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卡西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流し |
假名 | ながし |
平文式罗马字 | Nagashi |
那卡西(台湾话:na-gá-sih)是一种源自日本的卖唱模式,乃日文“流し”的音译,卖唱者如同水一般流动,在各个旅馆、餐厅、夜总会之间或替客人伴奏、或接受客人点歌演唱,故而称之。
概要
[编辑]那卡西的表演型态多半是表演者带着歌谱、吉他(亦有手风琴、原木震荡器或其他乐器等),游走在各餐厅、夜总会等声色场所替客人伴奏,亦或是接受客人点唱表演。和卡拉OK最大的不同,那卡西艺人可视客人的歌声变换旋律,就算客人是音痴亦能对应。不过那卡西艺人最大的苦恼便是应付烂醉如泥、死缠烂打的客人,对这种客人收钱简直难上加难。
在日本的发展
[编辑]1960年代日本的经济起飞,卡拉OK机器尚未发明,新宿黄金街、歌舞伎町、新宿三丁目等一带开设许多小吃店、酒吧、居酒屋等,许多酒客在酒酣耳热之际难免会引吭高歌、炒热气氛,那卡西艺人便应运而生。这些那卡西乐团带着一、两千曲的歌谱、木吉他等器材,在各店之间帮客人伴奏或接受点唱。以1998年新宿黄金街为例,当时的行情大约伴奏一曲500日圆、三曲1千日圆。甚至有些颇有名气的那卡西团组接受按小时计酬,至于费用则双方商量议定。
演唱或伴奏的曲风多变,军歌、民谣、歌谣曲、流行音乐等皆有,但毕竟客人年龄层偏高,所演唱的歌曲也以怀旧复古为主流。有许多演歌歌手都是从那卡西出身,诸如北岛三郎、五木宏、渥美二郎、远藤实、诹访亲治等;其中远藤实后来成为了作曲家[1]。
在台湾的发展
[编辑]那卡西在台湾的起源与温泉息息相关,台北北投以温泉出名,故被视为发源地。日治时期日本人在当地经营的温泉旅馆收费较高,艺妓的表演以三味线、能乐为主;至于台湾人经营的收费则较低廉,表演节目也以南管乐曲、本土歌谣为主。最早的那卡西表演型态以自弹自唱居多,一人演奏乐器、一人吟唱,后来才有接受客人点唱的服务,巅峰时期常见两个乐手搭配一个女歌手的组合。至于乐器方面,最早先是三味线,逐渐转变成手风琴、吉他、萨克斯风等具西洋风味的乐器,后来演进成电吉他、电子琴等电子乐器。
在1980年代的极盛时期,北投每家温泉旅馆都拥有3至7个那卡西乐团,整个温泉区则多达上百团。除了当时流行的创作歌谣外,也有从日语歌曲重新填词的音乐作品。那卡西艺人必须熟记上千首歌谣以应付客人点歌,包括国语、台语、粤语、英语、日语等;客人点歌后则迅速找到该乐谱开始演唱。此外尚有待命支援的那卡西乐团,电话一叫服务马上就到,以应付温泉旅馆的急需。促成这些那卡西乐团在各温泉旅馆间移动的最大功臣,当属限时专送的机车队[2]。由于北投一带的道路狭窄弯曲,汽车无法深入,故盛行机车接送服务。
1990年代之后随着实施废娼制度、扫荡八大行业政策、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北投温泉业开始没落;再加上卡拉OK、KTV兴起,那卡西这个行业逐渐式微,机车接送服务也跟着每况愈下[3]。
著名的那卡西歌手有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