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蕙 攝於2013年
女歌手 本名 江淑惠 英文名 Jody Chiang 昵称 台語天后 台灣天后 國寶級天后 别名 二姊 愛哭蕙 江左臉 国籍 中華民國 出生 (1961-09-01 ) 1961年9月1日( 60歲) 臺灣 嘉義縣 溪口鄉 职业 歌手 、作詞人 、作曲人 、音樂製作人 语言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話 、日語 教育程度 小學 宗教信仰 佛教 亲属 江淑娜 (妹)音乐类型 台語流行音樂 出道地点 臺灣 出道日期 1971年 活跃年代 1971年-2015年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最佳女演唱人獎 – 第1屆金曲獎 1990年 《落山風》(入圍)、《傷心的所在》(現場演唱曲)
最佳演唱專輯獎 – 第5屆金曲獎 1993年 《酒後的心聲》
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 – 第11屆金曲獎 2000年 《半醉半清醒》
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 – 第12屆金曲獎 2001年 《台灣紅歌》
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 – 第13屆金曲獎 2002年 《江蕙同名專輯》
最佳台語女演唱人獎 – 第14屆金曲獎 2003年 《紅線》
最佳台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 – 第16屆金曲獎 2005年 《愛著啊》
最佳台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 – 第17屆金曲獎 2006年 《愛作夢的魚》
「我的最愛‧一首歌」網路票選第10屆至第19屆界別第1名 – 第20屆金曲獎 2009年 《家後》
最佳台語專輯獎 – 第20屆金曲獎 2009年 《甲你攬牢牢》
最佳台語專輯獎 – 第22屆金曲獎 2011年 《當時欲嫁 》
特別貢獻獎 – 第26屆金曲獎 2015年
2006年年度十大單曲 –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2006年 《阿公的眠床腳》
2010年年度十大專輯 –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2010年 《當時欲嫁》
2013年年度十大專輯 –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2013年 《遠走高飛》
年度最佳台語歌手 – 第5屆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 2010年
年度最佳台語歌手 – 第10屆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 2015年
年度最佳台語歌手 – 第11屆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 2016年
江淑惠 (1961年9月1日- ),藝名 江蕙 ,綽號 二姐 ,是出身臺灣嘉義溪口 的臺語流行音樂 歌手,大家尊稱為台語天后,為台灣歌壇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歌手之一,雖然已經退休,但在台灣人心中,仍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她的演藝事業開始1980年代 ,後於2015年 宣布退休;直至退休時,她發行了約60張音樂專輯 。她的演出及歌曲作品在使用閩南語 的族群等社群中廣受歡迎,是當代閩南語流行音樂的主要代表之一,也因其對於台語歌作品的要求甚高,因此每次只要有新作品,皆能帶動台灣音樂界的熱潮,也備受大家期待,台語音樂也因為二姐的堅持、以及前衛的大膽突破傳統曲風,而日漸被年輕人所接受與喜愛,至今,「聽台語歌」已經不再是以往俗氣的象徵,是一種溫暖的存在。
她曾於連續4屆金曲獎 獲頒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及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獎項;包含第1屆金曲獎 最佳女演唱人獎獎項,她於歷屆金曲獎中至今共獲頒該類獎項5次。她也於2015年第26屆金曲獎 獲頒特別貢獻獎 ;至今共計獲頒13個金曲獎獎項(含由巫宇軒以《電車內面》代表獲頒之第20屆金曲獎 最佳作詞人獎 )。大多數人將她在臺語流行音樂領域的地位,與鄧麗君 在華語流行音樂 領域的地位比擬。[1]
她是江淑娜 之姐。[2]
早期生活 [ 编辑 ]
幼時家裡窮苦,父親是布袋戲戲偶師傅[3] ,家中4個小孩中排第二,所以被暱稱為二姐 ,其妹被暱稱三姐 。
9歲時因父親替友人作保,債主找上門,一家因而連夜從高雄 搬往臺北 ,夜宿臺北車站 是江蕙對臺北的第一印象。後經父親友人伸出援手,才得以有地方住,父親友人見江蕙喜歡唱歌,便介紹其至北投 的那卡西 飯店、酒家走唱,約1~2年後偕其妹江淑娜 一同走唱,二人因此磨練出深厚的表演功力及精湛的歌唱技巧,而也因此江蕙直到15歲才小學 畢業。
而後經友人介紹到夜總會 駐唱,同時期的洪榮宏 與鄭進一 也在同一個夜總會駐唱,當時江蕙只會彈吉他 ,但該夜總會當時只有貝斯 ,洪榮宏表示其對江蕙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把貝斯當成吉他在彈。某次因鄭進一告假,臨時找江蕙上台演唱,一鳴驚人,因而被唱片公司 相中。
出道
1981年4月以本名「江淑惠」推出第一張日文專輯《東京假期》。
1982年10月以藝名「江蕙」推出第一張臺語專輯《你不該輕視我》,卻乏人問津[4]
1983年5月將藝名改為「江惠」推出第二張臺語專輯《你著忍耐》,其中同名歌曲《你著忍耐》因唱出底層勞工與時下女性的無奈心情因而開始受人注意,但由於當時臺灣仍處於戒嚴 時期,臺語歌曲唯一的流通管道只有夜市 ,因此歌雖紅人卻不紅。直到1984年1月推出第4張臺語專輯《惜別的海岸》,江蕙首次嚐到走紅的滋味,同年9月再將藝名改回「江蕙」推出第6張臺語專輯《還鄉》,此後藝名未再變更。
逐漸出名 [ 编辑 ]
江蕙出道初期多以悲情歌曲為主,配上其哀怨嗓音,獲得當時中低階層勞工與離鄉背井年輕人的熱烈迴響。直至90年代後期逐漸改變歌路,改以輕柔歌聲為主,少嘶吼、不雕琢技巧,此時作品面向也開始較為多元,包含親情、愛情、友情與勵志等,此一改變也將江蕙推向巔峰,使其在2000年第11屆金曲獎 至2003年第14屆金曲獎 創下金曲歌后四連霸的輝煌紀錄。
1999年推出的《半醉半清醒》專輯中收錄的《落雨聲 》一曲與2001年推出的《江蕙同名專輯》專輯中收錄的《家後 》一曲,在KTV 點播的紀錄分別超過500萬次與700萬次,至今無人能出其右。而《家後》一曲因其歌詞娓娓道出為人妻對其丈夫之衷情,字字句句深入人心,深受女性歌迷喜愛,其後更在2009年第20屆金曲獎 獲得「我的最愛一首歌(第10~19屆) 第一名」,江蕙當時在台上獻唱時邀請歌迷合唱,因深受歌迷感動而數度落淚。
2002年11月,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 來台演出,更是邀請江蕙合唱台灣名曲《雨夜花》[5] 。
2008年因爆發次貸危機 ,江蕙在該年發表的《甲你攬牢牢》專輯中,由其本人首次嘗試詞、曲全創作的同名歌曲《甲你攬牢牢》,為多面向的大情大愛與勵志歌曲,獲得廣大迴響,陪伴許多受災戶與受災股民走出傷痛。
2010年9月,江蕙「戲夢」演唱會 共連開8場,刷新台灣演唱會場次與票房等眾多紀錄。包括創下在雙蛋(台北小巨蛋 、高雄巨蛋 )開最多場演唱會的歌手(共七場);並打平張惠妹 於2007年在台北小巨蛋連開五場的紀錄,也是首位二度站上北高雙巨蛋開唱的台語女歌手。此次演唱會第5場(臺北最終場),特別來賓 邀請到臺灣臺語歌壇另一天后黃乙玲 ,二人首度同台,粉碎臺灣演藝圈 盛傳多年二人不和的傳言。
2011年3月,江蕙克服對搭飛機的恐懼,首度在國外開演唱會 ,名為「海外初登場」。包括新加坡室內體育館 1場、上海大舞台 2場,許多死忠台灣歌迷也追隨其到國外看演唱會。同年11月,江蕙受邀參加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聽見未來,夢想一百」演唱會。
回溯其出道時間,精確時間是1983年(民國72年)4月18日,而於2008年4月18日舉辦了她生平第一次的演唱會 ,名為「初登場」,成為首位站上北高雙巨蛋開唱的台語女歌手。此次演唱會江蕙首次嘗試跳舞 、邊走位邊唱歌 等,克服許多自己以往沒把握的事情。江蕙曾後悔嘆道:「為何自己讓歌迷們等了這麼久才決定『初登場』?」
2013年的《遠走高飛》專輯,首次將鄉村音樂 融入臺語歌曲,此舉對臺語樂壇更是一大貢獻。睽違三年,1月15日舉行演唱會 記者會 再次宣布將在5、6月登上北高雙巨蛋首賣七場命名為「鏡花水月」演唱會,隨之在票房秒殺下,決定5月22日及5月26日於台北小巨蛋加開2場,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共計9場門票都秒殺賣光,並再次造成網路售票系統大當機之盛況。時任高雄市長陳菊 致信江蕙,表示希望能再加場。後於5月1日召開記者會由經紀人 陳子鴻 宣布確定6月3日於高雄巨蛋再加開1場,達到「十全十美」17天10場巡迴演唱的紀錄。該年江蕙邊準備演唱會邊籌備新專輯《遠走高飛》,新專輯也在演唱會現場首賣,創下臺灣樂壇首例。此次演唱會邀請到國際知名的太陽劇團 參與演出,江蕙克服眩暈與劇團表演者 共同坐上高空鞦韆 ,飄飛在半空中演唱,同時也邀請到臺灣國內知名的長榮交響樂團 擔任弦樂 伴奏 。而此次演唱會又再次刷新台灣演唱會場次與票房紀錄,更是首位三度站上北高雙巨蛋開唱的台語女歌手。此外,江蕙也特別關心國際體育賽事,特別邀請該年3月在世界棒球經典賽 中表現亮眼的中華成棒代表隊 到場觀看演唱會。同年11月,「戲夢」演唱會也製成DVD 發行。 [6]
2015年1月2日,江蕙舉行演唱會 兼記者會 ,宣布將舉辦16場名為「祝福」的告別演唱會,同時也宣布此演唱會後,引退樂壇,此演唱會為最後一次巡迴演出,震驚台灣樂迷及娛樂圈。
記者會前唯一知情的非江家人為江蕙經紀人 陳子鴻 ,包含記者會主持人 黃子佼 等所有工作人員均為記者會開始前才知情,但也是因為她長期受暈眩症 困擾[7] 。封麥演唱會在1月5日至1月7日分三天開賣造成歌迷瘋狂搶票,但因售票系統頻當機,售票網站一直無法進入,再加上主辦單位寬宏藝術 危機處理不當,遊戲規則並未說明清楚,引發民怨,以及黃牛四竄喊高價,歌迷徹夜排隊卻一票難求,頻上社會版頭條,使得演唱會尚未開始,就引發所謂俗稱「二姐事變」,但是這個現象也證明了江蕙在台灣人心目中的份量。江蕙在其Facebook 發表文章,表示希望主辦單位寬宏藝術 盡快改善,她相當心疼歌迷徹夜排隊,早上更是自掏腰包購買千份早餐到購票現場給歌迷。江蕙與其工作團隊幾經討論過後,決定再加開9場,共25場。若無意外如期開唱,極可能再次刷新台灣演唱會場次與票房紀錄,更是首位四度站上北高雙巨蛋開唱的台語女歌手。[8] [9]
2015年9月13日,「祝福」告別演唱會在她歌涯的起點高雄 舉辦最終場[10] ,收幕時江蕙將表演用的麥克風 封入水晶 珠寶 盒中,象徵引退,淚眼向全場歌迷致意,正式告別歌壇[11] 。
引退之後 [ 编辑 ]
江蕙的作品雖主要為臺語歌曲,但經常融入現代流行音樂 元素,包含國語流行音樂 、R&B 、中國風甚至搖滾樂 等,也因此其歌迷得以橫跨老中青三代。江蕙每每推出新專輯 ,往往能跟上社會的脈動,使社會 人士回歸最基本的家庭 價值。每每開演唱會 ,票券開賣時總是造成秒殺情況,幾乎都在10分鐘內售罄,也因而有了「光速蕙」的稱號。有人說:「每個臺灣人心中都有一首江蕙的歌。」
紐西蘭 父親費爾到臺灣尋子,在計程車上聽到《半醉半清醒》,立刻感動落淚,計程車司機也將該張專輯贈予費爾。江蕙在得知這件事後,2010年「戲夢」演唱會,特別自掏腰包邀請費爾到場觀看,費爾回國前特別將其歷年所有專輯買回欣賞。
江蕙在臺灣演藝圈 中擁有極好人緣,與許多大牌藝人 皆有好交情,其照顧人的個性讓眾多後輩藝人都對她相當尊敬,每每發行新專輯或開演唱會都有許多大牌藝人送花祝賀,尤其與歌手 張惠妹 以及演員 方文琳 更是相知相惜、情同姐妹。此外,江蕙對提攜後進更是不遺餘力,時常邀請新人合作,包括合唱、寫歌或擔任演唱會嘉賓等,有許多新進藝人正是因與其合作才得以大紅大紫,諸如施文彬 、伍思凱 、周杰倫 、方文山 、方炯鑌 、阿杜 等。其中,有亞洲 天王 之稱的周杰倫曾說,《落雨聲》是他第一首賣出的歌,而這首歌也深受江蕙喜歡。
若國、台語分開計算,包含歌手 、製作人 、專輯 與歌曲 等所有獎項,江蕙共獲13座金曲獎,為目前台語歌手金曲獎獲獎數量紀錄保持人;若國、台語合併計算,目前紀錄保持人為20座的周杰倫 。若扣除他人以自己專輯獲獎的案例,只計算自身獲獎數量,江蕙為12座,而周杰倫則為15座。江蕙有3張專輯 賣破百萬張,其中1992年《酒後的心聲》更是賣破300萬張,臺灣銷量116萬張,為臺灣官方 紀錄唯一賣破百萬張的臺語專輯。
江蕙對歌迷 的看重可見一斑,除了不定期的歌迷聚會 、自己的官方 活動 「厚話盃」之外,在演唱會 、演唱會DVD 或者其他的任何演出 ,她在演出的最後,總是會向歌迷獻上一個充滿誠意的90度敬禮,且在布幕還沒完全闔上之前不會起身。
因長期為眩暈症纏身困擾,每每開唱就像在玩命,加上其要求完美、吹毛求疵的個性,無法忍受自己有任何的失誤,又因原本與其約好要同台演出的歌手鳳飛飛 逝世,以及網路盛行、盜版猖獗,唱片業已不復榮景。江蕙在多重壓力之下,於2015年1月2日宣布7月25日起在台北 、高雄 共開16場「祝福」演唱會 ,之後將告別歌壇,但因售票單位處理不當,售票系統大當機,江蕙經紀人 陳子鴻 於1月16日宣布加開9場,共25場[14] [15] 。
江蕙自述影響自己最深的4位歌手,分別為美空雲雀 、鄧麗君 、鳳飛飛 與費玉清 [16] 。
江蕙對台灣許多台語歌手影響甚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為台灣樂壇 史上第一位發行台語 專輯 的中國大陸籍歌手 、外號「上海 姑娘 」的李婭莎 ,她曾表示自己是在臺灣比賽期間偶然聽到江蕙的《家後》一曲後深受感動,才決定學臺語、練唱臺語歌曲,而李婭莎也在2010年《超級偶像 第四屆 》拿下亞軍,並在2013年第24屆金曲獎 以其第二張台語專輯《愛 》拿下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
江蕙凡事要求完美,每每上節目 或接受採訪 時,梳妝時間 都特別久,堅持要在攝影機 前讓自己看起來是最美的。另外,江蕙認為自己的左臉比較上相,因此每次上鏡都堅持只露左臉,也要求媒體 只能拍其左臉,也因而有了「江左臉」的暱稱。江蕙每每決定發新專輯 總是要超越上一張專輯,決定開演唱會從半年前就開始忌口,整天練歌,只為了在演唱會 上表現出最完美的自己,也因此其鄰居常戲稱有免費的演唱會可以聽。曾在參與製作演唱會DVD 時,發現自己在哪裡有失誤,其製作人陳子鴻 才剛轉頭,就發現江蕙已經淚流滿面。也因江蕙從小就唱台語歌曲,對他人的台語發音特別敏感,2004年的《愛著啊》專輯中收錄的同名歌曲《愛著啊》,為其製作人陳子鴻與之合唱,但江蕙對其「落」字的台語發音一直不滿意,導致其錄音錄了超過9小時,陳子鴻甚至一度不耐煩,不想錄了。
江蕙有3張專輯賣破百萬張,其中1992年《酒後的心聲》更是賣破300萬張,臺灣銷量116萬張,為臺灣官方紀錄至今唯一賣破百萬張的臺語專輯。
江蕙為1990年第1屆金曲獎 最佳女演唱人獎獲獎人,更於2000年第11屆 、2001年第12屆 、2002年第13屆 以及2003年第14屆 連續4屆奪得金曲獎 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創下四連霸的輝煌紀錄,其中第12屆創下以2張專輯 入圍,同時佔據2個名額的首例,此後以鼓勵新人為由宣布不再報名此獎項,2015年1月宣布告別歌壇,並於同年第26屆金曲獎 獲頒特別貢獻獎 。若國、台語分開計算,包含歌手、製作人、專輯與歌曲等所有獎項,江蕙共獲13座金曲獎,為目前台語歌手金曲獎獲獎數量紀錄保持人;若國、台語合併計算,目前紀錄保持人為20座的周杰倫 。若扣除他人以自己專輯獲獎的案例,只計算自身獲獎數量,江蕙為12座,而周杰倫則為15座。
江蕙對金曲獎 的支持堪稱臺灣樂壇楷模,除2012年第23屆 與2013年第24屆 因故未能參加外,其餘每屆金曲獎無論有無入圍、有無頒獎皆到場支持,她說:「音樂人就該支持音樂性的活動。」
2014年第25屆金曲獎 與周杰倫 、張惠妹 一同擔任形象宣傳大使,但江蕙因眩暈症纏身原想告假不出席典禮,而周、張二人也都有各自行程未能出席,又因其好友陳鎮川 重掌金曲獎 製作團隊,江蕙又想出席挺好友,只好靠藥物勉強出席,硬是撐完全場。
2008年「初登場」演唱會,曾有罹患癌症 的歌迷堅持要在看完江蕙的演唱會後才肯接受化療 ,亦有病危歌迷在演唱會前1-2個月離開了人世,甚至有在演唱會中途進入了彌留狀態的歌迷。江蕙知悉後均相當自責,急忙拜託助理與身邊朋友幫忙找人,以及想趕快知道演唱會中途陷入彌留的那位歌迷,是在哪首歌時發生的。
臺灣演藝圈 盛傳江蕙與臺灣臺語歌壇另一天后黃乙玲 不和,但2010年「戲夢」演唱會 第5場(臺北最終場),特別來賓 即邀請到黃乙玲,二人首度同台,粉碎傳言。其實黃乙玲的童年 與江蕙相當類似,二人均在那卡西 餐廳 走唱過,而相似的成長 歷程也使二人早已「天后惜天后」。
紐西蘭 父親費爾到臺灣尋子,在計程車 上聽到《半醉半清醒》一曲,立刻感動落淚,計程車司機也將該張專輯贈予費爾。江蕙在得知此事後,2010年「戲夢」演唱會,特別自掏腰包邀請費爾到場觀看,費爾回國前特別將其歷年所有專輯買回欣賞。
江蕙對台灣許多台語歌手影響甚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為台灣樂壇 史上第一位發行台語 專輯 的中國大陸籍 歌手 李婭莎 曾表示,她是在臺灣比賽期間偶然聽到江蕙的《家後》一曲後深受感動,才決定學臺語、練唱臺語歌曲。李婭莎在2010年《超級偶像 第四屆 》拿下亞軍,並在2013年第24屆金曲獎 以其第二張台語專輯《愛 》拿下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
2011年12月17日,江蕙擔任周杰倫 「超時代」演唱會嘉賓,合唱《想你就寫信》、《屋頂》2首歌曲,此為江蕙首次為其他藝人演唱會站台,地點為高雄巨蛋 ,此次也是周杰倫首次在高雄 開唱。2012年4月4日,江蕙擔任張惠妹 「AMeiZING World Tour 15週年世界巡迴演唱會」嘉賓,合唱《開門見山》,此次江蕙仿效張惠妹第15張專輯《阿密特 》中的搖滾造形(阿密特為張惠妹的卑南族 母語名),自稱「阿密蕙」,地點為臺北小巨蛋 。
江蕙的歌迷之間有著這句話:「每個臺灣人心中都有一首江蕙的歌。」,甚至有人說:「全臺灣只有江蕙真正超越藍綠。」
個人生活 [ 编辑 ]
江蕙長年因內耳失衡導致眩暈症纏身,據其本人與友人所述,嚴重時必須在地上爬,甚至邊爬邊吐。江蕙床邊設有救命鈴,以防隨時應變。
江蕙平時深居簡出,若非必要,幾乎足不出戶。江蕙經紀人陳子鴻 透露,其最高紀錄約將近3個月都不出門。
江蕙自述會認床 ,每每南下高雄或到海外開唱,幾乎都像搬家一樣,把床、枕頭 與電鍋 等生活用品 都帶上,甚至改變下榻飯店的房間佈置,佈置成與自己家中一模一樣。
江蕙非常惜情,幾乎對每位朋友都像家人一樣。歌手鳳飛飛 (她曾在康熙來了節目中說鳳飛飛是她非常愛的偶像)、影視大亨楊登魁 以及江蕙曾答應要教其歌唱技巧的藝人申東靖 逝世時,江蕙均連續多天以淚洗面。
江蕙唯一承認過的一段戀情,為其在夜總會駐唱時認識的比自己小2歲的初戀 男友 洪榮宏 ,二人苦戀3年最後因男方繼母反對而分手。據傳江蕙1992~1996年間在美國 有一任男友,當時專輯的MV 也堅持在美國拍攝,此為其最神秘的一段戀情。臺灣綜藝天王張菲 與江蕙在綜藝節目 《歡樂一百點 》中長期演出短劇《春嬌與志明》,江蕙飾「春嬌」,張菲飾「志明」;張菲因而日久生情,曾多次公開向江蕙示愛甚至求婚;而江蕙也曾表示張菲確實追求過她,但她始終無動於衷,她與張菲感情早已像是一家人。2003年12月2日,江蕙在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 》表示,張菲對她的好感,從他們合演《春嬌與志明》開始就延續至今[17] 。反倒是張菲之弟費玉清 ,江蕙曾表示是可以結婚的對象,費玉清也是其最欣賞的男歌手之一。
現任立法委員 ,前任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財政部 次長曾銘宗 是江蕙的表哥,兩人的祖母是親姊妹。
2009年1月15日,因討債集團至江蕙經紀公司討債,爆發破產事件而轟動演藝圈。其因為江蕙將多年來所有錢財交由大姐江淑女打理,後來大姐迷上賭博 將其所有積蓄上億元敗光,目前大姐本人已知尚欠債2800多萬台幣。事後江蕙發出聲明和大姐切割,表示感謝演藝界關心,所有錢財皆已失去一切將從零開始,所以大姐其餘欠款已無力幫忙,請各路債主勿再找她。[18] 江蕙也未對其大姐有過任何怨言,眾人對其大姐群起砲轟時,江蕙卻是擔心其下落與人身安全,只想知道大姐當時的身體情況,並呼籲社會大眾不要再對之攻擊。
江蕙樂善好施、熱心公益 ,向家扶中心所屬的兒童福利基金會認養了20位孩童,並默默資助一間療養院。每每知道有哪裡需要捐助,總是聯絡好友一起行善,有公益歌曲錄製也幾乎都會參加。2004年南亞海嘯 與2011年311日本宮城大地震 ,江蕙皆偕贊助公司捐款,也有自行捐款。2014年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高雄氣爆事件 與2015年復興航空235號班機空難 ,江蕙皆在其Facebook 發文表示關心、祈禱之意。2015年8月8日因逢蘇迪勒颱風 侵臺,原定本日演出的「祝福」演唱會第9場,配合臺北市 停班停課而順延至8月14日演出,江蕙也在隔天(8月9日)的場次對颱風 造成的傷害有感而發,加送一首歌單外的歌曲《博杯》為臺灣祈福。
江蕙非常喜歡貓 、狗 等小動物,每每看到路邊有流浪狗總是相當心疼,其家中也飼養了5~6隻小狗。1994年的《悲情歌聲》專輯中收錄的《無言花》一曲,江蕙在錄音時數度落淚無法繼續,正因其家中小狗剛剛過世。而在1999年的《半醉半清醒》專輯中收錄的同名歌曲《半醉半清醒》MV中,由工作人員帶到現場拍攝的小狗事後也由江蕙帶回飼養。而2015年末,也發現她領養了一隻行動不便的小狗。
江蕙為人感性,特別容易受現場氣氛影響,2006年的《博杯》專輯中收錄的《阿公的眠床腳》一曲,江蕙在錄音時唱到歌詞「阿公的眠床腳 放著一領破雨衣 三不五時拿來看 面頂寫著阿嬤的名」時,也受歌詞意境影響,數度紅了眼眶。在2011年311日本宮城大地震 的《相信希望fight & smile賑災募款晚會 》中,特別獻唱臺灣老牌歌手文夏 的名曲《黃昏的故鄉》,演唱時也難過落淚。而在其演唱會上,也常受歌迷熱情感動,淚灑現場。
江蕙特別關心國際體育賽事,2013年「鏡花水月」演唱會,特別邀請該年3月在世界棒球經典賽 中表現亮眼的中華成棒代表隊 到場觀看演唱會,而其在Facebook也時常轉發照片或文章,關心臺裔 NBA 球員 林書豪 的賽事。
江蕙對歌迷 的看重可見一斑,除了不定期的歌迷聚會 、自己的官方 活動 「厚話盃」之外,在演唱會 、演唱會DVD 或者其他的任何演出 ,她在演出的最後,總是會向歌迷獻上一個充滿誠意的90度敬禮,且在布幕還沒完全闔上之前不會起身,但歌迷就會提前離場趕回家。
台灣蘋果日報 在江淑惠(江蕙本名)告別歌壇後繼續透露她退休後生活,除了維持“夜貓子”本性[19] 、脫下護嗓的圍巾,也透露住在北投 關渡 山區,證實多年傳言,但陳鎮川透露:她可能會過素人生活一年,卻不會足不出戶。[20]
2015年12月27日,在台北小巨蛋後排觀看張清芳 的演唱會。
2016年12月淡水 住處被歹徒闖入持刀搶劫未遂,其智商障礙的弟弟被打傷,江蕙本人被持刀脅持20分鐘後自行奪刀受傷。[21]
音樂作品 [ 编辑 ]
演唱會 [ 编辑 ]
金曲獎 [ 编辑 ]
[23]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 编辑 ]
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 [ 编辑 ]
1990年:Toshiba 東芝(新禾)唱將卡啦OK放影機(演出)
1993年:恆義食品 中華檸檬愛玉 (演出)
2003年:「Hope Maker希望工場」公益廣告(v.s.江淑娜 、馬英九 演出)
2007年:錢櫃 KTV 茶餐廳 (演出)
2011年:Toyota 汽車 (演唱:甲你攬牢牢)
2011年:金門酒廠 《感動無國界 金門高粱酒》(演出)
2012年:元利水紀元(演出)
2012年:佳麗寶 化妝品 天后系列「Impress印象之美」(演出)
2013年:金門酒廠《感動一世人 金門高粱酒》(演出)
2013年:金門酒廠《坑道篇》(演出)
2015年:金門酒廠《有你尚幸福 有心尚感動》(演出)(同時靠此廣告發表新歌《七老八十》。)
2015年:全聯 零錢捐公益廣告
2016年:喬山健康科技 深感動按摩椅(演出)
參考資料 [ 编辑 ]
外部連結 [ 编辑 ]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註1:首屆未依語言分類,得主使用語言為
台語 ;該屆典禮採現場評分決定得主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註1:該屆典禮採現場評分決定得主
2000年代
2005 江蕙 《愛著啊》 ·
2006 江蕙 《愛作夢的魚》 ·
2007 董事長樂團 《真的假的!?》 ·
2008 蕭煌奇 《真情歌》 ·
2009 江蕙 《甲你攬牢牢》
2010年代 202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註: 表示追頒。
電影三部曲 劇集 綜藝 專輯 音樂 《志明與春嬌》(1999年) · 《呼吸需要》(2010年) · 《沒有目的地愛了》(2012年) · 《氾濫》(2012年) · 《你是唯一 我是之一》(2012年) · 《別問我是誰》(2012年) · 《余春嬌》(2017年) · 《志明救春嬌》(2017年) · 《志明救春嬌》(2017年) · 《當我想起你》(2017年) · 《傳說》(2017年) · 《動地驚天愛戀過》(2017年)
建築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