧有邮轮的放大版本。在船内部,尽管主要以装饰艺术风格为主,但玛丽皇后号的设计显得克制和保守。尽管如此自载客量看,玛丽皇后号在成绩上实质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更受欢迎。[8][15]
1936年8月,玛丽皇后号以平均速度30.14节(55.82千米每小时;34.68英里每小时)西行和30.63节(56.73千米每小时;35.25英里每小时)东行夺得了蓝丝带奖,这个荣誉原归属诺曼底号。诺曼底号随后重新装配一套新的螺旋桨,并重新夺回该荣誉。但在1938年,玛丽皇后号以平均速度30.99节(57.39千米每小时;35.66英里每小时)西行和31.69节(58.69千米每小时;36.47英里每小时)东行再次夺回了蓝丝带号,这些记录直到1952年才被SS美国号打破。玛丽皇后号在航行中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速度和声誉。
内饰
[编辑]玛丽皇后号为乘客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其中包括两个室内游泳池、美容沙龙厅、图书馆和儿童护理室,供应给不同等级的乘客使用。此外,还有音乐工作室和讲座厅,提供各种娱乐和学习机会。船上更有可通往全球的电话连接,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先进的设施。甲板上也设有户外板球场和狗舍,船上上最引人注目的房间为头等舱(一等舱)的主餐厅,被称为大沙龙厅。这个宏伟的餐厅高达三层楼高,由宽大的柱子支撑。船上许多公共场所都有空调系统。头等舱的游泳池设施则跨越两层甲板高。此外,这是第一艘配备犹太祈祷室的远洋客轮,这是一项国家政策的一部分,旨在表明英国航运避免当时纳粹德国明显的反犹太主义。[16]
除了提供就餐环境,头等舱主餐厅还摆放一张大型北大西洋横越航线地图,其中双轨象征着冬季/春季航线和夏季/秋季航线。每次航行中,一个小型的马达化玛丽皇后号模型会沿着壁画行进,以显示船只的航程进度。此外,玛丽皇后号还设有一个独立的头等舱露台烧烤餐厅,这是一家专属À la carte餐厅,同时也是晚上的星光俱乐部。船上还有观景酒吧以及装饰艺术风格的休息室。
在所有的公共场所和客舱中使用了大英帝国不同地区的木材,乘客的住宿范围从头等舱的豪华客舱到三等舱的简朴客舱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1933年,冠达委托爱德华·沃兹沃思和A·邓肯·卡尔斯等艺术家为内部设计创作一些艺术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1940年,因二战爆发而停靠纽约港的诺曼底号、玛丽皇后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
-
温斯顿·丘吉尔与玛丽皇后号
-
二战时期位于雪梨的玛丽皇后号
-
1945年6月20日,数千名美国士兵搭乘玛丽皇后号抵达纽约港
1939年8月末,玛丽皇后号邮轮从纽约返航至南安普敦。由于国际局势紧张,玛丽皇后号不得不由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护航至目的地,并于9月1日再度启程前往纽约。然而,正当她抵达纽约港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玛丽皇后号、诺曼底号和伊利沙伯皇后号邮轮被迫闲置,盟军指挥官决定将它们改装成军舰。不幸的是,诺曼底号在改装过程中因火灾而被毁。而玛丽皇后号则离开纽约前往澳洲悉尼,连同其他几艘客轮一同改装为运输舰,用以运送澳洲和新西兰的士兵前往英国。[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改装中,玛丽皇后号的船身、上层结构和烟囱都被涂上了海军灰色。全新的涂装以及她的高速,使她被戏称为“灰色鬼影”。为了防止磁性水雷的攻击,船体外部安装了退磁线圈。船内的客房家具和装饰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三层固定木制床铺,后来又被更换为折叠床铺,在整个战争期间,“女王玛丽号”共拆除了6英里(9.7千米)的地毯,其中220箱瓷器、水晶和银器,以及挂毯和绘画,这些都被储存在仓库内。客房、头等舱餐厅和其他公共区域的木装饰都被覆盖上皮革。作为参与战争中最大和最快的军舰,玛丽皇后号和伊利沙伯皇后号经常一次运载多达15,000名士兵,并经常独自航行而不受护航。其高速和错综复杂的航线使得U型潜艇几乎无法追赶她们。[18]
1942年10月2日,玛丽皇后号在爱尔兰海岸附近意外撞沉了护航舰库拉科阿号,造成239人丧生。当时,玛丽皇后号载有美国陆军第29步兵师的数千名美国士兵前往欧洲与盟军部队会合[19]。由于潜艇袭击的风险,女王皇后号接到不得有任何情况下停船的命令,并带着断裂的船艏持续航行。有些来源称,数小时后,护航舰队的领航护航舰布拉姆汉号[20]和另一艘船返回救援库拉科阿号的338名幸存者中的99人,其中包括船长约翰·W·鲍特伍德。[21][22][23]然而,这一说法被船长的副官(后来的康纳德舰队长)哈里·格拉蒂奇否认,他记录称玛丽皇后号的船长高登·伊林斯沃思在库拉科阿号沉没时,曾立即下令随行的驱逐舰搜寻幸存者。[24][25]
1942年12月8日至14日,女王皇后号载运了10,389名士兵和950名船员(总计11,339人)。[26]在此期间,当她在遭遇距离苏格兰700英里(1,100千米)处的大风时,突然被一个可能高达28米(92英尺)的巨浪侧击。关于这次航行的详细描述可在威廉·福特·卡特的书中找到[27][28]。卡特引用了当时随船的第110站医院的父亲诺瓦尔·卡特博士(Dr. Norval Carter)的来信,当时卡特博士写道:“玛丽皇后号几乎翻覆了……一会儿,顶层甲板仍然在其正常高度,然后,突然!她会突然下沉、翻覆,然后前倾。”后来计算出,船舰倾斜了52度,再多倾斜3度就会翻覆。[27]
1943年7月25日至30日,玛丽皇后号载运了15,740名士兵和943名船员(总计16,683人)[29],创下一次运载最多乘客的船只记录。[30]由于船上人数过多,乘客不得不在甲板上睡觉。[31]
在战争期间,玛丽皇后号也曾多次载运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穿越大西洋,与其他盟军高级官员会面。他在乘客名单上被列为“沃登上校”。丘吉尔后来评论说,玛丽皇后号让战争缩短了一年。[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编辑]1945年,在将战争新娘送往加拿大后,玛丽皇后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返回南安普敦,仅使用3天、22小时和42分钟,平均速度接近32节(59千米每小时;37英里每小时)[33]。从1946年9月到1947年7月,船只内部则进行了改装,加装了空调并升级了舱位配置,提供711个头等舱、707个客舱和577个旅游舱的乘客席位。[34]改装后,玛丽皇后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再度成为冠达白星公司两艘每周一次的快船航线,持续经营著跨大西洋的客运贸易延续至1950年代。并在1947年后为冠达带来了高额利润。
1949年1月1日,玛丽皇后号在法国瑟堡附近搁浅。次日,她被重新浮起并恢复服役。[35]1958年,由于首次商业喷气式飞机跨大西洋航班开启全新的竞争时代。新型飞机使伦敦至纽约的旅行时间缩短至7-8小时,从而大大减少人们对海上航线的需求。在某些航次中,尤其是冬季期间,玛丽皇后号在进港时,船员反而比运送的乘客还多,但直到1960年代中期,她和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平均乘客数仍超过1000人次。[36]直到1965年起,整个冠达船队都在亏损中持续经营。
-
伊丽莎白女王号和玛丽皇后号,摄于1946年。
-
位于南安普顿的玛丽皇后号,摄于1956年
-
位于纽约的玛丽皇后号,摄于1950年代
-
1965年的玛丽皇后号
为了继续为正在布朗造船厂建造中的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提供资金,库纳德将大部分船队抵押。并考驴到船龄老化、公众兴趣不足、进入新市场的效率低下以及全国海员罢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冠达宣布将玛丽皇后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退役并出售。最终,来自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的34.5万美元(合120万英镑)的投标价,超过了日本废旧金属商家的报价[37]。在此期间,玛丽皇后号还成为1966年由法兰·仙纳杜拉主演的电影《袭击女王号》剧中拍摄的主要场景。
最终,玛丽皇后号于1967年退役。[38]在1967年9月27日完成了第1001次,也是最后一次跨越北大西洋的航行[39],她在航运生涯中共载运了211.2万名乘客,总航程达3,792,227英里(6,102,998千米)。在该年,他在约翰·特雷杰·琼斯船长的指挥下(他自1965年以来一直担任船长),于于10月31日最后一次从南安普敦出发,载有1,093名乘客和806名船员。经过环绕合恩角的航行,于12月9日抵达长滩。[37]当伊丽莎白女王号于1968年退役后,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则于1969年正式接替跨大西洋航线。
玛丽皇后号在此后永久停泊在长滩,作为旅游景点、酒店、博物馆和活动设施。[40]
长滩
[编辑]内部装修
[编辑]1967年,玛丽皇后号被长滩购买并改建成为浮动酒店。[41]改建计划包括清空几乎所有“C”甲板以下(1950年后改为“R”甲板,以减少乘客混淆,因为餐厅位于“R”甲板)的区域,为雅克-伊夫·库斯托创立的新海洋博物馆腾出空间。更使得博物馆的面积增加到了400,000平方英尺(37,000平方米)。修复计划涉及到拆除所有锅炉室、前机房、两个涡轮发电机室、船舶稳定装置和软化水厂。船的空燃料箱被填满当地的泥浆,以保持船的重心和吃水在正确的水平,这些关键因素受到各种组件和结构的影响。最终只有船尾的后机房和“轴巷”被保留。其余空间将用于储存或办公空间。
在改建过程中曾出现的一个问题是陆上工会和海事工会之间在改建工作上的争议。最终,具有最终决定权的美国海岸警卫队认为。玛丽皇后号在此次改建供称被认定为“建筑物”,理由包括其大多数螺旋桨已被拆除,以及机械设备已被清空。船体在此期间还重新涂上红色的水位漆,使吃水线稍高于之前。此外,在改建过程中,原有的烟囱也被拆除,因为该区域需要用于搬出机房和锅炉室中的废料。工人们在修复过程中发现烟囱已经严重损坏,因此采用复制品进行了更换。
几乎所有从“R”甲板以下的较低甲板都被清空,原因是该船的最初承租人大来国际计划将剩余的部分改建成酒店。然而随着母公司被出售,却确定公司的新方向后,大来国际玛丽皇后号最后于1970年解散。随后则由一家名为特色餐厅(Specialty Restaurants)的洛杉矶公司成为主要承租人。该公司提出的第二个计划基本思路是将甲板A和B上的大部分一、二等舱改建成酒店客房,将主要休息室和餐厅改建成宴会场所。在长廊甲板上,右舷的露天走廊则封闭,打造成一个名为纳尔逊勋爵和汉密尔顿夫人(Lord Nelson's and Lady Hamilton's)的高档餐厅和咖啡厅,该餐厅以19世纪初帆船为主题。著名而优雅的观察酒吧则被重新装饰成一个西部主题酒吧。
较小的一等公共室,如绘画室、图书馆、讲座室和音乐工作室,将被剥去大部分设施改建为商业用途,以扩大船上的零售空间。两个购物中心分别在阳光甲板上的先前一等舱和工程师住所的不同空间中建成。战后初期所装设的一等舱电影院则改建为长廊甲板的餐厅。一等舱休息室和吸烟室进行了重新配置,改建成宴会场所。二等舱吸烟室被分割为婚礼教堂和办公空间。在太阳甲板上,优雅的凉台烧烤间(Verandah Grill)被拆除并改建成快餐店,同时在运动甲板上方的空间被用于高档用餐场所,该空间曾用于船员住所使用。
二等舱休息室扩建到了船的两侧,并用于宴会使用。R甲板上的一等舱餐厅进行了重新配置,并分割成两个宴会场所,即皇家沙龙和温莎厅。二等舱餐厅被分割为厨房储藏室和船员餐厅,而三等舱餐厅最初被用作储藏室和船员空间。
此外,R甲板上一等舱的土耳其浴室被拆除。二等舱游泳池被拆除,其空间最初用于船员的办公室,而一等舱游泳池则对酒店客人和游客开放供观赏。由于现代安全规定以及位于游泳池直下的区域受损的结构稳固性,改建后该游泳池无法再用于游泳,尽管在1980年代末之前一直填满水。今天,该游泳池只能在导游陪同下参观,由于酒店营运商从未进行维护,目前已处于废弃状态。
-
停靠在长滩的玛丽皇后号
-
空中俯瞰玛丽皇后号
-
2020年的玛丽皇后号
-
停靠在长滩的玛丽皇后号右舷阳光甲板,摄于1972年
开放
[编辑]1971年5月8日,玛丽皇后号向游客开放。最初仅有部分船舱向公众开放,因为特色餐厅尚未开设,而PSA还未完成将船上原头等舱改建成酒店的工作。因此,船只仅在周末开放。1971年12月11日,雅克·库斯托的海洋博物馆在船内开放,计划中的展品展示完成了四分之一。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内,由于门票销售不佳和许多鱼类在博物馆中死亡,库斯托的博物馆最后关闭。
1972年11月2日,PSA玛丽皇后酒店开设了最初的150个客房。两年后,全部400个客房完成,PSA引进凯悦酒店管理酒店,这家酒店自1974年营运至1980年,以玛丽皇后凯悦酒店(Queen Mary Hyatt Hotel)名义运营。[42]到了1980年,考虑到现有的营运体系显然对观光发展不太有效。对于市政府来说,玛丽皇后号的经营使每年亏损金额达到数百万美元,因为酒店、餐厅和博物馆是由三个独立的特许经营者经营,而市政府仅拥有船只和导览服务。因此,市政府决定需要一个有更丰富吸引力和经验的单一营运商来经营玛丽皇后号。[43]
当地的百万富翁杰克·拉瑟因为与妻子邦尼塔·格兰维尔多次乘坐玛丽皇后号而对这艘船钟情。因此与长滩市签署了一份为期66年的租约以经营整个财产。并策划了美国休斯航空公司在1940年代末生产的一架巨型水上运输机“休斯H-4大力神”的展示,这架被称为“云杉之鹅”的巨大飞机曾经在长滩的一个机库里放了几十年,但在1983年,它被安置在与客轮相邻的一个巨大的渐进式圆顶内,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拉瑟的港务公司在当时负责管理整个景点,直到拉瑟于1984年去世。1988年,华特迪士尼公司买下了他的所有持股。由于拉瑟曾在1955年建造迪士尼乐园饭店,因为华特·迪士尼公司当时病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酒店。迪士尼一直试图购买这家酒店长达30年。最终成功后,他们也额外获得了玛丽皇后号。但这从未被营销作为迪士尼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玛丽皇后号面临财务困境。迪士尼把他们扭转景点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仍在规划的设施迪士尼港上[44],一个位于相邻码头的大型度假胜地,当时该园区计划建造一座名为迪士尼海洋(DisneySea)的主题公园,然而计划最终未能实现,迪士尼最后在1992年放弃了玛丽皇后号的租赁权,将精力集中在建造后来的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
十年后,迪士尼港的概念在日本以东京迪士尼海洋之名重启,该园区的轮船主题设施SS哥伦比亚号则是以玛丽皇后号的外型作为主题。
1992年关闭及再开放
[编辑]随着迪士尼的离去,玛丽皇后号酒店于1992年9月30日关闭。南加利福尼亚航空俱乐部(Aero Club of Southern California)将“云杉之鹅”出售给了俄勒冈州的常青航空与航天博物馆。“云杉之鹅”也在同年10月2日驳船搬迁。而玛丽皇后号则继续开放至1992年12月31日,并在最终关闭,在此之后,船舶于1993年被提名并列入了国家历史名胜名录[41][45][46],同时长堤港也于1993年将船只控制权移交给了市政府[47]。
1993年2月5日,RMS基金会公司(RMS Foundation, Inc)与长滩市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租约,成为玛丽皇后号的新营运商。该基金会由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F·普瑞瓦特尔(Joseph F. Prevratil)领导,他曾经经营过拉瑟的项目。1993年2月26日,玛丽皇后号再度作为游景点全面重新开放,而酒店则在3月5日部分开放,提并供125间客房和宴会设施,其余客房则在4月30日开始接待客人。1995年,RMS基金会租约被延长至20年,租约范围缩减为仅经营船舶。新成立的公司皇后海港开发公司(QSDI)则在同年起负责控制船旁边的土地。圆顶内的空间被广泛用于摄影棚。[48]
1998年,长滩市将QSDI的租约延长至66年。[49]2001年,嘉年华邮轮公司将圆顶的一部分改造为客运码头。加利福尼亚州土地委员会还发布了一份报告,回应了公众对公共信托土地使用和公共信托资金管理不善的担忧。该报告认定这些用途不违反授权法规或公共信托原则,但可能被视为与享用公共滨水区必要相关的事项。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管理不善的证据,这一结论得到了州总检察长的审查和确认[50]。
2004年,玛丽皇后号和观星者制作公司(Stargazer Productions)合作,在原船上银行和无线电报室的空间举办蒂比斯伟大的美国歌舞表演秀(Tibbies Great American Cabaret),该空间改造为一个实用的晚宴剧院,包括舞台、灯光、音响厅和厨房设施[51]。
-
长廊甲板
-
玛丽皇后号的救生艇
-
观察酒吧
-
长廊甲板的一等商店
2005年,由于租金抵扣争端,QSDI寻求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保护。2006年,破产法院要求对有意从QSDI接管租约的各方进行竞标。最低要求的开标价为4100万美元。船的营运(由RMS基金会负责)与破产无关。2007年夏天,玛丽皇后号的租约被出售给由豪斯马克酒店集团(Hostmark Hospitality Group)管理的“拯救女王”团体。他们计划开发与玛丽皇后号相邻的土地,并升级、翻新和修复船舶。在他们的管理下,船舱房间更新了iPod底座和平板电视,并将船的三个烟囱和水线区域重新涂成了原始的“冠达式”红色。船舷侧的长廊甲板的铺板得到了修复和翻新。许多救生艇得到了修理和修补,船上的厨房得到了新设备的翻新。
2009年9月底,玛丽皇后号的管理权被特拉华北部公司(Delaware North Companies)接管,他们计划继续修复和翻新船舶及其周边地区。并决心振兴和增强船只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52]。但在2011年4月,长滩市被告知特拉华北部公司不再管理玛丽皇后号。加里森投资集团(Garrison Investment Group)表示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商业原因。特拉华北部则继续管理自1998年以来,在玛丽皇后号旁边展示的苏联潜艇蝎子号[53]。
2011年9月23日,进化酒店有限责任公司(Evolution Hospitality, LLC)接管了玛丽皇后号的营运,而加里森投资集团则租赁玛丽皇后号。圆顶被用作长滩德比女童{link-en|竞速滑轮|Roller_derby}}的比赛场地[54],并作为活动场所使用。
2006年:两位玛丽皇后的会面
[编辑]2006年2月23日,玛丽皇后二号在前往墨西哥途中在洛杉矶港进行了停靠,向她的前任玛丽皇后号致敬。2011年3月,玛丽皇后号在烟火绽放之际,接受了维多利亚女王号的致敬,而2013年3月12日,英格兰号也在烟火绽放之际向她致敬。[55]
致敬仪式按照下列形式进行:玛丽皇后号将回应玛丽皇后二号的响号,玛丽皇后二号使用全新组合的两个喇叭,以及一个来自长滩市的1934年女王玛丽号原装喇叭[56]。原来的玛丽皇后号则有三个音叉,调校在55赫兹,这个频率是因为它低到足够大声,却不会对人类的耳朵造成疼痛[57]。
根据现代的国际海事组织规定,长度超过200米(660英尺)的船只,其响号频率应在70至200赫兹的范围内[58]。传统上,频率越低,船只越大。玛丽皇后二号全长345米(1,132英尺),她的规定响号被设定为最低频率(70赫兹),还加上永久租借的修复后的55赫兹音叉。55赫兹是标准钢琴键盘最低音符的一个八度的“A”音。这种空气驱动的Tyfon音叉可以听到至少10英里(16千米)之外的声音[59]。
2016年:租给城市共享区
[编辑]2016年,房地产公司城市共享区(Urban Commons)买下了船舶的租约,该租约延续到2082年以防止违约[60]。根据租约,城市共享区有义务进行船舶的日常维护和长期项目。嘉年华邮轮公司接管了整个圆顶并在其管理下进行效率改进[61]。该营运商通过举办活动、酒店预订以及来自附近嘉年华邮轮码头的乘客费用来赚取资金,后者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租约,纳税人的资金不用于船舶的维护[62]。城市共享区计划对船舶进行大规模翻新,并将相邻的45英亩(18公顷)停车场重新开发为一家精品酒店、餐厅、一个码头、一个露天剧场、慢跑小道、自行车道,以及可能的巨大摩天轮,总成本高达2.5亿美元[63]。
2017年7月,在修复浴室时,工人重新发现了船舶前部的齿轮室,该设施曾控制船上重达16吨的大锚。该室显然在1960年代的改建期间被封闭,几十年来被遗忘了[64]
2019年5月,城市共享区成立了鹰酒店不动产投资信托(Eagle Hospitality Real Estate Trust),旨在为玛丽皇后号以及其拥有或管理的其他12个酒店物业筹集多达5.66亿美元[65]。然而,在12月份宣布,市政府正在审查城市共享区的财务状况,以确定长滩市是否“已经收到了所有应有的收入”[66]。
2017年情况
[编辑]在2017年,一份关于船舶状况的报告被发布。该报告观察到不仅船体,而且船内一个凸起的展示区的支撑结构也在腐蚀状态,船舶的恶化状况使得引擎室等区域容易受到水浸[67]。修复成本估计接近3亿美元。2016年11月,长滩市已投入2300万美元用于解决玛丽皇后号最重要的修复工作。长滩市经济和物业发展总监约翰·凯斯勒表示:“工程师们相信他们能够在时间内完成这些即时项目。这些是我们只能长期解决的重大挑战,不能一次全部完成。”作为玛丽皇后号的出生地,苏格兰的政治领袖呼吁当时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于2017年向美国政府施压,资助船舶的全面修复。[68]
然而,在2019年8月,负责代表长滩市检查玛丽皇后号的工程师爱德华·普里博尼克发表一份报告,称船舶的状况是他在25年的工作中“所见到最差的一次”[69]。普里博尼克表示,在豪斯马克酒店集团的管理下,对玛丽皇后号的忽视变得更加严重,并得出结论:“如果不立即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船舶的状况可能很快无法挽救。”最近的忽视事件包括用胶带贴补的管道爆裂,导致宴会厅充满污水,船舶船底积水严重,最近涂在船舶烟囱上的油漆已经剥落,因为涂装方法不佳。普里博尼克的悲观结论遭到城市官员的争议,他们称这些警告是“夸张”的,并指出已经进行了“重大”的女王玛丽号修复工作[69]。
为了修复工程,2300万美元的资金于2018年已用尽,截至2019年9月,根据2015年的海洋调查,27个紧急项目中的19个已完成。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成本超支,消防安全修复的费用从最初的20万美元增加到529万美元[70]。2015年确定的剩下的8个问题中,有两个被认为是“关键”的,其中包括拆除已经腐烂并有倒塌危险的船上救生艇[70]。
2019年10月,长滩市警告豪斯马克酒店集团,该公司未能履行维护和修复玛丽皇后号的承诺,相应地有可能违约其66年的租约协议[66]。豪斯马克酒店集团回应了一份修复计划的更新版本,其中包括以500至700万美元的成本拆除救生艇,并进行新的油漆工作[71]。
2020年代至今
[编辑]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玛丽皇后号于2020年5月停止运营[72]。作为管理玛丽皇后号的几家公司的监管者,鹰酒店房地产信托于2021年3月9日向联邦破产法庭提交动议,拍卖其租约[73]。城市的法庭文件声称,豪斯马克酒店集团的修复工作未完成或未正确执行,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此外,船舶目前的状况需要在重新向公众开放之前进行重大的安全修复[62]。在法庭文件中,鹰酒店房地产信托表示,租约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然而,在鹰酒店的所有其他酒店物业在破产法庭拍卖中售出后,没有人出价竞标租约[74]。鹰酒店房地产信托同意将其租约协议归还给城市,长滩市最后则于2021年6月重新掌控了玛丽皇后号[75]。为了维持船舶运营,城市批准了一份为期六个月的200万美元合同,由进化酒店负责支付每月的公用事业费、安保、园林绿化和其他费用[76]。
由城市聘请的建筑和海洋工程公司发现[77],玛丽皇后号仍需要2300万美元的紧急安全修复,以确保船舶在未来两年内保持营运[78]。根据埃利奥特湾设计集团(Elliott Bay Design Group)的报告指出,船舶当前容易受到水浸,甚至可能翻船[73]。2021年9月21日,长滩市议会投票决定玛丽皇后号及周边土地交给长堤港港务部[79]。将船舶和周边土地从市政府控制转移给港口,包括H码头[80]。并对于状况恶化的救生艇进行紧急拆除,因为它们给船舶的侧壳施加了压力,从而在支撑系统中造成裂缝。
2022年2月,市政府与进化酒店达成了一项新协议[81]。到11月,市政府已经花费280万美元进行了水暖修理、新的Wi-Fi连接、扶手栏杆修复和节能灯泡更换。这还包括开始对船舶的锅炉和热交换器进行工作。市政府批准了100万美元用于继续修复船舶的油毯地板和地毯、冰箱、电梯、厨房排气罩和客房锁[82]。
船舶在2022年12月15日重新开放进行有限参观[83],于2023年4月1日举行了公众开放[84]。同月晚些时候,市政府宣布船舶和H码头将继续由市政府拥有,而港口将成为合作伙伴。[85]
W6RO
[编辑]玛丽皇后号最初的专业无线电房间在停泊于长滩时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长滩居民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内特·布莱曼(Nate Brightman) K6OSC提议的业余无线电房间,该房间位于原来的无线电接收室的上一层,一些被弃置的原始无线电设备被用于展示。新的无线电房间于1979年4月22日开放营运[86]。这个业余无线电台的呼号是W6RO(Whiskey Six Romeo Oscar),依靠当地业余无线电俱乐部的志愿者维持通讯。他们在大部分公开时间内在无线电房间工作。无线电也可以供其他持牌业余无线电操作员使用[87][88][89][90]。
为了纪念布莱曼对W6RO及玛丽皇后号超过四十年贡献,2007年11月,玛丽皇后号的无线电房间被更名为内特·布莱曼无线电房间。这一消息于2007年10月28日,在布莱曼的90岁生日派对上由前女王玛丽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普雷夫拉蒂尔(Joseph Prevratil)宣布[91]。
传说
[编辑]在玛丽皇后号永久停靠长滩后,就有声称该船闹鬼的说法。2008年,《时代杂志》将玛丽皇后号列入其“十大闹鬼地点”之一[92]。据称其中一个客舱被指控为一名被害者的灵魂所缠扰[93]。玛丽皇后号酒店宣传该套房为“B-340”,这是一个曾经的三等舱,被称为“臭名昭著的闹鬼地点”[94][95]。玛丽王后号还营运一些商业旅游,其中包括恐怖景点体验,如在万圣节季节举办的“黑暗港口”,以及“鬼怪之遇”之旅和“鬼与传奇”之旅,宣传称其拥有“根据船上著名的超自然故事,创作的可怕原创故事和角色”[96][97]。
怀疑论者约翰·钱皮恩(John Champion)在《怀疑论者》杂志上批评了这些闹鬼旅游,称其为“对这个空间的爱护的愚蠢利用”,并指出很多努力都投入在将船宣传为“闹鬼景点”,而解释或保存船的真实历史的努力“不知怎么被忽视”[98]。《查询中心》的研究员乔·尼克尔(Joe Nickell)将女王玛丽号的闹鬼传说归因于错觉心理学的“空想性错视”现象,这是因为主观感受引起的错觉心理图像和醒目状态,常常发生在进行重复性家务的工人,例如酒店员工[99]。
怀疑论者克里斯·珀利(Chris Perley)表示,由于船体轻薄,“鬼猎人”传说提寄到的“脱魂”声音实际上只是普通声音被传递的结果。珀利在2015年开始在女王玛丽号担任导游,并修改了“鬼怪之遇”之旅的剧本以反驳各种传说和故事,并以船上的记录为依据,如有记载的死亡事件。有一个传说称一个小女孩在一、二等泳池中出现;然而,珀利发现两个泳池中都没有记录到死亡事件。另一个传说是,1959年被父亲杀害的两个女儿在B474室和周围的走廊里出现。然而,珀利的研究显示这个房间在1967-71年之间的改建前,原本是两个二等舱,而这起谋杀自杀案实际上发生在1964年的维吉尼亚罗阿诺克,而非在船上[100] 。
参考文献
[编辑]- 来源
- ^ Watton, p.10.
- ^ NPS Focus.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7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ly 2008).
- ^ Four-Leaf Clover Propeller to Drive Giant Liner 534. Popular Mechanics (Hearst Magazines). October 1934: 528 [10 September 2012]. ISSN 0032-4558.
- ^ 4.0 4.1 O'Connor, Sheila. Royal Lady – The Queen Mary Reigns in Long Beach. Go World Travel Magazine. 2006 [11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7 September 2008).
- ^ Chris Frame. Queen Mary – The Ship That Saved Cunard (and the UK)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Chris Frame (Maritime Historian). 2019 [19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The Bromsgrove Guild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Bromsgrove Society.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y 2008).
- ^ D. Alan Stevenson from the Gazetteer for Scotland.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8.0 8.1 8.2 8.3 Maxtone-Graham, John. The Only Way to Cross. New York: Collier Books. 1972: 288–289.
- ^ Othfors, Daniel. Queen Mary – TGOL. Thegreatoceanliners.com. May 2018 [10 June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 David Baldwin. Royal Prayer: A Surprising History. A&C Black. 2010: 20. ISBN 978-0826423030.
- ^ Watton, pp. 12–13.
- ^ 'RMS Queen Mary Transatlantic masterpiece', Janette McCutcheon, 2000, Temple Publishing Limited, ISBN 0752417169, pp. 41–44.
- ^ Chains brake liner at launching. Popular Science. December 1934: 20 [2 November 2009]. ISSN 0161-7370.
- ^ Layton, J. Kent. R.M.S. Queen Mary. Atlantic Liners.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 ^ Fritz Weaver, Fritz Weaver (narrator). Floating Palaces (TV Documentary). A&E. 1996.
- ^ Evans, Nicholas J. A Strike for Racial Justice? Transatlantic Shipping and the Jewish Diaspora, 1882–1939. Jorden, James; Kushern, Tony; Pearce, Sarah (编). Jewish Journeys: From Philo to Hip Hop. London: Vallentine Mitchell: 25–47. 2010. ISBN 978-0853039624.
- ^ Weiser, Kathy. Ghosts of the Queen Mary in Long Beach, California. Legends of America. LegendsofAmerica.com. June 2018 [5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 ^ BBC – WW2 People's War – VJ Day – All at Sea.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 ^ Balkoski, Joseph. Beyond the Beachhead. Stackpole Books. 1989: 37–38. ISBN 978-0811702218.
- ^ Wilson, Edgar Edward. Wilson, Edgar Edward (IWM Interview). Imperial War Museums. Imperial War Museum. [27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5).
- ^ Melomet, Andrew. Forever England. St. Mihiel Trip-Wire: July 2008. WorldWar1.com. July 2008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 ^ Queen Mary / Curacoa Crash. Disasters of the Century (History Television).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1).
- ^ Allied Warships – Light cruiser HMS Curacoa of the Ceres class. Uboat.net.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 ^ Grattidge and Collier, Captain of the Queens.
- ^ Her Captains • Spirited RMS Queen Mary.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 Queen Mary – Specific Crossing Information – 1942. ww2troopships.com.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 ^ 27.0 27.1 Levi, Ran. The Wave That Changed Science. The Future of Things. 3 March 2008 [11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August 2013).
- ^ No Greater Sacrifice, No Greater Love, William Ford Carter, Smithsonian Books, Washington, 2004, p. 55
- ^ How Two Ships Helped End WW2. chrisframe.com.au. [16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Queen Mary: Timeline. QueenMary.com. [15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RMS Queen Mary's War Service: Voyages to Victory. Warfare History Network. 2017-01-16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美国英语).
- ^ Lavery, Brian. Churchill Goes to War: Winston's Wartime Journey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213.
- ^ Maddocks, p. 155.
- ^ RMS Queen Mary. Ocean-liners.com.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 September 2012).
- ^ The Queen Mary Back In Port. The Times (51269). 3 January 1949: 4.
- ^ Harvey, Clive. R.M.S. Queen Elizabeth – The Ultimate Ship. Carmania Press. 2008. ISBN 978-0954366681.
- ^ 37.0 37.1 Tramp to Queen: The Autobiography of Captain John Treasure Jones. The History Press. 2008. ISBN 978-0752446257.
- ^ Out to Sea and into History. Life. Vol. 63 no. 14 (Time Inc.). 6 October 1967: 26–31 [3 July 2017].
- ^ RMS Queen Mary Transatlantic Masterpiece, Janette McCutcheon, 2000, Temple Publishing Limited, ISBN 0752417169, p. 91
- ^ The Queen Mary™ – One-Of-A-Kind Long Beach Hotel Experience. queenmary.com. [202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 ^ 41.0 41.1 A history of the Queen Mar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Press Telegram. 2017-03-13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美国英语).
- ^ Malcolm, Andrew H. Queen Mary now Hyatt House. Sarasota Herald-Tribune. New York Times News Service. 12 January 1975 [29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 ^ Queen Mary'S Timeline. Queenmary.com. [12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December 2012).
- ^ The Neverland Files: Port Disney. web.archive.org. 2012-07-08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 ^ Queen Mary Pushed for Historical Recognition. Los Angeles Times. 1992-09-25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美国英语).
- ^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Registration Form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9 October 1992 [9 September 2012].Accompanying Photos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9 September 2012].
- ^ Henry, Jason; Munguia, Hayley. Long Beach now controls the Queen Mary, but it may have to deal with a derelict submarine too. Press-Telegram. 9 July 2021 [23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Pinsky, Mark. Long Beach Dome Gets New Life in Film. Los Angeles Times. 10 March 1995 [13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 Ferrell, David. Giant Dome's Saga Takes Another Turn. Los Angeles Times. 2001-10-11 [202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美国英语).
- ^ A Report on the Queensway Bay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Long Beach Tide and Submerged Lands (PDF) (报告). State Lands Commission. April 2001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8) –通过LBReport.com.
- ^ History. Tibbies Cabaret. (原始内容存档于7 September 2009).
- ^ Delaware North on Board at Queen Mary (新闻稿). media.delawarenorth.com. 28 September 2009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8).
- ^ Saltzgaver, Harry. New Queen Mary Management. Gazette Newspapers. 21 April 2011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 ^ Long Beach Derby Gals. 2013 [1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 ^ Queen Mary 2 to meet original Queen Mary in Long Beach harbor. USA Today. Associated Press. 1 March 2006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 ^ 'Queen Mary's horn. PortCities Southampton. plimsoll.org.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December 2009.
- ^ The Funnels and Whistles. Sterling.rmplc.co.uk.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 ^ IMO regulations. kockumsonics.com.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The voice of the Queen Mary can be heard ten miles away.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0).
- ^ Martin, Hugo. Operator of Queen Mary in Long Beach files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Los Angeles Times. 20 January 2021 [21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美国英语).
- ^ Martin, Hugo. Carnival is set to take over the Spruce Goose dome, expanding its Long Beach cruise facility. Los Angeles Times. 2016-10-17 [202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美国英语).
- ^ 62.0 62.1 Puente, Kelly. Queen Mary's future in limbo as operator's bankruptcy hearings are underway. Long Beach Post. 23 January 2021 [25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 ^ Khouri, Andrew. Can $250 million and a Ferris wheel finally turn the Queen Mary into a Long Beach tourist destination?. Los Angeles Times. 21 April 2016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 Brennon, Dixson. Workers aboard Queen Mary made a startling discovery: a hidden room. Orange County Register. 7 July 2017 [29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Queen Mary operator files for Chapter 11 bankruptcy. Long Beach Post News. 19 January 2021 [25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66.0 66.1 Melissa Evans. City auditor to conduct review of Queen Mary operator's finances. Long Beach Post. 3 December 2019 [3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Knatz, Geraldine. Into the bowels of the Queen Mary | JOC.com. Journal of Commerce. May 18, 2021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 ^ Queen Mary ship corroded, fixes could near $300 million. The Telegraph (United Kingdom). 15 March 2017 [7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2).
- ^ 69.0 69.1 Kelly Puente. Engineer tasked with Queen Mary inspections says ship could soon be 'unsalvageable'; city disagrees. Long Beach Post. 16 October 2019 [3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70.0 70.1 Kelly Puente. Inspection reports raise concerns over Queen Mary safety and maintenance. Long Beach Post. 23 September 2019 [3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Kelly Puente. Queen Mary operator gives updated plan for critical ship repairs. Long Beach Post. 6 November 2019 [3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Munguia, Hayley. Queen Mary operator seeks to auction off ship's lease amid bankruptcy proceedings. Press Telegram. 2021-03-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美国英语).
- ^ 73.0 73.1 Puente, Kelly. New Queen Mary report says urgent repairs needed to keep ship viable in the next two years. Long Beach Post News. May 17, 2021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 ^ Rabin, Jeffrey L. Bankruptcy judge blasts ex-Queen Mary operators, freezes $2.4 million of their assets. Long Beach Post. 27 August 2021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Martín, Hugo. Long Beach takes over Queen Mary, vowing to preserve the landmark ship. Los Angeles Times. 2021-06-04 [202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美国英语).
- ^ Puente, Kelly. City to consider hotel management agreement for Queen Mary; reopening possible this fall. Long Beach Post. June 15, 2022 [5 Nov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Martín, Hugo. Long Beach considers options for Queen Mary, including sinking the ship. Los Angeles Times. 2021-07-21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美国英语).
- ^ Johnson, Kelli. Historic Queen Mary in danger of capsizing, new report reveals. Fox 11. 2021-05-19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美国英语).
- ^ Long Beach votes to negotiate transfer of Queen Mary to Harbor Department. 15 September 2021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Saltzgaver, Harry. Port of Long Beach estimates $345 million loss if it takes control of Queen Mary. Press Telegram. 2022-04-30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美国英语).
- ^ Singgih, Pierce. Long Beach to begin repairs on Queen Mary, will try to reopen the ship later this year. Press Telegram. 2022-01-27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美国英语).
- ^ Valdez, Jonah. Queen Mary to get $1 million more in repairs ahead of reopening in Long Beach. Los Angeles Times. 2 November 2022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美国英语).
- ^ Painter, Alysia Gray. The Queen Mary Will Reopen to Visitors With Free 'Thank You' Tours. NBC Los Angeles. 12 December 2022 [202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美国英语).
- ^ Reed, Zeke. The Queen Mary returns to her throne post pandemic | Greater LA. KCRW. 18 April 2023 [24 April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英语).
- ^ Richardson, Brandon. Proposal to transfer Queen Mary to the port is dead, officials say. Long Beach Post News. 2023-04-26 [202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美国英语).
- ^ W6RO aboard the Queen Mary. queenmary.com. The Queen Mary. [1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W6RO – Associated Radio Amateurs of Long Beach. Aralb.org. 5 March 2012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8).
- ^ Human Touch Draws Ham Radio Buffs. Gazette Newspapers.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October 2005).
- ^ The wireless installation. sterling.rmplc.co.uk. [10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 ^ O'Sullivan, Mike. Radio Hams Keep 'Queen Mary' Wireless on the Air. voanews.com. Voice of America. 29 April 2014 [19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Dulaney, Josh. Nate Brightman, Queen Mary radio operator, dies at 99. presstelegram.com. Long Beach Press-Telegram. 31 October 2016 [19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Top 10 Haunted Places. Time. 30 October 2008 [5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2).
- ^ Westbook, Devlin. The Queen Mary... Haunted?. The San Diego Reader. 30 October 2012 [1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 B-340. QueenMary.com. The Queen Mary. [5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 ^ Dobson, Jim. The Queen Mary Opens Up Its Haunted Hotel Suite For An Overnight Ghostly Experience. Forbes. [5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 Tuttle, Brian. Queen Mary unveils newly imagined Ghosts and Legends Haunted Experience. attractionsmagazine.com. Attractions Magazine. 10 October 2017 [8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3).
- ^ Queen Mary, Haunted Encounters Tour, June 2017
- ^ Champion, John. The Queen Mary Is Not Haunted (But I Understand Why You Think She Is). Skeptical Inquirer. Center for Inquiry. July 2013 [13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une 2018).
- ^ Nickell, Joe. Haunted Inns Tales of Spectral Guests. Skeptical Inquirer. Vol. 24 no. 5 (Center for Inquiry). [12 June 2019].
- ^ Perley, Chris.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but It's Not What You've Heard). Skepticalinquirer.org. Center for Inquiry. 31 October 2022 [28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书籍
- The Cunard White Star Quadruple-screw North Atlantic Liner, Queen Mary. Bonanza Books, 289 p., 1979. ISBN 0517279290. Largely a reprint of a special edition of The Shipbuilder and Marine Engine-builder from 1936.
- Britton, Andrew. RMS Queen Mary. Classic Liners series. Stroud, Gloucestershire: The History Press. 2012. ISBN 978-0752479521.
- Ellery, David, RMS Queen Mary 101 Questions & Answers, Conway, 2006, ISBN 1844860337
- Ellery, David, RMS Queen Mary : The World's Favourite Liner, Waterfront, 1994, ISBN 0946184844
- Duncan, William J., RMS Queen Mary: Queen of the Queens, Anderson, South Carolina: Droke House, distr. Grosset & Dunlap, 1969, ISBN 978-0837567464.
- Cunard Line, Ltd., John Brown and Company archives.
- Clydebank Central Library Clydebank, Scotland.
- Maddocks, Melvin, The Great Liners, 1978, Time-Life Books, Alexandria, Va., ISBN 0809426641
- McCutcheon, Janette, RMS Queen Mary : transatlantic masterpiece, Tempus, 2000, ISBN 0752417169
- Roberts, Andrew, Masters and Commanders: How four titans won the war in the West, 1941–1945, Harper Collins e-Books, London
- Grattidge, Harry, Captain of the Queens, Dutton, New York
- Tramp to Queen autobiography by Capt. John Treasure Jones, The History Press (2008) ISBN 978-0752446257
- The Queens of the North Atlantic by Robert Lacey, Sidgwick & Jackson (1973)
- RMS Queen Mary. 50 Years of Splendour by David E Hutchings, Kingfisher Productions (1986)
- Three Stacks and You’re Out by Velma Krauch, VanLee Enterprise (1971), an account of the Last Great Voyage by a passenger
- Watton, Ross. The Cunard Liner Queen Mary. Anatomy of the Ship.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ISBN 978-0870215995.
外部链接
[编辑]- Website of current commercial operato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4 July 2020. (Event listings as well as Facts & History section)
- "Thirty Million Dollar Super Liner Is Built", January 1932, Popular Mechan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tailed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RMS Queen Mary
- The Great Ocean Liners: RMS Queen Mary
- Restored colour archive film of RMS Queen Mary on the Clyde (193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chive films from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 Queen Mary Cunard Service History at Chris' Cunard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aunch of the Queen Mary (193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chive films from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