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春卷柯南/笔记/香港电台广播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香港廣播60年. 香港: 香港电台. 1988年 (繁体中文). 
  • 13页
    • 在1923年至1926年期间,无线电爱好者组成的“香港无线电学会”,试验广播社会新闻及转播歌剧,是香港最早期的电台广播。
    • 1928年,政府接管“香港无线电学会”,并在1928年6月30日上午9时设立香港第一个广播电台——香港电台
    • 当时香港电台呼号为“GOW”,在太平山山顶设发射站,以波长355米播放节目。市民需缴付4元牌照费才可收听电台的节目。至1928年底,政府已发出了124个收音机牌照。
    • 1929年1月1日,香港电台的呼号改为“ZBW”。同年12月,电台迁往德辅道中的邮政总局(今环球大厦)。当时政府发出了476个收音机牌照,比1928年未增加约4倍。当时电台全日用中文及英文广播7小时。
    • 1934年,中文台启播,呼号为“ZEK”。
    • 1938年,电台迁往告罗士打大厦。政府这时已发出8000多张牌照。当时政府每年在娱乐消遣节目上花费90,000元。
    • 收音机牌照费逐年增加,至1940年时,牌照费为12元。
    • 1941年,香港沦陷。在香港日治时期间,日本人在1942年开始恢复香港的电台广播。1945年8月,香港重光,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夏悫于同年9月1日组成军人政府,并在同一天于电台上广播宣布英国会再次统治香港。9月15日,香港电台恢复中英文节目的广播。
    • 香港电台的两个呼号——“ZBW”及“ZEK”在1948年8月取消,同时电台改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adio Hong Kong),并增设晨早广播时段。
    • 重光后香港电台只有少量资金去维持运作,不过由于战前的香港电台已经为中文节目的发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础,故此电台的重建工作顺利地进行。当时政府已经发出2万2千个收音机牌照。
    • 香港电台在1949年迁入大东电报局电报大厦,直至1969年广播道广播大厦落成后才迁出。


  • 陈云. 一起廣播的日子:香港電台八十年. 香港: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年7月. ISBN 978-988-8026-38-8 (繁体中文). 
    • 香港最早的电台试播是在1921年进行[1]1923年,“香港无线电学会”成立,主持香港最早的电台广播,当时香港民间的电台广播节目有歌剧、话剧、音乐会和一些社会新闻。
    • 1926年之前,香港已传入收音机。当年政府颁布条例规定收音机牌照费为5元,更改地址手续费为1元。
    • 1928年8月17日的政府宪报(GA464)确定位于太平山顶的无线电发射站呼号为GOW。后来在翌年1月21日的政府宪报(GA54)将该发射站呼号改为ZBW,在宪报公布后第二天开始实行。
    • 香港是当时第二个设立电台的英国殖民地,仅次于英属东非(今肯尼亚)。
    • 日军攻陷香港后,在1942年展开必要的驻军宣传,日军设立的香港占领地总督部设立“香港放送局”并恢复广播,其呼号为JPHA,广播时间为正午至14时以及18时至23时,节目有日语粤语国语英语的新闻及时事节目外,还有当时的国语流行曲、粤剧、日本的戏剧转播及来自中国、西方和日本的音乐。可见当年日本统治者会照顾香港不同社群的需要。
  • 关礼雄. 日佔時期的香港. 香港: 三联书店. 1993年. ISBN 978-962-04-1105-2 (繁体中文). 
    • 日本人在设立香港占领地总督部时即设立“放送局”,管理香港广播电台。
    • 日本人表面上反对吸鸦片,于是日本人在1943年庆祝“放送局”设立一周年之际播放了以反吸鸦片为宣传主题电台广播剧《新生》和《林则徐》,并借此挑起中国人对英国的仇恨。
  • 刘智鹏、周家建. 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億. 香港: 中华书局. 2010年. ISBN 978-962-8930-68-5 (繁体中文). 
    • 日本人设立“放送局”为市民广播,广播时段由香港时间正午至晚上10时30分,播出《日本语唱片》、《古典轻乐》、《洋乐管弦乐》和《广东话演讲》等综合性节目[2]。1942年初,“放送局”开始转播东京的播音节目[3]。“放送局”会播放广东话国语日本语英语印地语新闻以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標題不詳). 南华早报. 1929年10月10日 (英文). 
  2. ^ 今日播音節目. 华侨日报. 1942年10月13日: 第3页 (繁体中文). 
  3. ^ 放送局改進播音計劃. 华侨日报. 1942年10月13日: 第3页 (繁体中文). 
  4. ^ 今日播音節目. 香岛日报. 1942年8月29日: 第4页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