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Fort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菱Forte(日语:三菱・フォルテ)是1978年至1986年间由日本三菱汽车开发制造的皮卡货车。

概要[编辑]

关于小型皮卡货车,原厂曾在1966年至1971年之间推出三菱Colt Truck。时隔七年之后,原厂流用三菱Galant Σ的车头设计,加上车斗成为皮卡货车,主要用于外销。外销之车名众多,计有三菱L200三菱L200 Express(澳洲)、三菱L200 Power X泰国)、三菱Mighty Max美国,1982年至1986年)等。此外基于三菱与克莱斯勒汽车的合作关系,该车款也曾换牌生产克莱斯勒D50克莱斯勒L200 Express(前二者皆澳洲)、道奇D50(1979年至1980年)、道奇Ram 50日语ダッジ・ラム50(1981年至1986年)、普利茅斯Arrow Truck(1979年至1982年)等。

此外,韩国起亚汽车有一款紧凑型轿车起亚Forte,与本车款完全无关。至于车名“Forte”,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强壮”之意。

历史[编辑]

三菱Forte
L021P/LO25/L026系
前期型车头
后期型车头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车
别称三菱L200
三菱L200 Express(澳洲)
三菱L200 Power X(泰国
三菱Mighty Max(美国,1982年至1986年)
生产日期1978年-1986年
设计师三桥慎一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紧凑型轿车
车体风格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4WD
相关车型三菱Pajero三菱Delica Star Wagon、克莱斯勒D50、克莱斯勒L200 Express(前二者皆澳洲)、道奇D50(1979年至1980年)、道奇Ram 50日语ダッジ・ラム50(1981年至1986年)、普利茅斯Arrow Truck(1979年至1982年)
动力系统
引擎1.6L直列四缸SOHC 4G32/G32B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4G52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G63B型引擎
2.6L直列四缸SOHC 4G54型引擎
2.3L直列四缸SOHC 4D55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2.5L直列四缸SOHC 4D56型柴油引擎
变速器四/五速手动排档
规格
轴距2,780mm-3,035mm
长度4,690mm
宽度1,650mm
高度1,560mm-1,645mm
年表
后继车型三菱Strada

1978年 - 9月1日正式上市,除了三菱Galant Σ的车头整体设计之外,前门、1.6L直列四缸SOHC 4G32型引擎、变速箱等主要元件皆有流用,并以非承载式车身(梯形车架)为底。由于该车款主要针对北美洲市场开发,同年10月起开始外销。为了因应不同国家地区的消费使用习惯,外销版使用的动力心脏计有2.0L直列四缸SOHC 4G52型、2.6L直列四缸SOHC 4G54型等,甚至还有2.3L直列四缸SOHC 4D55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1979年 - 彼时三菱与克莱斯勒汽车具有合作关系,于是克莱斯勒汽车从4月起进口换牌的“克莱斯勒D50”至澳洲市场[1],美规版则称作“道奇D50”、“普利茅斯Arrow Truck”。同年11月1日于第23届东京车展公开“Pajero II概念车,这是以三菱Forte 4WD车之底盘加上FRP车身,却没有引擎的模型车。

1980年 - 3月克莱斯勒D50更名为“克莱斯勒L200 Express”。10月日本实施小改款,改成1.6L直列四缸SOHC G32B型引擎搭配后轮驱动,或者2.0L直列四缸SOHC G63B型引擎搭配四轮驱动的设定。

1981年 - 美规版“道奇D50”改称“道奇Ram 50日语ダッジ・ラム50”。

1982年 - 原厂自本年度开始自行进口至美国市场贩售,车名称为“三菱Mighty Max”,普利茅斯Arrow Truck已不复存在。10月三菱Delica Star Wagon追加4WD车型,这是以三菱Forte的底盘平台和三菱Delica的车身组合而成。由于安装大轮径的轮胎,最低地上高度也随之增高。

1983年 - 道奇Ram 50小改款,改为四个方形头灯,三菱Mighty Max则是二个,其余国家地区的进口商可自行选择二或四个方形头灯。

1984年 - 12月日本再度实施小改款,头灯从圆形改成方形。

1986年 - 日本国内市场停产,后继车款为三菱Strada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参看《堪培拉时报》,〈Chrysler moves into light truck mark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79年4月24日。

外部链接[编辑]