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对抗气候变化联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对抗气候变化联盟英文Combat Climate Change Coalition,缩写CCCC)为香港首个回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组织,由3个发起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乐施会)于2009年5月25日结盟组成,得到香港12个团体响应支持,故于成立之初即拥有55万会员及支持者;联盟旨在结合民间力量,关注并推动政府制订与气候变化相关之政策。[1]

成立动机[编辑]

香港在过去数十年的工业发展,为全球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香港人口只占全球约千分之一,但碳排放量却高达千分之二[2],而全球暖化问题日益亦随之日益严重,连年反常的气候日渐受到香港市民的关注,而政府虽然陆续有部分环保政策登场,如“蓝天行动”等,然而实际成效并无法令一些环保组织感到满意[3],而且有空谈低碳经济但忽略受苦最重的低下阶层之嫌[4]

而随着香港气温的日渐升高,不少户外工作者、板间房居民及长者等,均深受其害,其中如救生员自2003年起,因中暑及缺乏酷热天气工作指引,而入院的数字便持续攀升,独居长者于2008年夏天,因头晕、气促等原因而按平安钟的数字,亦比2007年多了一成半[4],平均每日有一千五百人求助,在医疗健康方面,近年香港蚊虫情有恶化迹象,相信亦与气候变迁有关[1]

到了2009年,适逢国际气候会议将会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及乐施会为了结合各界力量,促使政府正视问题,遂正式于五月结盟,组成香港对抗气候变化联盟,并借此呼吁国际对气候变化有更多承担,以求达成公平公正的气候协议[1]

宗旨[编辑]

在香港本土方面,联盟旨在结合香港公民社会的力量,讨论并推动香港政府制订、推行环境变化政策,从而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协助本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基层市民和弱势社群适应反常天气[1]。同时,联盟亦希望香港政府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举行之前,承诺落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使香港的碳排放量减少至1990年以前之水平[4],并在2010年年底结束前,提交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3],以涵盖能源、交通、废物、医疗、社会服务、房屋、城市规划、制造业、办公室设计等范畴,并使香港政府及社会明白,气候变迁祸害的迫切及严重性[1]

而在国际方面,联盟除了要求国际气候会议能够达成,对弱势社群公平、公正的协议外,亦要求香港特区政府能够面向世界,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贫困社群应对气候变化,以展示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承担[3]

出版物[编辑]

2009年5月,联盟为向公众介绍气候变化的议题,特别设计了一本名为《气候A-Z》的小册子,小册子以识字卡的形式,将与气候变化课题有关的词汇,依照英文字母从A到Z分类排列,书后亦有教导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对抗气候变化的方法,小册子可于网上让公众下载,亦欢迎团体及学校免费索取[3]

联盟成员[编辑]

联盟由三个发起机构结盟组成,并有十二个支持机构加盟,会员及支持者人数达55万人。

三个发起机构中,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国际性保育组织,主要工作为保育及气候变迁等,并于香港的米埔自然保护区海下湾等地负责管理及保育工作;绿色和平为国际性民间环保组织,多年来均不接受政府、财团及政治团体之捐助,以保持其独立性;乐施会则为关注贫穷问题之人道救援机构,并于2008年开展“为贫穷人对抗气候变化计划”,将其工作与对抗气候变化结合,以纾减气候变化对贫穷人的影响。[2]

下列为联盟成员名单:

发起机构[编辑]

支持机构[编辑]

(截至2009年5月25日为止)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本港首個民間關注氣候變化聯盟成立. 世界自然基金会. 2009-05-25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7)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香港对抗气候变化联盟. 氣候A-Z (PDF). 香港: 乐施会. 2009-05-25: 9 [2009-05-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5-24)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3.3 绿色和平. 團結!齊對抗氣候變化. 绿色和平. 2009-05-25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3)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環保團體結盟抗氣候變化. 星岛日报. 2009-05-26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0)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