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纂
辛纂(?—534年),字伯将,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官员,辛雄的堂兄。
生平
[编辑]辛纂学问涉猎文史,温良雅正,以兖州安东府主簿为起家官。辛纂和同乡秘书丞李伯尚过去有交情,李伯尚与咸阳王元禧一起谋逆,逃窜投奔辛纂,事情发觉后辛纂被定罪免官。十多年后,辛纂才出任奉朝请,略微升任太尉骑兵参军,经常受到府主清河王元怿赞赏。等到准备考核时,元怿说:“辛骑兵有学问有才能,应当评定为上等。”[1]辛纂转任越骑校尉。尚书令李崇北伐柔然,引荐辛纂出任录事参军。临淮王元彧北伐,又因为辛纂随李崇受到称赞,上表请求任命辛纂为自己的长史。辛纂很快出任谏议大夫,受到元彧的高度赞赏,元彧屡次在朝堂举荐他[2]。
孝昌二年(526年)[3],梁武帝萧衍派遣将领曹义宗进攻新野,魏孝明帝元诩诏令辛纂出任持节、兼任尚书左丞、南道行台,和都督魏承祖率领军队赶赴新野接应,到达后就击败了梁军。曹义宗等人认为辛纂军队强劲快速,不敢再进攻[4]。当时北魏国内危机重重,京城再也派不出后援部队,只有辛纂的两千多士兵在防卫边境。魏孝明帝又诏令辛纂担任荆州军司,出任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辛纂善于安抚将士,部下大多愿意为他效力,南梁很是忌惮辛纂。遇到魏孝明帝去世的消息传来,大家认为正在和敌军对战,想要封锁丧事消息。辛纂说:“安危在于人的努力,关这什么事。”辛纂于是为魏孝明帝发丧号哭,三军披麻戴孝。辛纂回到州城,告诫大家订立盟约。很快辛纂被曹义宗包围,他和将士们固守城池相持数年,经历数十次战斗[5]。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辛纂出任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兼任尚书,仍为行台。之后大都督费穆击败曹义宗并将他俘虏,费穆进入新野城,举起酒杯向辛纂敬酒说:“如果不是辛行台在这里,我也没办法建立这项战功。”[6]费穆回朝后,向魏孝庄帝称赞辛纂坚持气节固守危城,应当受到封爵和赏赐,以劝勉后来的人。魏孝庄帝于是下诏慰劳勉励辛纂[7]。
辛纂很快出任持节、平东将军、东中郎将,获赐绢五十匹,金装刀一口。永安二年(529年),元颢乘胜进攻到虎牢城下,尔朱世隆狼狈逃走,虎牢城内空虚,辛纂于是被元颢俘虏[8][9]。魏孝庄帝回到京城,辛纂向魏孝庄帝请求定自己不能守城的罪。魏孝庄帝说:“当时朕也向北撤退,东中府失守哪里是你的过错呢?”[10]辛纂回去镇守虎牢,很快转任中军将军、荥阳郡太守。荥阳郡百姓姜洛生、康乞得等人原来是太守郑仲明部下,豪猾偷窃,在荥阳郡境内为患。辛纂伺机将他们擒获,在郡城的街市上斩首示众,百姓欢欣喜悦。辛纂又加镇东将军。太昌年间,辛纂出任左光禄大夫。当时辛纂侨居洛阳,于是出任河南邑中正[11][12]。
永熙三年(534年),辛纂出任使持节、河内郡太守。高欢当时率兵进入洛阳,部队在河内城下集合,辛纂出城向高欢拜谒说:“辛纂受到诏令在此,本有防御之任。大王忠于王室,扶救危难,辛纂怎敢不匍匐效命。”高欢说:“我志在除去奸佞小人,以巩固国运,河内这番话,实在是一个做大臣的气节。”高欢因此命令前任侍中司马子如说:“我旅途疲惫,你可以代替我握辛纂的手。”高欢就此进入洛阳[13][14]。
永熙三年九月,辛纂代理西荆州刺史、兼任尚书、南道行台,很快正式出任刺史。当时蛮族首领樊五能攻破析阳郡,响应宇文泰。辛纂议论想要出兵讨伐樊五能,辛纂行台郎中李广劝谏说:“析阳的四面没有百姓,只有一城之地而已。山路又深又险,里里外外都是蛮族。如今如果派遣少量军队,力量不足以制服贼人;多派军队,就要削减西荆州的防卫,导致根本虚弱。万一不如意,就毁了您一世英名。人情一旦动摇,州城难以保住。”辛纂说:“怎能放纵蛮贼不征讨,让他们为患一天比一天大!”李广说:“今天这件事,唯有万无一失。况且忧虑在心腹大患,哪有空去理会疥癣小病。听说台军已经击败元洪威,估计不久就会到西荆州。您只要指挥城中军民,使他们各自修筑完善壁垒,妥善安抚百姓,以等待救兵。虽然失去了析阳,也只是丢弃鸡肋而已。”辛纂说:“您的话自有一定道理,但我的意见与你不同。”辛纂于是派遣军队进攻析阳郡,没能取胜,将领们逃亡不回[15]。穰城城中百姓秘密招来西魏的军队,宇文泰派遣都督独孤信率领军队潜行袭击穰城,辛纂率兵出战。独孤信曾在荆州任职,百姓都怀念独孤信的恩惠,独孤信在阵前劝说士兵,东魏军队崩溃。独孤信因此派兵进攻,辛纂大败回城,城门还没关住。独孤信派都督杨忠、康洛儿、元长生作为前锋进攻,到城门时,杨忠呵斥守门人说:“大军已到,城中有内应,你们想要活命的,为什么还不逃走?”守门人四散逃走,杨忠、康洛儿、元长生率领军队入城,到达官衙。辛纂左右只有五六个人,与西魏军短兵相接,辛纂被俘虏后处死[16][17][18][19][20]。东魏朝廷赠予辛纂都督定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定州刺史[21][14]。
家庭
[编辑]兄弟
[编辑]- 辛蕃,北魏后将军、太中大夫
儿子
[编辑]- 辛子炎,东魏博陵郡太守
参考资料
[编辑]- ^ 《北史·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雄从父兄纂,字伯将,学涉文史,温良雅正。初为兖州安东府主簿,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伯尚与咸阳王禧同逆,逃窜投纂,事觉,坐免官。后为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至定考,怿曰:“辛骑兵有学有才,宜为上第。”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雄从父兄纂,字伯将。学涉文史,温良雅正。初为兖州安东府主簿。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伯尚与咸阳王禧同逆,逃窜投纂。事觉,坐免官。积十余年,除奉朝请。稍转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及欲定考,怿曰:“辛骑兵有学有才,宜为上第。”转越骑校尉。尚书令李崇北伐蠕蠕,引为录事参军。临淮王彧北征,以纂随崇有称,启为长史。及广阳王渊北伐,又引为长史。寻拜谏议大夫。雅为彧所称叹,屡在朝廷荐举之。
- ^ 《资治通鉴考异》:考异曰:梁书,此年冬,新野降;魏书,肃宗崩后,新野犹在;恐梁书误。盖梁自前年攻新野,此年魏使魏承祖救之也。又周于谨传云:“孝昌二年与辛纂讨义宗。”今以为据。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曹义宗据穰城以逼新野,魏遣都督魏承祖及尚书左丞、南道行台辛纂救之。义宗战不利,不敢进。纂,雄之从父兄也。
- ^ 《周书·卷十五·列传第七》:乃令谨与行台尚书辛纂率兵讨之。相持累年,经数十战。
- ^ 《北史·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及梁将曹义宗攻新野,诏纂为荆州军司。纂善抚将士,人多用命,贼甚惮之。会孝明崩讳至,咸以对敌,欲秘凶问。纂曰:“安危在人,岂关是也?”遂发丧号哭,三军缟素,还入州城,申以盟约。寻为义宗所围,相率固守。孝庄即位,除兼尚书,仍行台。后大都督费穆击义宗禽之,入城,因举酒属纂曰:“微辛行台之在斯,吾亦无由建此功也。”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萧衍遣将曹义宗攻新野,诏纂持节、兼尚书左丞、南道行台,率众赴接,至便破之。义宗等以其劲速,不敢复进。于时海内多虞,京师更无继援,惟以二千余兵捍御疆埸。又诏为荆州军司,除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纂善抚将士,人多用命,贼甚惮之。会肃宗崩讳至,咸以对敌,欲秘凶问。纂曰:“安危在人,岂关是也。”遂发丧号哭,三军缟素。还入州城,申以盟约。寻为义宗所围,相率固守。庄帝即位,除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兼尚书,仍行台。后大都督费穆击义宗,擒之。入城,因举酒属纂曰:“微辛行台之在斯,吾亦无由建此功也。”入朝,言于庄帝,称纂固节危城,宜蒙爵赏,以劝将来。帝乃下诏慰勉之。
- ^ 《北史校勘记·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二》:永安二年元颢乘胜至城下为颢擒 按此城承上文似指荆州的治所穰城。但元颢入洛,不由荆州。魏书卷七七辛纂传,上文有“寻除平东将军、中郎将”等语,然后云:“永安二年,元颢乘胜卒至城下,尔朱世隆狼狈退还,城内空虚,遂为颢擒。”下文又有“还镇虎牢”语。据本书卷四八尔朱世隆传:“元颢逼大梁,诏为前将军、都督,镇虎牢。颢既克荥阳,世隆惧而宵遁。”则此城乃指虎牢城。虎牢是北魏东中郎将的治所。辛纂乃是迁东中郎将后,在虎牢为元颢所擒。魏书“中郎将”上脱“东”字。北史则在“永安”前当脱“寻除平东将军、东中郎将”等语。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俄而天穆等引兵围城,庆之帅骑三千背城力战,大破之,天穆、吐没儿皆走。庆之进击虎牢,尔朱世隆弃城走,获魏东中郎将辛纂。
- ^ 《魏书校勘记·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三》:东军不守 册府卷四一七.四九七五页“军”作“中”。按上文称永安二年元颢攻城,尔朱世隆狼狈退还云云,据卷七五世隆传称:“元颢逼大梁,诏假仪同三司、前军都督,镇虎牢。”下文又说纂“还镇虎牢”,知辛纂所守之城即虎牢。卷一0六地形志中北豫州条,云太和十九年于虎牢置“东中府”。这里“军”当是“中”之讹。又上记辛纂官“平东将军、中郎将”,“中郎将”上亦当有“东”字。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寻除持节、平东将军、中郎将,赐绢五十匹,金装刀一口。永安二年,元颢乘胜,卒至城下,尔朱世隆狼狈退还,城内空虚,遂为颢擒。及庄帝还宫,纂谢不守之罪。帝曰:“于时朕亦北巡。东军不守,岂卿之过。”还镇虎牢,俄转中军将军、荥阳太守。民有姜洛生、康乞得者,旧是太守郑仲明左右,豪猾偷窃,境内为患。纂伺捕擒获,枭于郡市,百姓忻然。加镇东将军。太昌中,除左光禄大夫。纂侨寓洛阳,乃为河南邑中正。
- ^ 《北史·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永安二年,元颢乘胜至城下,为颢禽。及孝庄还宫,纂谢不守之罪。帝曰:“于时朕亦北巡,东军不守,岂卿之过。”转荥阳太守。百姓姜洛生、康乞得者,旧是前太守郑仲明左右,豪猾偷窃,境内患之。纂伺捕禽获,枭于郡市,百姓欣然。纂侨属洛阳,太昌中,乃为河南邑中正。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永熙三年,除使持节、河内太守。齐献武王赴洛,兵集城下,纂出城谒王曰:“纂受诏于此,本有御防。大王忠贞王室,扶奖颠危,纂敢不匍匐。”王曰:“吾志去奸佞,以康国道,河内此言,深得王臣之节。”因命前侍中司马子如曰:“吾行途疲弊,宜代吾执河内手也。”便入洛。
- ^ 14.0 14.1 《北史·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永熙三年,除河内太守。齐神武赴洛,兵集城下,纂出城谒,神武慰勉之。因命前侍中司马子如曰:“吾行途疲弊,宜代吾执河内手也。”寻为兼尚书、南道行台、西荆州刺史。时蛮酋樊大能应西魏,纂攻之不克而败,为西魏将独孤信所害。赠司徒公。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蛮酋樊五能攻破淅阳郡以应魏,东魏西荆州刺史辛纂欲讨之,行台郎中李广谏曰:“淅阳四面无民,唯一城之地,山路深险,表里群蛮。今少遣兵,则不能制贼,多遣,则根本虚弱。脱不如意,大挫威名,人情一去,州城难保。”纂曰:“岂可纵贼不讨。”广曰:“今所忧在心腹,何暇治疥癣。闻台军不久应至,公但约勒属城,使完垒抚民以待之。虽失淅阳,不足惜也。”纂不从,遣兵攻之,兵败,诸将因亡不返。
- ^ 《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因而纵兵击之,纂大败,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
- ^ 《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既至,东魏刺史辛纂出战,信纵兵击纂,大败之。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
-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据穰城,忠从独孤信讨之,纂战败退走。信令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为前驱。驰至其城,叱门者曰:“今大军已至,城中有应,尔等求活,何不避走。”门者尽散。忠与洛儿、长生乘城而入,弯弓大呼,纂兵卫百余人莫之敢御,斩纂以徇,城中慑服。
-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据穰城,皇考从信讨之,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乘城而入。弯弓大呼,斩纂以徇,城中慑服。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城民密召独孤信。信至武陶,东魏遣恒农太守田八能帅群蛮拒信于淅阳,又遣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士卒不满千人,首尾受敌,若还击齐民,则土民谓我退走,必争来邀我,不如进击八能,破之,齐民自溃矣。”遂击破八能,乘胜袭穰城,辛纂勒兵出战,大败,还趣城。门未及阖,信令都督武川杨忠为前驱,忠叱门者曰:“大军已至,城中有应,尔等求生,何不避走。”门者皆散。忠帅众入城,斩纂以徇,城中慑服。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九月,行西荆州事、兼尚书、南道行台,寻正刺史。时蛮酋樊五能破析阳郡,应宇文黑獭。纂议欲出军讨之,纂行台郎中李广谏曰:“析阳四面无民,唯一城之地耳。山路深险,表里群蛮。今若少遣军,则力不能制贼;多遣,则减彻防卫,根本虚弱。脱不如意,便大挫威名。人情一去,州城难保。”纂曰:“岂得纵贼不讨,令其为患日深!”广曰:“今日之事,唯须万全。且虑在心腹,何暇疥癣。闻台军已破洪威,计不久应至。公但约勒属城,使各修完垒壁,善抚百姓,以待救兵。虽失析阳,如弃鸡肋。”纂曰:“卿言自是一途,我意以为不尔。”遂遣兵攻之,不克而败,诸将因亡不返。城人又密招西贼,黑獭遣都督独孤如愿率军潜至,突入州城,遂至厅阁。纂左右惟五六人,短兵接战,为贼所擒,遂害之。赠都督定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