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YChiu/沙盒
劳动力参与率
[编辑]劳动力参与率(英语: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简称劳参率,是劳动力统计常见的项目之一,也是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中的学术名词。[1]
定义
[编辑]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的定义
[编辑]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定义劳动力参与率为全体工作年龄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而工作年龄人口则被限定在年龄15到64岁的区间。[2]
台湾的定义
[编辑]台湾采用狭义的劳动力参与率定义,计算方式为15岁以上民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其中,民间劳动率是在资料标准周内年满十五岁可以工作之民间人口,包括就业者及失业者;民间人口则是指15岁以上,剔除监管人口及武装劳动力的人口。[3]
劳参率(%)=(劳动力÷15岁以上民间人口)×100%[4][5]
由于劳动力是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总和,因此无论就业者或失业者数量出现增减,都会影响劳参率的数值。[5][6]
统计应用
[编辑]劳动力参与率是评估经济景气的人力指标,当经济繁荣时,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会大于民间人口增加的速度,劳动力参与率呈现上升趋势;当经济停滞或衰退时,劳动力增加速度不及民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参与率即呈现下降状态。
为进一步了解人力资源的运用情形,可根据劳动力各项特征,计算各种不同组别的劳动力参与率,如年龄组别、性别、教育程度别等的参与率。[3][7]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编辑]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女性劳参率,是劳动力参与率依照性别分组统计得出的项目,台湾对女性劳参率的定义是女性劳动力人口占女性15岁以上民间人口之百分比。
政府部门统计采用的公式为:
女性劳参率(%)=(女性劳动力人口数÷女性15岁以上民间人口数)×100%[8]
根据主计处统计,台湾女性劳动参与率自民国89年起逐年上升,由当年46.02%上升至97年的49.67%。到了101年3月,国内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50.0%,连续第9个月高于5成,这和同时间男性劳动参与率出现下滑,呈现鲜明对比。相对于全球男性劳动参与率普遍在76-78%左右,台湾女性劳动参与率仍属偏低,更无法与欧美的60-70%相比。
女性劳参率是各国评估性别工作平等实践情形时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到就业不平等与职场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特别是在华人社会,家庭照顾责任大部分落在女性身上
,女性外出工作,就具有明显的困难。前劳委会主委王如玄表示,一般国家的男性劳动参与率曲线都是“ㄇ”字型,进入成年后维持在高峰,中年以后逐步下降;女性则是“M”字型,多数是因结婚生子,离开职场一段时间,但小孩长大后会再回到职场。
随着社会多元化,以及接受教育程度提高,女性已逐渐从传统窠臼中解放,除了承担家务,身为职业妇女的角色,让女人不断在调适中成长茁壮;但身处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职场之间,面对的压力也常让女性感到无奈与疲惫。而另一女性族群的不婚、不生、不养,不活,也成为变迁中台湾出现的奇特现象。
台湾经济若想更进一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是一不容忽略的指标。如何才能让台湾女性源源流入职场,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女性可以和男性在职场上公平竞争的环境,要达成目标,职场中两性平权是否落实极为重要。此外,政府应全盘考量育婴、育儿、老年照顾等政策,才能增加女性再度投入职场的意愿。
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女性总是扮演着补位、任劳任怨的角色。虽然随着社会的开放,女性有较多的教育机会与就业选择,也有比以往多的管道进入专业与技术的领域,但总体而言,女性所分享到的经济成长成果远不如男性,无论在薪资、升迁、二度就业、家务分工上,女性总是不公平的那一方。
尽管女性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并不意谓女性的经济地位已大幅改善。分析女性从事的行业,多为次级市场的工作,例如美容美发、成衣、电子、服务、餐饮业等劳力密集的行业,产业与工作性质的性别区隔,相当程度决定了女性的工作生涯,也因此让女性的经济处境更为艰辛。
现代妇女因为现实经济所需,或想重新找寻自我价值,开始走出家庭并踏入职场,但受限于性别与母职角色,以及整体劳动市场型态,自身资源与技能,许多女性长时间与社会缺乏互动,就业资讯不足,加上原有能力已不符职场所需,面临的就业障碍不少。
然而,自女权意识觉醒,还是有许多女性不断以杰出表现戳破传统神话,在男性主导的社会扬眉吐气。以高普考录取率来看,近十年来,女性录取率每年均在六成以上,优秀女性已成为公务人力主流。事实证明,政策的加持与制度的保障,让女性走出自我的康庄大道。
由于社会长期低估女性劳动力的价值,如何创造适合女性就业的职场环境,营造两性平等的工作平台,有效开发并整合妇女的知识力与经济力,鼓励女性参与公共事务,让女性人力运用的效率发挥至极,创造属于女性的生命价值,绝对是政府重要的课题。[9]
参考文献
[编辑]- ^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 勞動參與率. terms.naer.edu.tw. [2017-03-24] (中文(台湾)).
- ^ OECD (2017),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dicator). doi: 10.1787/8a801325-en (Accessed on 23 March 2017)
- ^ 3.0 3.1 行政院主计总处(1988)。人力资源统计年报。台北:行政院主计总处。
- ^ 勞動統計名詞. statdb.mol.gov.tw. [2017-03-24].
- ^ 5.0 5.1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www.stat.gov.tw. [2017-03-24].
- ^ 国家发展委员会. 國家發展委員會. 国发会万维网. 2007-04-17 [2017-03-24].
- ^ 勞動力發展辭典-勞動力參與率. laborpedia.evta.gov.tw. [2017-03-24] (中文(台湾)).
- ^ 臺北市重要統計指標名詞定義. w2.dbas.taipei.gov.tw. [2017-03-24].
- ^ 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 - 外交部NGO雙語網. www.taiwanngo.tw. [2017-03-2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